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淄博市张店区人民法院 http://zbzdqfy.sdcourt.gov.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廉政园地 > 释古悟今
廉政警句
  • 作者:刘芳莉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8日

  1、【国多私勇者其兵弱,吏多私智者其法乱。】  ——[春秋]《管子》

  译注:国家多了那些自私的勇士就会兵力衰弱,官吏中多了那些精于谋私的人就会法度混乱。

   

  2、【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战国•韩]韩非子《韩非子》

  译注:只要去除私心杂念实行公正法度,就能百姓安定国家太平,只要抛弃自私行为而按公正法度行事,就能兵力强盛而克敌制胜。

  

  3、【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

  译注:将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这是国家衰亡的政治原因。

  

  4、【子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义者国必危。】——[西汉]刘向《战国策》

  译注:长子有私心则家庭必定混乱,大臣谋私利则国家必定危亡。

  

  5、【政之本,身也。身立则政立矣。】——[西汉]扬雄《法言义疏•先知》

  译注:从事政务的根本,在于端正自身。自身能正直,政务也就能公正。

  

  6、【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西汉]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

  译注:有仁德的人,匡扶正义而不谋取个人的利益,弘扬道义而不计个人的功劳。

  

  7、【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西汉]戴圣《中庸》

  译注:所以君子就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要谨慎小心,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要警惕注意。隐秘的事情没有不被人发现的,细微的事情没有不被显露出来,所以君子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警惕。

    

  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译注: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9、【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晋]司马懿《晋书•宣帝纪》

  译注:贪图眼前利益,就会失去长远利益;沉迷个人私利,就会损害自己的名声。

  

  10.【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公道亡则礼教无所立。】                           ——[晋]傅玄《问政》    

  译注:从事政务在于去掉私心,带着私心做事就没有公道可言。公道丧失,就无法树立社会的礼仪道德。

  

  11、【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篇》 

  译注: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就在于处事要公平正直。

  

  12、【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临人则人化。】           ——[宋]程顥撰卷《二程粹言•论道篇》

  译注:诚可以打动一切,用在修身上,则可以使道德高尚;用在办事上,则可以把事情办好;用在待人上,则可以感化别人。

   

  13、【治国莫先于公。】——[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译注:治理国家首先要公字当头。

  

  14、【尽信前书之载,窃慕古人之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忠死义之分,确然素守,期以勉循。】——[宋]包拯奏议《求外任》 

  译注:信奉古书的记载,仰慕古人的行为,知道为官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行为要端正,要竭尽忠心,敢于献身,坚持操守,遵循法则。

  

  15、【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译注:有本事的官吏经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难了。

  

  16、【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元]欧阳玄《宋史•岳飞传》 

  译注: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17、【凡子孙居官,务要廉勤正直,尽忠体国、恪守官箴。    ——[明]王澈《王氏族约》汇训 

  译注:凡子孙担任官职的,务必要廉洁勤政正直,竭尽忠贞治理国家,恭敬的遵守为官的职责准则。

  

  18、【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清]顾炎武《日知录•廉耻篇》

  译注:一个人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因此,士大夫的无耻,可以称作国耻。

  

  19、【责己不责人,信己亦信人。】 ——[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译注:责怪自己不责怪别人,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20、【天下唯公足以服人。】 ——[清]张廷玉《明史》卷二三五《王汝训列传》

  译注:只有公正无私,才能令人信服。   

  

  21、【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义,而其本在于养廉。】 ——[清]顾炎武《亭林诗文集•与公肃甥书》

  译注:如果要端正朝廷并端正百官,应以扬善抑恶、树立正气为第一要旨,而其根本在于培养并保持廉洁的美德。

  

  22.【不生一毫满假心,不生一毫夸大心,不生一毫嫉妒心,不生一毫怨尤心。】  ——[清]《丁宝桢家书》摘编

  译注:为人不能有一丝一毫自满自大、夸大其词、怨恨嫉妒和怨天尤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