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陪审之路 点亮公正之光 ------开发区法院人民陪审员 刘承兰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30日 | ||
在开发区法院有这样一位人民陪审员,她叫刘承兰,在成为人民陪审员之前,她只在新闻媒体中见过法庭,庄严神圣的法庭让她既敬畏又好奇。直到她被任命为人民陪审员,开始参加一个又一个案件的审理时,她才深深的体会到庭审背后的辛苦和法律与社会关系之间互相交织的复杂张力。 坚守初心 做好陪审工作 刘承兰在社区工作多年,经常会遇到居民投诉、邻里纠纷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那时候为了做好社区调解工作,她经常会抽时间学习《民法典》里的法律法规、咨询身边的法律顾问,也正是一次次矛盾的圆满解决,为她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陪审过程中,刘承兰和法官密切配合,认真探讨证据的真伪,结合自身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为法官断案提供有力的辅助,助力法官权衡法理人情,让审判更有温度。在与当事人交流时,无论当事人情绪多么激动,她都是面带微笑,专注倾听其诉求,用温和的言语让他们对以后生活充满信心。在和律师交流时,她认真聆听,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同时也积极交换看法,本着和谐稳定公平公正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友善进行沟通。 深化学习 提升陪审能力 作为一名陪审员,通过参与陪审,刘承兰收获了许多宝贵经验及感悟,但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因此,平日里她会抓紧学习庭审中经常碰到的经济合同纠纷、诉讼离婚及物业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这让她在面对相关案件时能够抓住争论的焦点,跟上庭审的节奏。 在陪审过程中,她学以致用,将专业的法律知识融合到生活常识、公序良俗中去,为案件审判提供更接地气的思路,让判决结果既维护了法律的权威又体现了司法的温情。多年的陪审工作,让刘承兰对法律、人性与社会责任有了全新的认知,法律不再是书本的条文,而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利器。当看到当事人因利益纠纷、家庭冲突站到法庭上时,她深知公正审判对修复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在工作和生活中,她更善于从法律角度出发,用法律思维处理纠纷,化解矛盾,让居民感知法律温度,敬畏司法公正。 专业助力 化解多种矛盾 在多年陪审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突发状况,刘承兰用她的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知识素养,助力法官化解了各种突发矛盾。 在一场案件庭审中,法庭内气氛凝重,双方当事人互不相让言语激烈。她不经意瞥见旁听席人员在拍照,未经许可的拍照不仅会扰乱庭审秩序,更存在泄露案件信息的隐患。她当即示意法官并说明情况,法官果断处理并当场让拍照人删除照片,庭审得以顺利进行。 在审理一起农村土地房屋买卖纠纷时,由于年代久远房屋权属凭证模糊不清,当事人各执一词。在庭审间隙和法官探讨时,她结合自身对乡土人情、传统习俗的理解,提议下基层走访邻里,从年岁大的村民那里对证据进行确认,这样会让双方当事人更能信服法庭的判决。 “人民陪审员是无袍法官,是联结法院和人民群众的桥梁,承载着党和人民的信任,做好这份工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刘承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以来,她累计陪审案件达到1000余起,以实际行动履行了一名人民陪审员的光荣职责。 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坚守这份责任,为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公正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