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有威】荣成法院绘就“万家荣和”新“枫”景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13日 | ||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近年来,荣成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案结事了为导向,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源头解纷绘就绘就“万家荣和”新“枫”景。2024年以来,荣成法院3507起纠纷在诉前成功化解,调解成功率达67.9%,数字的背后,是荣成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主动向前延伸 止纠纷于未发 近日,荣成法院人和法庭法官在朱口村“美丽乡村法律服务站”坐班指导解纷时了解到,因历史及地势问题,李大爷院落高度与前排张奶奶后窗几乎水平,又因李大爷在院子支起葡萄架、饲养鸡鸭,张奶奶认为影响到其正常生活,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张奶奶一门心思要去法院起诉。 人和法庭法官立即与村委工作人员上门调解,从法理上讲解法律规定、厘清法律关系,从情理上劝导双方以邻里关系为重,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这一纠纷的成功化解,是荣成法院向前直达诉源、止纠纷于未发的一个缩影。为让诉调对接的“调”再向前延伸,荣成法院建立了“院领导联系镇街”“一镇街一法官”工作机制,定期联系走访镇街,同时在辖区镇街和较大村居设立了法律服务站,与镇街、村居建立了“常态在线解答、法官定期坐班、多元协同联动”机制。 为减少类案多发,荣成法院坚持用好司法建议这个抓手,针对部分案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高发、小区物业纠纷增多等,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书,从源头上指导纠纷化解,减少同类案件的再次发生。与此同时,还积极开展“法律六进”、巡回审判等活动,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旁听庭审,以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优化诉调衔接 滤纠纷于诉外 “真的太感谢了,这个事困扰了我很多年,没想到在荣成法院能这么顺利地解决!”一起委托合同的当事人姜阿姨激动地说道。 姜阿姨是上海人,因年岁渐长,将多年前在好运角旅游度假区购买的一处房产交由某公司代管。房屋交付后,公司只如约支付了第一年的收益款,后续的款项便没有了着落。多年索要收益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姜阿姨将公司诉至荣成法院。 好运角法庭受理后,因为案情相对简单,便将案件委派至驻庭特邀调解员处先行调解。特邀调解员联系到代管公司,结合近两年旅游业火热、姜阿姨为此事奔波多年等细节进行纾解劝导,最终代管公司在当日将款项支付到姜阿姨账户。 调解优先,调判结合。为优化诉调对接,荣成法院选派5个速裁团队、10名特邀调解员进驻市“一站式”矛调中心集中办公,亦在人民法庭设置速裁团队、驻庭特邀调解员,成功打造了“先行调解、诉前调解、诉中调解”相结合的“漏斗式”解纷体系。 对诉至法院的纠纷,告知当事人选择诉讼所需的成本和人民调解的优势特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由诉讼辅导员分流至市“一站式”矛调中心,由市“一站式”矛调中心委派至辖区内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回流法院的,由驻院特邀调解员进行二次“诉前调解”,速裁法官全程跟进指导,调解成功的及时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诉前调解不成进入审判程序的案件,前方速裁法官和后方精审法官对纠纷依次进行“诉中调解”。 在不断努力下,荣成法院通过“调解为主、速裁支撑、精审兜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全链条”,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途径、低成本、高效率解决矛盾纠纷的司法需求,实现了调解在前、诉讼断后,让更多纠纷在诉外得到化解。 广聚资源共治 解纠纷于萌芽 耄耋之年的王奶奶因老伴突然离世而郁郁寡欢,导致身患重病,需要专人护理,由此产生高额的费用,而王奶奶的子女在商议赡养问题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故王奶奶将子女诉至法院。 收案后,考虑王奶奶年事已高,“对簿公堂”不仅使双方感情疏离,还可能激化家庭矛盾,荣成法院便将案件委派至家事调解委员会,速裁法官与调解员用“拉家常”的方式进行思想疏导,最终将母子亲情赡养问题“调和”。 纠纷化解不是“独角戏”。诉源治理过程中,荣成法院致力寻找合力、共同发力,针对劳动、物业、家事等高发多发的类案纠纷,加强与人社、住建、民政等部门对接,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实现“类案类调、专业解纷”。 此外,还创新了人民法庭镇街调解员“以干代训”模式,即邀请镇街调解员入驻法庭工作,为镇街调解员选任导师,通过参与案件调解、观摩诉中调解、案件审理等方式,切实促进了调解员能力和基层解纷效能的“双提升”。 调处息争,无讼是求。荣成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调”向前延伸,让“解”更接地气,拓展多元解纷“朋友圈”,切实提高诉前解纷质效,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
||
|
||
【关闭】 | ||
|
||
版权所有:威海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统一路408号 电话:0631-5224286 邮编:2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