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工作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但实践中,当事人逃避执行,“藏财产”“玩失踪”谓屡见不鲜。近日,威海经区法院不断强化强制执行举措,加强与公安部门执行工作联动,合力破解“查人找物难”问题,最终顺利为当事人执行回55万余元案款。
拒绝履行,初次执行收获微
王先生与于某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并一次性支付了购房款,奈何四年过去了,于某因种种原因未能按约办理房屋过户手续。王先生与于某多次协商无果后,便将于某诉至法院,请求其偿还30万元购房款及利息。随后,在法院的主持调解下,双方达成分期还款的调解协议。
不料于某未能按时履行还款义务,王先生遂向法院递交了申请执行书。经区法院通过“总对总”系统依法对于某名下银行账户、房产及车辆进行了查控,因其房屋和车辆均系轮候查封,暂无法处置,便对其采取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强制执行措施。
因于某此时暂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只能以终本程序结案。但终结本次执行并不意味着案件就此尘封箱底,一旦发现其他可供执行财产线索,法院仍然会继续进行执行。
躲避执行,案件“追踪”不停歇
2020年,于某居住的房屋被另案处置,经区法院依法提取了剩余拍卖价款,并将50余万元购房款及利息交付王先生。
此次执行后尚剩5万元余款未能支付。考虑到剩余款项金额较小,执行干警多次尝试电话联系于某,协商还款事宜,奈何于某拒接电话、玩起了“躲猫猫”,其被查封的车辆亦去向不明。
因该案持续时间较长,为尽快帮助王先生拿回欠款,执行法官未曾停下对案件“追踪”的脚步,其多次驱车前往于某住所地、户籍地调查了解情况。
部门联动,精准出击促执行
2022年案件迎来了转机,王先生向法院提交线索,称其了解到于某的车辆被转租,并时常出现在市区内。为加快执行进度,执行干警启动与公安部门的联动执行工作机制。
执行干警于近期接到公安机关来电,称于某被查封的车辆出现在某银行门口。得此信息,执行干警迅速集合,第一时间驱车前往,在现场找到了于某的车辆,并通过承租人联系到于某。但此时于某情绪激动,表示自己无法还款。执行干警耐心释法说理,积极做通于某主动还款思想工作,同时严正指出,若仍不足额履行,将依法对其车辆实施扣押,并对其本人予以拘留。
最终,在执行干警的劝导和法院强制执行的威慑下,于某主动凑齐5万元,并交付到王先生手中。至此,该起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确保生效法律文书得到有效执行,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法院执行工作的题中之义。下一步,经区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依托“为群众办实事法院”创建活动,综合运用各种强制措施,进一步加强执行工作联动机制,持续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加强终本案件跟踪管理,想方设法攻克一批“骨头案”“钉子案”,切实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坚决守护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