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大窑法庭:“丹桂精神”照亮法治未来路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年06月06日

在山东省胶东半岛东部的昆嵛山脚下,有这样一座小小的庭院,外观似乎和大多数法庭差不多,建筑标准方正、轮廓简洁。它就是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民法院大窑人民法庭。

 

走进大窑法庭一楼诉讼服务大厅,正中心是导诉台,左右两侧分别为“自助立案区”和“诉源治理专区”,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右面墙壁上醒目的赭红字“丹桂飘香”,在这里工作的女子法官团队值得这样的称赞。

 

丹桂飘香,寓意忠贞美好,芳直不屈。在全国法院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湖北省大别山七里坪革命法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女法官——闵丹桂。革命战争时期,闵丹桂和她带领的党员法官们一手拿起“枪杆子”闹革命,一手拿起“笔杆子”搞审判,她们的优秀事迹承载着红色基因,激荡着信仰力量,形成了催人奋进、传承不息的丹桂精神。

 

如今,在胶东红色革命摇篮,也绽放着朵朵坚毅的“丹桂”,她们是大窑法庭“丹桂女子法官团队”。这支女性司法队伍虽温柔却刚毅,用实际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不断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推“一村一法务助理”和“无讼村庄”建设,积极发挥着化解本村大事小情的作用。

 

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一直是牟平法院秉持的工作思路我们坚持把支部建在庭上的原则,积极组建法庭党支部,因地制宜地打造了丹桂女子法官团队特色党建品牌,丰富党建文化,提振法庭精气神,引领法庭积极转变审判模式和工作机制,以更贴心、更走心、更暖心的诉讼服务,为维护家庭幸福、推动社会和谐、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探索。”牟平法院院长杨波对本刊记者表示。

 

丹桂飘香朵朵开

 

在大窑法庭,4名法官均为女性党员。这支“丹桂女子法官团队”,以柔克刚,以法为炬,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天;设身处地,调判得当,播撒公平正义的种子;走出法庭,诉前解纷,尽可能减轻当事人诉累。

 

作为大窑法庭负责人,法官都皓怡用认真办好每一起案件的坚守,让丹桂花开地更加璀璨。初春的一天,一名九旬老人因赡养争议被儿子送到了法庭大门外,她要起诉自己的女儿。见老人衣着单薄,都皓怡赶忙找来厚衣物为其披上,随后根据老人的请求把她送到了女儿家,但女儿执意不让老人进门。随后,都皓怡找到该村法务助理及当地派出所、妇联等部门,对其女儿进行了批评教育。直至深夜,老人的女儿终于承认错误,哭着让母亲进了家门。

 

这样有温度的司法故事每天都在大窑法庭上演,“丹桂女子法官团队”的名气也随之增大。大窑法庭被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人民满意政法单位”等荣誉称号。

 

都皓怡告诉记者,“丹桂女子法官团队”在开展工作时,将更多精力放在便民服务、精准扶贫、法治宣传上,定期到田间地头巡回审判、入户调解;广泛开展送法进贫困户活动,救助帮扶贫困家庭;利用农村冬闲、赶集等时机,以案说法、以事普法,弘扬“孝善”文化、“家风”风尚、“无讼”传统,助推法治乡村建设。

 

一村一法务助理

 

今年春节刚过,大窑法庭辖区某村的法务助理给法官侯悦霞打来电话,诉说村民老吴和老万因为两家建厢房的事发生肢体冲突,无法劝和,请求法官帮助调解。

 

法官侯悦霞第一时间查看了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原来是两家房屋相邻部分形成了叠压,影响了通风、采光和排水,两家互不相让,产生积怨。侯悦霞耐心地做了双方的安抚工作后,亲自上房测量尺寸。经过数十次的入村调解工作,最终确定了一个合理的尺寸,两家各退10公分,10年的疙瘩”最终解开了。

 

面对基层解纷工作,侯悦霞感慨地说:我们基层法官需要俯下身子,拉起老百姓的手,迈进老百姓的门,付出真心和实意,才能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为更好地服务基层综治和乡村振兴,我院积极争取镇街党委政府的支持,创推‘一村一法务助理’和‘无讼村庄’建设,由驻庭调解员通过诉源治理共建群与村级法务助理沟通联络,指导基层调解工作。”侯悦霞介绍。

 

据了解,目前,97名法务助理活跃在大窑法庭辖区村居一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龙泉镇、大窑街道分别有16个行政村、10个社区达到“无讼村庄”建设标准,占比28.60%

 

“家事纠纷诊疗四步法”

 

走进大窑法庭,沿着主楼拾级而上,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个审判庭,庄严肃穆。而其中“家事调解室”及名为“绿洲”“港湾”的心理疏导室,与其他审判庭形成强烈的对比,这里散发着温馨的气息。

 

“我院作为山东省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单位,坚持‘和为贵、调为先、重修复、扶弱势’的工作理念,建立情感问诊——矛盾疏导——心理修复——案后回访的‘情感诊疗四步法’,以情法双重干预的方式缓冲矛盾,更温情、更柔性、更有效地化解家事纠纷。”牟平法院副院长车秀德介绍。

 

近年来,因家庭矛盾导致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损的案件屡见不鲜。一起离婚纠纷案中,张女士与李先生因为琐事时常争吵,由此引发矛盾嫌隙而决定离婚。大窑法庭法官林燕在审理此案时,了解到两人孩子尚年幼,担心离婚会对孩子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便征求双方意见,并邀请特聘心理疏导员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最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张女士撤回了起诉。

 

“和睦稳定的家庭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涉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审理中,我征求孩子随父亲生活还是随母亲生活意见时,总是不忍看到孩子眼中闪烁的泪花。父母离婚,最受伤的永远是孩子。我们家事审判团队在办案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优势,积极引入心理疏导机制,在化解家事纠纷的同时,发挥家事诉讼诊疗功能,借助专业力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纠纷对家庭和睦、亲情关系的负面影响,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林燕说。

 

丹桂荣兮馥郁浓,岁月沉香爱始终。自从邂逅那一抹赭红色,大窑法庭凝聚团结之心,激扬团结之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真挚的为民情怀在纷争中奏出和谐,用无悔的执着付出在天平上舞出善美,努力地展现着新时代政法英模的巾帼风采。

关闭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建立镜像,转载需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Copyright@2013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