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人民法院报》整版报道烟台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经验做法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年06月08日

《人民法院报》整版报道烟台法院

基本解决执行难经验做法

6月6,《人民法院报》在第七版以《烟台:多管齐下 攻坚克难》为题,整版报道全市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经验做法,文章从“集中执行打击更严厉;借力科技 执行更迅速;人工智能 曝光更全面;明确流程 工作更规范”等四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全市法院在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中采取的创新手段和措施。

报道全文:

烟台:多管齐下 攻坚克难

本报记者 闫继勇 本报通讯员 张景韡

   “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既是人民法院对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应有之义。

  “作为全省首批次解决执行难法院之一,我们通过灵活运用执行手段,织密执行网络,规范执行行为,力争在今年六月底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江敦斌说。

    

集中执行 打击更严厉

  无论判决多么公正,如果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实现。在曝光“老赖”的同时,对于部分拒不执行的老赖,山东烟台中院也突出了执行的强制性。

  龙口市“老赖”金某就体会到了强制执行的威力。因与他人发生纠纷,蛋糕店主金某被法院判决支付对方医疗费等费用83902.9元。法院判决生效后,金某为逃避法院执行,先后将蛋糕店变更名称,并将经营者变更为他人。申请执行人申请强制执行后,金某仍旧拒绝履行给付义务,龙口市人民法院依法以涉嫌拒执罪将该案移交公安局。龙口市公安局立案后,金某迫于压力,一周内即将赔偿款交到法院,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这是烟台法院系统打击拒执犯罪的一起典型案例。“我们要确保执行工作强制性得到有效体现,对于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必须严厉打击,才能彻底打掉‘老赖’的侥幸心理,一方面维护法律的权威,另一方面提高公众对拒执犯罪的认识。”烟台中院执行三庭庭长栾焕舸强调。

  为此,烟台中院组织全市法院集中展开了一场名为“霹雳行动”的集中强制执行活动。

  凌晨3点,别人都已安稳入梦,“老赖”的美梦却正要被终结。2017年5月18日凌晨,牟平区人民法院打响了一场准备已久的强制执行战,首场行动地点正是距离城区不远的大窑镇。

   “李某某在家吗?”发现屋里只有被执行人的妻子在场,执行干警问道。“他不在家,出去了。”李某某的妻子脸上带着明显的困意慌乱地答道。执行干警心生疑惑,随手拉开卫生间的门,果然,李某某就躲在里边。

  面对执行干警,李某某虽然紧张,但还是拒不执行。直到干警要将他带走,两人才服软,最终答应天亮后凑齐赔偿款送到法院执行局。

  今年以来,烟台两级法院共开展执行“霹雳行动”54场次,司法拘留693人,行动中结案1178件,兑现当事人权益1890万余元。集中执行营造了强大的声势,也对被执行人形成了有效的震慑。

众人拾柴火焰高。根治执行难顽疾,不能仅凭法院孤军奋战,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构建联动执行威慑机制,人民法院才能借助社会各界的合力,严厉打击规避、抗拒执行的不法行为,彰显司法的权威。基于此,2016年底,烟台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健全了综合治理执行难的联动机制,形成解决执行难整体合力。截至目前,烟台法院共对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68人开出罚单,罚款金额累计达552.63万元,拘留2692人次,限制出入境104人次,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58案64人,判处刑罚15案18人。同时,还适用自诉程序对2名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判刑,为全省法院提供了先例。

借力科技 执行更迅速

  顶着寒风凌晨蹲守,狡猾“老赖”却闻风逃跑;费尽心思查找财产线索,财产却玩起“躲猫猫”。面对这些情形,法院该如何破解?

  招远市人民法院在开展凌晨执行行动中,就启用了“神器”无人机设备。在操作员的控制下,无人机迅速升至高空,被执行人的情形在显示器前一目了然。确定当事人在家后,执行干警迅速行动,将“老赖”打了个措手不及。

  网络视频直播,众多“网红”的秀场,也被烟台法院用到了执行工作中来。将执行过程通过网络进行直播,既让网友了解到法院执行工作的艰辛,又给被执行人营造了舆论压力,进而促进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烟台法院最近的一场执行网络直播中,山东24小时客户端众播平台、凤凰新闻、腾讯视频、北京时间APP等多家新闻媒体客户端均转发了此次直播活动,其中凤凰新闻实时点击率达到了70000+次、齐鲁壹点点击率达到了12000+次,各级媒体客户端直播视频同时在线人数均过万。

  近年来,烟台法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激活了不少打击“老赖”的法宝,促进了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

   “冻住了,冻住了,56万元!”烟台中院执行三庭的执行员曾少毛在电脑前兴奋地喊道。不到10分钟,被执行人远在新疆某银行的56万元存款就被成功冻结。

  这曾经是不可想象的情况,但在全国网络查控平台系统开通后,烟台法院积极与当地公安、不动产交易中心等系统对接,现在,执行法官在法院查控室动动手指,即可实现被执行人财产的查询、冻结、划拨申请等,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

  截至目前,烟台法院利用该系统网络查询被执行人财产共计109062件,查询被执行人157149名,查询到银行存款386466笔262664.79万元,执结案件24774件。

  淘宝网司法拍卖也是烟台法院力推的一项创新举措。日前,莱州市人民法院通过淘宝网将一辆商务车以7.73万元价格成功拍出,溢价两倍多,更吸引了10000余名网友的围观。该院“淘宝店”开业至今,已有11辆车成功拍卖。这场拍卖刚结束,莱州法院又迅速挂出三辆车预拍卖。

  “司法网拍相比于委托拍卖公司,拍品成交率高,溢价率高,可以更好地兑现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莱州法院技术室主任孙伟然说。

网拍模式下,法院可自行决定发布拍卖公告的时间和开拍时间,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2016年,烟台法院累计开展网拍61次,成交额490.24万元,成交率达61.25%。2017年4月1日起,烟台全市15家法院更是全部入驻淘宝网,实现了司法拍卖全部实行网上操作。

人工智能 曝光更全面

  

“老赖”常隐匿、转移财产,以各种手段逃避、规避执行甚至抗拒执行:假离婚的有之;关闭欠债企业另开办新企业的有之;将房产、股权、证券登记在别人名下的有之……过去,由于没有形成完善的财产登记制度和社会诚信体系,在传统的执行模式下,法院应对规避执行的措施和机制比较匮乏。

   为破解执行难,烟台中院不断探索执行新思路,用好信用惩戒这个手段,让“老赖”无可遁形。

  “我马上还钱,请快点把我从失信名单中删掉吧,不然我买不成飞机票,没法谈买卖了……”这天,被执行人王某在海阳市人民法院执行局着急地对执行法官说。因拒绝偿还借款并“失踪”,海阳法院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几个月后,王某因生意需乘飞机受到限制,才体会到失信给自己带来的苦果。

  曝光“老赖”已成为烟台中院执行工作的一个常态。走在烟台市区和各县市区的街头,身边的电子屏幕都是“老赖”信息;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不断推送着“老赖”消息;电视里也滚动曝光着“老赖”信息……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让“老赖”无处可藏,更无地自容。

  与此配合的,还有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制度的严格落实。截至目前,烟台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61486例,限制16441人次购买机票、限制15913人次乘坐高铁。有8245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义务,发布率和履行率均居全省前列。

“信用惩治需要部门合力,自2016年以来,烟台中院与市委组织部、统战部等部门合作,对‘两代表一委员’换届人选、工商联换届人选、‘厚道鲁商’、‘文明家庭’候选人等是否存在失信情形进行核查,逐步形成了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多手段的联合惩戒机制,最大限度挤压‘老赖’的活动空间。”烟台中院执行局局长刘传慕表示。

明确流程 工作更规范

  2016年11月1一大早,从重庆潼南县远赴而来的林某手持一面印有“执法为民一身正气”的锦旗来到芝罘区人民法院,专程感谢为他讨回工程款的魏东超执行团队。

  原来,烟台某工程公司以资不抵债、无力偿还为由,长期拖欠林某工程款。经过芝罘区法院魏东超执行团队的努力,工程公司最终同意履行义务。

  2016年9月1,芝罘区法院正式探索建立了“1+N+2”执行团队新模式,即每个执行团队分别由1名执行长、1至2名执行员和2名法警(或书记员)组成,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协同作战,改变了过去执行人员单打独斗的局面。

  魏东超正是该院一个执行团队的执行长,他告诉记者,诸如网络财产统查、制式文书制作、银行存款查扣等一般程式化节点,会由执行员按照规范要求快速办理完毕,他自己不再亲力亲为,而是将主要精力用于案款分配、拘留、打击规避执行等重点疑难事项上。通过对团队成员分岗定责,杜绝了单个案件进程的长期搁置,保持执行机动力。

   “现在我们团队建设实行执行长负责制,分管院长、局长对其未直接参加执行的案件文书不再审核签发,由执行长直接签署,这大大缩减案件审批环节,提高了执行效率,执行结案平均周期减少了25%。”该院执行局局长于建波说。

  审批环节减少了,但有效监督不可少,执行团队的工作背后还有一只“信息化的手”在实时管控。来到执行指挥中心,于建波介绍:“在这里可以实时监控全院新收、未结、执结、终本等各类执行案件的流程进展。同时可以与外出执行现场借助无线通讯系统连线,查看现场执行情况,进行调度指挥、实时监督、快速反应,确保各个执行团队高效运转。”

  正在进行资料上传的书记员宋修琳说:“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流程推送,整个执行团队人员都对案件的具体进程了如指掌,能够从容地回答当事人的来电来访查询。”以往当事人反映的执行法官难找、执行进程难查等问题迎刃而解。

  对于无财产可执行案件,如何能让申请执行人理解并同意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一直是困扰法院执行工作的一个难题。向规范化要战斗力,这是烟台中院的新探索。

  “虽然一直没有拿到执行款,但是法官们每次执行过程都清晰明了,知道法院也确实是尽心尽力了,表示理解。”在烟台中院执行谈话室里,一位来访的当事人表示同意终结本次执行。

  “我们通过明确执行流程节点进行细化,明确了37个节点的办理期限、质量标准、职责权限及各环节之间相互衔接的具体要求。”烟台中院执行局副局长陈善乐介绍,“这样可以确保案件办理全程留痕、全程公开、全程监控,当事人可以随时查看自己案件的进展及采取的措施,打消他们的顾虑。”

关闭
版权所有:海阳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海阳市北京路81号 电话0535-3222202 邮编:2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