【人民法院报】临沂:用沂蒙精神打赢执行攻坚战
临沂:用沂蒙精神打赢执行攻坚战
本报记者 闫继勇 本报通讯员 邵泽毅 万晓岩
山东省临沂市两级人民法院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将“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创新实干、拼搏争先”的法官品格熔铸贯穿于执行攻坚中,提出“分类施策、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目标。沂蒙法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就怕人民不满意”的战斗精神,穷尽执行手段,强化惩戒措施,破解执行难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2018年1至5月,全市法院执行收案37233件,执结21999件,在全省中基层法院核心指标周排名中位居前列。
临沭:分段集约成效大
案件结收比90.75%,实际执结率67.26%,同比提高100.42%,执行标的到位率71.4%,同比提高311.29%,申请人权益得到最大化保障,社会营商环境、诚信环境、信访环境和政治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些发生在临沭县的变化,都得益于临沭县人民法院去年3月以来对执行权分段集约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
执行难作为长期困扰法院工作的痼疾,长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诟病,严重影响了司法公信力和法治权威。“执行难由来已久,解决执行难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临沭法院院长张星磊告诉记者。
从根本上、制度上进行改革完善,找准问题和根源,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关键。2017年3月,临沭法院对执行权进行立体化透析和分解,从执行权运行机制上进行内部挖潜和规制,以“团队+流程”建设改革模式,建立“中心统筹、五个一律,团队精执、扎口结案,一横三提、动态执行,全程留痕、节点管控,前减后加、积分评价”执行全流程体系,通过制度建设根治执行难。
临沭法院的改革首先从组建团队、优化组织架构开始。该院取消了执行局内部庭室建制,建设指挥中心团队、4个精执团队和监督团队共6个一级团队。所有案件在执行指挥中心都要严格按照“五个一律”要求进行流水化作业,即对符合法定情形的被执行人,一律纳入失信名单、一律查控财产、一律罚款、一律拘留、涉嫌拒执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通过严格执行“五个一律”,临沭法院基本解决了外部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抗拒执行、外界干预执行等问题。
张星磊在工作中发现,当前多数法院执行工作的运行模式还是集中行使,绝大部分执行案件实行的是执行独任制,导致信息不透明、监督不到位。针对这一问题,临沭法院把团队建设镶嵌在执行流程上,每个团队各管一段,让案件动起来,有效避免了外界干预执行、执行人员消极不作为等问题。临沭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刘晓光对这一分段执行、动态流转的办案模式感受颇深:“实际工作中,这一模式在上下团队之间筑起了一道天然的监督屏障,形成了强有力的制约,避免了权力被寻租,基本解决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拖延执行的问题。”
为了激发执行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执行队伍的吸引力,临沭法院还建立了执行业绩评价制度,根据不同办案节点和难易程度赋予不同权重分值,通过积分评价的方式,客观、全面地评价执行团队和干警的工作质量、效率和效果。“案件在上一团队执结不了导致流转的,要扣减一倍案值加到执结案件的下一团队得分中。”临沭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杜勇剑说。案件流转次数越多,最后执结的团队得分越高,既避免了上一流程不作为造成的工作下灌,又对下一流程结案形成正向激励,使整个流程体系实现了可持续。
蒙阴:监督评价赢公信
“案子一年多了执行不了,现在执行法官通知我要终止执行,反正都是法院自己说了算。”申请执行人老周曾对执行局作出终止执行一事心怀不满,但经历了大评审团投票表决,认为此案应予终止执行后,老周的想法变了,“以前执行不了就怨法院、怨法官,这回通过这个第三方评价,才知道案子的情况千差万别,法院也有自己的难处。”
蒙阴县人民法院推行的终本案件第三方监督评价机制,让具有广泛代表性,权威、中立的第三方参与到法院终本案件的评审认定,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以公开树公信。该院明确评审团人员组成、评审程序、运行保障等流程,建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执纪监督员、检察官、律师等组成的评审团。
蒙阴法院从评审团中随机抽取人员,分别组成13至21人的大评审团和7至11人的小评审团,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投票表决形式开展评审工作。大评审团主要对是否基本解决执行难进行阶段性、整体性监督评价,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本辖区重大影响案件等进行个案评价;小评审团对执行是否终结本次执行进行个案评价。评审团评议认为还有执行空间、不应当转入终本程序的案件,根据案件实际包案督办、限期执结;对确实“执行不能”的案件,则再次将案件通过监督评价机制,由评审团票决建议是否转入终本程序。
今年1至5月,蒙阴法院执行终本案件占全部执结案件的5.77%,比去年同期下降9.88个百分点;实际执结率为64.56%,比去年同期上升18.64%,涉执信访案件为全市法院最低。该院的执行工作第三方监督评价机制获得了工作实绩和多方肯定。
莒南:现代技术助查控
近日,莒南县人民法院依法查封了郇某的5万元农村商业银行股金,并经阿里巴巴司法拍卖网络平台进行公开拍卖,获得了12.5万元人民币的执行款,使得这起案件得以继续执行。
家住莒南县城的宋某向纪某借款20万元,约定月利率18‰,逾期还款的利率按月利率30‰计算,同时由郇某和刘某签订了保证合同,对宋某的借款承担连带担保责任。还款期限届满后,经纪某催收,宋某分7次先后偿还了利息4.6万元,但之后就拒不偿还借款,郇某和刘某也拒不履行担保义务。莒南法院依法判决被告宋某还款,被告郇某和刘某承担连带责任。但在执行过程中,因被执行人宋某一直“玩蒸发”,下落不明,法院也查询不到可供执行的财产,导致案件无法执行,一度成了所谓的“死案”。此时,执行干警通过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天眼”网络查控系统发现郇某名下有5万元农村商业银行股金,使案件出现转机。
同样落入“天眼”网中的还有邢某。邢某因犯危险驾驶罪,被依法判处拘役一个月,罚金2000元。邢某天真地认为,反正自己的银行账号上没钱,法院无从执行。然而执行法官通过“天眼”网络查控系统发现了邢某支付宝里有余额可供执行,随即冻结了该支付宝账户,顺利展开执行工作。
莒南法院执行局局长翟文学说:“冻结支付宝账户这种虚拟财产进行网络司法拍卖,给我们在执行工作中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少市民在获知法院此举后,还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车牌靓号’等供拍卖执行。法院也将在下一步执行工作中,通过拍卖类似虚拟财产的方式以加大执行力度。”
莒南法院为全力攻克“基本解决执行难”,借助“天眼”网络查控系统、司法拍卖网络平台等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执行方法,成效显著。特别是针对被执行人花样百出的隐匿财产行为,该院执行干警充分发挥“天眼”网络查控系统的强大查寻作用,与“老赖”们斗智斗勇,让法院判决变成“真金白银”,有效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沂南:协同作战效率高
在沂南县人民法院执行局,“五加二”“白加黑”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作模式。执行法官小陈说:“节假日、休息日都是找到被执行人的良机。在沂南法院,从局长到院长,都加班加点,为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胜诉权益。”
沂南法院也认识到,执行难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法院一家之力,依赖执行法官无休无止的加班加点,很难解决问题,必须寻求党委领导、社会各界支持。
为此,沂南法院院长李宗强将执行形势分别向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等作专题汇报,引起了沂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专门下发《关于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通知》,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切实强化协同配合、联合惩戒意识,加大对法院执行工作的支持力度。县委政法委成立执行攻坚领导小组,联合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共同出台了《关于联合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实施意见》,规范了拒执犯罪的立案程序,使打击拒执犯罪操作更加明确,实施更加顺畅。沂南法院同时与当地媒体配合,在各个媒体平台开辟执行专栏,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既加大了对失信被执行人的舆论压力,又在社会上营造了浓厚的执行工作宣传氛围,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社会各界参与”的解决执行难工作大格局。
“没想到你们执行速度这么快。这个案子从立案到现在才5天,你们就查控了20多万元存款,效率太高了!”申请执行人高某对沂南法院的快速执行发出感叹。
全国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开通后,沂南法院以此为基础,加大投入力度,以高标准建成了执行指挥中心,实行执行指挥、决策分析、信用惩戒、联动协调、监督管理等一体化运作。沂南法院还探索建立了网格化协助执行模式,即以县、乡综治办为基础,由县综治办牵头,与全县14个乡镇、1个街道、1个开发区综治办共同形成网格。法院以乡镇、街道或开发区为单位摸清本辖区失信被执行人的底子,建立失信被执行人花名册,并由每个乡镇、街道或开发区综治办联系各村基层组织负责本辖区内失信被执行人的查找和联络。
在各方协助下,两个月内,沂南法院执行收案2075件,实际执结案件1514件,实际执结率72.96%,收缴执行款1.1亿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