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牟平法院以司法改革为契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等不靠,大胆实践,以人员分类改革和司法责任制为突破口,以“优化资源配置、挖掘办案潜能、明确司法责任”为目标,积极探索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自2015年3月份开始,探索组建审执团队,突出主审法官在整个团队中的核心地位,将传统的以业务庭为办案单位向以审执团队为办案单位的模式转变,设立9个审执团队,积极探索法官队伍精英化、专业化、职业化新路径,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磨合,各团队运行成效显著。
一、 改革动因:工作效率低下,司改形势所需
(一)工作效率刚需。牟平法院有干警114人,其中有审判资格的54人,除院庭长以外,一线办案人员仅有30人,近年来,收结案数逐年攀升,案件涨幅明显,在审判人员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如何克服传统办案模式缺陷,提升审判生产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司改形势所趋。 本轮司法改革的关键是人员分类管理和司法责任制,因此,明确审判团队作为办案单元和管理单元,形成以主审法官为核心,法官助理与书记员分担审判事务性工作的团队协作的新型审判工作机制,实现审判活动的专业化分工与精细化管理,是推进司法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成功经验可鉴。在推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前,牟平法院先后赴广东、上海、江苏等司改试点法院学习,其中,深圳福田法院的“1+N”、江苏洪泽法院的“1+1+1”等审判团队的尝试,给我们很大启发,其成功运行也为审判团队的构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 实践探索:因地因需制宜,灵活组建模式
(一)团队设置。由于历史原因,牟平法院人员构成复杂,其中军转干和招聘干部近60人,占比50%以上,这部分人长期在法庭及执行局工作,有丰富的审执经验,但由于没有司法资格,独立办案不符合法律规定。在组建审执团队时,必须做到灵活配置,因地因需制宜,发挥其能动性。一是根据区域设立,根据法庭及执行局招聘干部和军转干人员多的情况,在四处法庭就地各设一个审判团队,重点审理传统民事案件,以期实现法庭服务辖区、便民利民的服务功能;按照审执分离的原则,在执行局设立一个执行裁判团队,四个执行实施团队,发挥团队协作、集中执行的优势;二是根据类案审理需要设立,为顺应家事审判改革需要,提高交通事故纠纷处理效率,今年3月份在大窑法庭组建都皓怡法官工作室,承担全院家事纠纷和交通事故纠纷的审理,以发挥优秀法官的品牌效应,利用精英法官实现类型案件精审,提升专业化审判能力,提高司法服务水平。
(二)团队组建。审判团队由主审法官1名、法官助理1——2名、书记员1名组成。执行实施团队由主审法官1名、法官助理3名组成,执行裁判团队由主审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组成,重大疑难复杂的执行裁判案件由执行局长担任审判长,组成合议庭审理。各团队主审法官均由庭长、副庭长担任,保证团队案件审判质量。法官助理的来源有三类,其中,法庭由熟悉法庭工作的招聘干部担任,执行局由熟悉执行工作的军转干担任,法官工作室由两名通过司法考试尚未正式任命法官的正式在编人员担任。
(三)团队职责。主审法官对所承办案件负全部责任,组织协调指挥法官助理、书记员等其他团队成员做好审判辅助性工作。主审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自行签发本团队所审执案件的法律文书。法官助理对团队法官负责,在其指导下开展归纳争执要点、摘录证据、召开庭前会议、主持调解、接待当事人、根据法官授意草拟法律文书、查封、保全及其他辅助性审执工作。书记员在主审法官和法官助理的指导下,协助做好庭前准备工作、庭审记录、校对及送达法律文书、信息录入、整理卷宗等工作。并由审管办牵头重新制定了《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办法》,明确团队承办案件被审委会认定错案的,由主审法官承办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确保案件质量,真正实现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三、成效初显:激发团队合力,提升审执质效
(一)办案效率明显提升。各审执团队均做到了主审法官配置的精英化,团队组合的合理化,主审法官与法官助理、书记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团队作业、协助配合,调解、和解在审判、执行过程中的比重增大,办案节奏明显加快,效率明显提高,带动全院工作大幅提升,2016年1—7月,全院收案3899件,同比上升21.92%,结案3516件,同比上升41.26%,结收比达90.18%,平均结案周期为76天,与去年同期相比缩短了23天。其中都皓怡法官工作室3-7月份结案318件,诉前调解 92件,合计410件。
(二)执行力度明显加大。各执行团队根据执行案件的影响力大小、困难程度,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组合加强集中执行的力量,大量执行难案、骨头案得到有效执行,提高了执行威慑力。2016年1-7月份,收案1634件,同比上升24.60%,结案1588件,同比上升92.95%,实际执结983件,同比上升51.93%,各执行实施团队平均结案245.75件;截止目前,未出现一起新的执行信访案件。
(三)司法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审判团队的成立使分工更加具体细致,推动司法服务工作重心前移,更加优质高效的为诉讼群众化解矛盾,解决纠纷,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司法关怀,提升司法公信力。其中,都皓怡法官工作室开展节假日法庭37场次、上门调解53场次、微信送达11件次、法制宣传5场次、提供心理疏导7人次,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认可,形成了司法便民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