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赡养、扶养、抚养各不同!该怎么区分?
我国法律上规定了赡养、扶养、抚养三个义务,这三者仅仅从字面上就觉得难以区分,在实际生活中更容易让人混淆。那么,这三者究竟要怎么区分?
1
赡养
是指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晚辈对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在物质和生活上给予照顾和帮助。
赡养费包括哪些?
1、老年人基本赡养费;
2、老年人的生病治疗费用;
3、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护理费用;
4、老年人的住房费用;
5、必要的精神消费支出;
6、必要的保险金费用。
赡养费怎么计算?
首先计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视为该子女无力向父母提供赡养费。
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超出部分,二个子女以内的按50%计算赡养费;三个子女以上的按40%计算赡养费。
应付的赡养费除以被赡养人数得出付给每个被赡养人的赡养费。
2
扶养
是指夫妻双方、兄弟姐妹等同辈之间在物质和生活上的相互帮助。
扶养费的具体标准
具体数额全国都没有统一标准,法官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事人的收入情况决定。
3
抚养
主要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对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晚辈的抚育、教养。
抚养费怎么确定?
1、子女的实际需要;
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
3、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离婚后,不和子女一起生活的父/母一方,抚养费怎么给?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
这里的“月总收入”指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奖金等。可申请法院调查令来调查。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目可依当年的收入或同行业的年平均收入,参照上述一项确定。
3、有特殊情况的。如子女长期患有重大疾病、或子女残疾的,可适当增加。
来源 | 法律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