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小案不小办】幼童刮车引纠纷 法官“背靠背”调解化心结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13日

  

  “听您这么一说,我心里好受多了,其实邻里之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儿!”随着原被告双方在调解笔录上签字,被告当庭支付修理费,一场持续了近两个月的邻里纠纷,在环翠区法院温泉法庭的主持下成功调解,双方解开心结,握手言和。

  幼童刮车引纠纷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承办法官接到这起案子,在审查卷宗证据后,内心不禁充满疑惑:民警调解不成、村里调解无果、诉前调解未成,一个总标的不足2000元,因小孩刮坏同村居民车辆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为何始终无法化解?为弄清缘由,承办法官和民警沟通,试图了解更多情况,找到矛盾核心。原来,原告蔡女士看到自己爱车后备箱盖、后杠上多处被孩子用石头“作画”划伤,情绪比较激动,同行友人也为蔡女士打抱不平。此前的几次调解,蔡女士的父母也来“伸张正义”,使得双方言语冲突不断,矛盾愈演愈烈。起初被告刘女士只是对修理金额有些争议,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满情绪的积压也让她解决问题的态度更加消极。就这样,双方僵持不下,蔡女士只能一纸诉状将刘女士和孩子共同诉至法院。了解到这些,承办法官意识到,想要化解双方多次的冲突,直接依法判决很可能“治标不治本”,只有解开双方心结,疏解负面情绪,才能修复破裂的邻里关系,让两家和好如初。找到案件症结,承办法官决定采用“背靠背”方式组织当事人调解。庭前,承办法官让双方案外陪同人员在法庭外等待,防止人数增多引发争吵,进一步激化矛盾。随后,承办法官让蔡女士、刘女士双方各自处于独立空间,保持冷静,逐一“谈心”。

  分别调解释心结

  在与刘女士的初步沟通中,承办法官了解到,双方主张的车辆维修费用差距并不大,但对方维权的态度让刘女士有些不满,而且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她希望对方能够先撤回对其儿子的起诉,再对修理费用进行协商。眼看刘女士的态度有所松动,法官将心比心,表示理解父母担忧孩子的心情,同时劝导刘女士换位思考,毕竟孩子刮坏车辆有错在先,体谅对方看到爱车受损的心情。随后,承办法官与蔡女士沟通,传达孩子知错的态度,从同村情感出发,表达邻里之间应该互谅互让、和睦相处,劝说蔡女士理解刘女士的“护子心切”。背靠背的调解和耐心的引导,成功打破互不相让的“僵局”,成功让双方互通诉求、友好交流。回归理性之后,双方重新对修车款问题进行了协商。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蔡女士撤回对孩子的起诉,刘女士当庭支付修车款。

关闭

版权所有:威海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统一路408号 电话:0631-5224286 邮编:264200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