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大众日报】 “布鞋法官”王炳申:小案大情怀

  • 作者:宣传处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0日

  本报记者 程芃芃 王凯
  王炳申,滨州市滨城区人民法院法官。从事法院工作35年,对百姓用情、对工作踏实,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
  2023年1月30日,王炳申因病去世,终年55岁。
  2021年5月,已经吐字艰难的王炳申,终于在亲人、朋友、同事的劝说下,在周日加完班后,下午去医院检查,结果却似晴天霹雳:食道恶性肿瘤。
  住院治疗期间,他忍受着病痛,却依然记挂着那些没办结的案子:“早知道住院走不了,该把手里的案子处理完再来。”而这也是王炳申30多年来第一次请假。从基层法庭到执行庭、立案庭,从业务部门到法警大队、监察室,王炳申经历12个部门,审理的案件无一超审限、无一错案、无一上访。
  法官就是要探寻案件背后的事实真相。在办理一起金融借款案时,还没到开庭时间,被告老两口就设法找到王炳申,见面沟通了半个多小时,才终于表达明白:100多万元涉案贷款是同村另一个保证人欺骗男被告人签的字,而钱却被别人花了!
  “咱办的不仅仅是案子,更是别人的人生。”王炳申设法找到原告代理人,核实当时签订合同的细节,确认实际用款人的确不是被告,并结合其他细节证据,将案件以涉嫌贷款诈骗罪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结案当天,两位老人紧紧地拉着王炳申的手说:“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前几年,王炳申的哥哥因为车祸打官司,希望帮忙多争取点赔偿。王炳申听了当即严肃道:“那怎么能行呢”,并劝告哥哥相信法律,走正常程序,还推动了双方庭外和解。考虑到对方家庭比较困难,最终只要医药费了事。
  对案件谨慎,对审判权谨慎,源于王炳申对老百姓的深情。他总说,虽然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但大多数人还是能有一丝办法,也不打官司。老百姓走上法庭,心里的那种难受是我们体会不到的。
  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案子,背后不知有多少人在“忍着”。2021年,时任滨城区法院民一庭庭长的王炳申审理了一起电话营销侵犯个人隐私权案件:原告孙某燕在被告某通信公司办理了电话卡后,持续收到该公司工作人员的推销电话,虽经多次沟通、投诉,无果,遂诉诸法庭。
  案件虽小,王炳申还是敏锐地察觉到这起案件的代表性。控制庭审,逐字逐句推敲修改法律文书,并主持将案件作为典型案例上报,参与评审活动。2023年1月12日,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第二批)。
  除了庭审时,王炳申习惯于穿着老布鞋、旧衬衫工作,而且多年热衷于调解和普法,冲在第一线,与基层群众打得火热……为此,有人还送他一个雅号:布鞋法官。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