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淄博市张店区人民法院 http://zbzdqfy.sdcourt.gov.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廉政园地 > 修心学理
一失节成千古恨
  • 作者:宋尚会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0日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高度概括了君子气节与人格表现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有天下之大节者,然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也。无数史实警示人们,面临生死荣辱、祸福穷达选择的关键时刻,保持气节则青史留名,丧失气节则人所不齿。

  三国时期,魏国的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为行军前锋,就是用为行军殿后。建安十一年(206年),昌豨投降曹操后再次反叛,曹操派遣于禁征讨。于禁急攻昌豨,昌豨与于禁是旧交,便向于禁投降。诸将都以为昌豨已经投降,应当让曹操处置,可于禁说:“你们难道不知道曹公的命令吗!在大军包围后才投降的人,不能赦免他的罪。遵守和执行法令,是侍奉君上的气节。昌豨虽然是我过去的朋友,但我岂可以因此而失节!”于是他亲自到刑场与昌豨诀别。但是,在后来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却落得晚节不保、被人欺辱的下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军攻打曹仁于樊城。于禁统领数万人马前去援助曹仁,抵抗关羽。当时大雨连绵,汉水暴涨,七军都被大水淹没。于禁和众将登高坡望水,没有可以回避的地方,关羽乘船攻打曹军,于禁随即投降,被关押在荆州江陵。曹军众将之一庞德宁死不降被杀。曹操听说后,叹息良久:“我和于禁相处三十年,没想到他一遇危难,反而不如一个庞德。”后来,孙权击败关羽,夺回荆州,于禁被释放。

  有一次,孙权邀于禁一同骑马出游,孙权的谋士虞翻厉声斥责于禁:“你是一个投降敌人的俘虏,怎么敢和我君主的坐骑齐头并进呢?”说罢,扬起马鞭就要抽打于禁,只是因为孙权的庇护,于禁才免遭毒打。还有一次,孙权领着文武百官在一艘大船上饮酒作乐,于禁听到音乐声,流下了眼泪,虞翻又对于禁说:“你是想做出一副可怜相,乞求我们饶了你吗?”后来东吴因与曹魏和好,决定把于禁遣送回去。虞翻向孙权建议说:“于禁丢了数万军队,自己当了俘虏未能死节,把这样的一个人放回去,对我们来说固然不会有什么损失,不过,若将他杀了,拿他当作‘为人臣而有二心’的反面典型教育三军,岂不更好。”孙权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曹丕即位后,孙权向曹丕称臣,把于禁送回魏国。曹丕召见于禁,见到他须发皆白,面容憔悴。于禁流着眼泪向曹丕叩头,曹丕假意安慰了一番,还授予他安远将军的官职,要派遣他出使东吴。临行前,曹丕让他到邺城拜谒曹操的陵墓,他预先派人在陵屋内壁画上关羽大胜曹军、庞德愤怒、于禁投降顺从的画面,于禁看到后,惭愧怨恨,发病而死。

  与于禁同时在东吴当“投降将军”的还有一个糜芳。他原为西蜀委任的南郡太守,是吕蒙进击关羽时投降东吴的。有一次,他坐着船和虞翻在江面上相遇,糜芳船上的人想叫虞翻让路,呼喊着:“避将军船!”虞翻厉声回答说:“一个丧失了忠信品德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在人君手下为臣?受了人家的委任,把两座城都给丢了,还好意思自称将军吗?”糜芳听了,只好赶快给虞翻让路。后来又有一次,虞翻坐车从糜芳军营门前经过,守营的官吏把营门关闭了,车辆没法通过。虞翻便冷嘲热讽地说:“应当关门的时候你们开门,应当开门的时候你们却关门,真是弄颠倒啦!”意思是说,糜芳在南郡时本来应该闭门拒敌,但他却开门投降了。糜芳又平白无故地受了一场侮辱。

  气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气节者,民族之魂也。一个人的气节,由理想和道德所决定,是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的统一。做人每当“临大节”之时,志气与节操应该是坚决“不可夺”的。做人有气节,任凭风云变幻,都能“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名节相高,廉耻相尚”。自古以来,无数志士仁人穷不变节,贱不易志,为天地间留下的浩然正气,在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患难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品格,逆境可以彰显非常的气节。于禁和糜芳临危不忠,怯死以苟免,毁节以求生,身心遭到侮辱也不敢言,这种“跪在地上爬,老是要点头哈腰”的耻辱,完全是自己道德失范所造成的,古人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其实一朝失节,亦遗恨千古啊。(史世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