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济宁市兖州区人民法院门户网站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机关党建 > 机关党建
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11月12日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的政党的集中体现。新征程上,我们党必须坚守初心使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在马克思看来,“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人民群众在劳动实践中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进行再生产的生产资料;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更通过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的思维发展的反思,形成了对现实世界变化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了大量的社会精神财富;此外,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还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主要力量。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任何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先进思想和先进阶级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弘扬者、发展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始终将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扎根群众,汲取力量。早在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刊词中提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新中国成立后,党继续坚持人民立场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并不断发扬光大。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并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全党上下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不可分割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目标。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决定了党能够自觉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依靠群众,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回顾党百年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关系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是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陷入了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并逐步推动和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华大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这样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党始终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又一个“第一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同人民携手同行、共同奋斗的生动写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紧紧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是不可分割的,这是党的百年历史发展规律和成功经验。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人民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理念和主张。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随着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教育、医疗、养老等事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进一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指引。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了践行这一承诺,共产党人展开了长期的接续奋斗,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2020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如期践行承诺是中国共产党站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根本立场的鲜明体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脱贫减贫事业上,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实践表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就一定能够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坚守初心与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国共产党从最初50余名党员,发展到拥有9514.8万名党员、486.4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而赢得民心的根本标准,在于一个政党是否将人民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这个阶段尤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人民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要坚持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二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方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的底气来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来自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在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一系列顶层设计擘画了共同富裕的路线图,彰显了党的立场和宗旨。三要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必须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增加和改善民生福祉;另一方面,要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加码发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社会制度保障。

  (来源:重庆日报)

关闭

版权所有:济宁市兖州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九州中路95号 电话:0537—3413803 邮编:2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