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学党史(一百三十四)| 纸短情长,这是共产党人的家书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09月23日 | ||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份初心团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革命先烈写给父母的红色家书这些家书,情真意切蕴藏着很多感人故事反映了他们对父母的深情更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让我们一起聆听那份震撼心灵的感动。 聂荣臻,字福骈,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我国人民解放和日后国防军事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聂荣臻元帅也是我党早期留学欧洲的卓越领导人之一。1919年12月9日,聂荣臻同志和百余名勤工俭学学生,乘“凤凰”号轮船,离开上海,远涉重洋。经过四十余天航行,于1920年1月14日抵达法国马赛港,然后又到首都巴黎。经华法教育会的介绍,到克鲁佐钢铁厂做工,依靠做工获得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学习和生活。1921年10月初,聂荣臻同志考上了费用低廉的沙洛瓦劳动大学,学习化工专业。 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 任弼时(1904-1950),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原名任培国,湖南湘阴(今属汨罗市)人。1920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底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曾担任共青团中央总书记。1927年8月7日出席在汉口召开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1928年在中共六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1928年和1929年先后两次被捕,后经组织营救出狱。1930年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兼武汉市委书记。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3月被派往中央革命根据地,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12月任苏区中央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33年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湘赣军区总指挥部政治委员。1935年11月与贺龙等率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40年3月回国后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曾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49年初,指导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被推选为团中央名誉主席。1950年10月27日病逝于北京。 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夏明翰致母亲陈云凤 夏明翰(1900—1928),祖籍湖南衡山县,生于湖北秭归。1917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五四运动中,响应湖南省学联的号召,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1920年秋,到长沙后结识毛泽东,成为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的第一批学员。1921年冬,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夏明翰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参与领导了人力车工人罢工斗争。1924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农民部长。1927年2月,被调到武汉工作,担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任毛泽东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同年6月,回湖南任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八七会议后,参与发动秋收起义。10月,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领导发动了平江农民暴动。1928年初,被调到湖北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同年3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在武汉被捕。3月20日,在汉口余记里刑场牺牲。夏明翰1928年3月在监狱中写给母亲陈云凤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拳拳之心,体现了他甘为革命牺牲的崇高精神。 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王尔琢致父母 王尔琢,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7年初,王尔琢随北伐军到达武汉,他趁着空闲给父母写去了这封家书,信中表达了心中的歉疚和自己的抱负。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封家书竟然成为他留给亲人最后的遗言。 王尔琢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8年8月中旬,王尔琢率领第二十八团由湘南地区回师井冈山。25日,二十八团二营营长袁崇全拉走队伍叛变,王尔琢闻讯后立即率警卫排追赶。 当追至江西崇义思顺墟时,王尔琢努力做叛逃官兵的工作,劝服两个连的官兵又回到了革命队伍中。但王尔琢却遭袁崇全开枪射击,英勇牺牲,年仅25岁。 得知王尔琢牺牲的消息,毛泽东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王尔琢的牺牲,换回了两个连,稳定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在王尔琢的追悼会上,毛泽东起草、陈毅书写了一副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努力生产,解决困难,建设我们的新国家——罗盛教致父母 在朝鲜,有一个村庄叫罗盛教村,有一条河流叫罗盛教河,有一座山叫罗盛教山。 罗盛教,1949年11月,年仅18岁的罗盛教参军,1950年参加湘西剿匪。1951年4月,赴朝参战。1952年1月2日,气温零下20度,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英勇献身,那一年,他刚满21岁。 入朝前后,罗盛教在部队给父母写过四封信,这封信是第一封,写于1950年5月1日,今天读起来,依然令人感动。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经常帮助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他和朝鲜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就在牺牲前一天晚上,他又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说:“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光。我必须把我放在炉火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 60多年过去了,那个在数九寒天里向着冰河义无反顾纵身跃下的年轻身影,仿佛从未走远,他的感人事迹直到今天依然震撼心灵。 我们是真理的追求者,我们是最公正无私的人,我们是最快活的人——高文华致父亲 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1927年11月,任共青团无锡县委书记 收信人:高文华的父亲 时 间:1929年12月 高文华烈士在新年前夕给父亲写的一封家书。信的落款“潮”用的是他的笔名高潮。面对着皑皑白雪,这位身陷囚笼的革命者却没有觉得寒冷、沮丧,而是为这压盖着一切“秽堆”的“整个的银白的宇宙”而欢呼。他像个孩子一样,内心纯净而快乐。这份快乐,来源于坚定的信仰。在信中,他对父亲说,“我们虽然苦,但我们的良心没有受罪。我们虽然苦,我们依旧有我们至高无上的精神的愉快。总之,我们是真理的追求者,我们是最公正无私的人,我们是最快活的人呀!” 1922年,高文华15岁时,离开家乡无锡到南京读书。两年后,他投笔从戎,南下前往黄埔军校求学。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共产党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高文华参加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战斗。1926年1月,高文华从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5月进入广州国民政府高级政治训练班学习。一天,他接到父亲的来信,说已经为他在胶济铁路找到一份月薪60大洋的工作,希望他前去就职。在当时,60大洋不是个小数目,高文华却不为所动,他给父亲回信说:“我是一个革命者,怎能受钱的牵动呢?老实说,山东有600、6000一月的事,我都不做的。”他决心要做“使天下穷苦人将来吃饱穿暖的事”。后来,他再次给父亲写信表明志向:“欲得安宁快乐之生活,非先打倒帝国主义军阀不可。”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高文华毫不畏惧白色恐怖,根据组织安排,回到家乡无锡继续革命,任共青团无锡地委宣传委员。随着8月下旬中共无锡县委的建立,共青团无锡地委同月也改建为共青团无锡县委。高文华同时担负起党和团的宣传工作。11月,在无锡党、团县委秘密机关遭到破坏的严峻时刻,他临危受命,接任共青团无锡县委书记。1928年3月,高文华外出联络工作时被敌人发现,不幸被捕。危急时刻,高文华迅速将手头的党团组织成员名单吞进腹中。敌人用尽酷刑,高文华却始终只有一句话:“要头有,要名单没有。”敌人审问了三个月一无所获,只得将高文华送交南京国民党特种刑事法庭,以“组织反革命团体并执行重要任务”为由,判处他“二等徒刑九年”。 虽然身陷囹圄,高文华仍然坚持战斗。他在狱中写诗,写文章,歌颂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揭露国民党的罪恶行径。狱中的非人生活和残酷迫害,使高文华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他敌不住伤寒瘟疫的侵袭,于1931年8月29日不幸去世。这个尚不满24岁正值青春年华的革命者,没有留下任何钱财,留下的只有近百封信件和狱中写下的《端午》《屈原》《饿囚之哀叫》《饿囚之死》等多首战斗诗篇,激励着无数后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 家书纸短,家国情长。每一封家书,都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赋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今日,重读红色家书,我们依然能够触摸到这份真情的温度,感受到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