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让“纸上权利”变“真金白银”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年01月20日 | ||
生效判决的执行,是整个司法程序中的关键环节。但在司法实践中,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问题突出,“执行难”成为长期困扰法院工作的一项痼疾,既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终实现,也影响着司法的公信力。 近年来,潍坊法院不断加大执行力度,执行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5年,全市法院共执结案件6.7万余件,标的额207亿元。2016年3月,最高法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后,我市法院系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厘清执行思路,创新执行机制,规范执行行为,提升执行质效,向“执行难”全面宣战。 让公正走出法院,让“纸上权利”变“真金白银”,全市法院系统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6年,全市法院共新收执行案件30899件,执结30727件,执结标的额达103亿元。 社会联动汇聚“洪荒之力” 执行难的出现有多重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其“根”在于社会诚信缺失,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和执行法官“躲猫猫”。因此,执行难是法律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多方联动、共抓共治。 针对财产难查的问题,全市两级法院强化信息化建设,均设立了网络查控室,与金融、国土、住建等部门建立网络连接,实现了对存款、土地、房产等的“总对总”和“点对点”网络查控,为查询被执行人的相关财产情况提供了极大便利。现在,通过执行查控系统,法院即可迅速了解被执行人的主要财产线索,还能和部分银行实现网上冻结与扣划。 “以往财产查询主要是靠跑,执行干警跑车管所、房管局、土地局、银行等单位,特别是到银行查询存款,要一家一家地跑,跑断腿效果还不好。”潍坊中院执行一庭庭长马怀国说,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的建立,加快了被执行人财产的查询速度,加大了财产查控范围,有效压缩了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的空间。 在联合查控财产信息的同时,潍坊法院与公安、金融、房地产、国土、工商等职能部门联合织就惩戒之网,让拒不执行的“老赖”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促使其自动履行义务。 联动公布“老赖”信息,潍坊法院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手机客户端、社区宣传栏等平台持续公布,将“老赖”全方位曝光,形成强大舆论震慑力。联动惩戒“老赖”,潍坊法院向相关部门等提供被执行人信息和财产情况,联动单位依职能在车辆年审、房产登记、融资投资、旅游消费等方面予以规制,让“老赖”寸步难行;公安局、检察院与法院联合加大对拒执犯罪、暴力抗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016年,潍坊法院将59225名当事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与各执行联动机制成员单位加强联合信用惩戒,共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贷款223笔4961万元,限制出境18人次,限制乘坐高铁、飞机5399人次,限制招投标116项,以拒执罪追究刑事责任19案19人。 社会联动查控财产、惩戒“老赖”,有利于把当事人隐匿转移财产、规避拖延执行的势头打下去,为确保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按期执结提供了保障,同时在社会上营造了“法律权威不容藐视、生效裁判必须履行”的诚信法治氛围。 破解执行难,还需要政府主导。1月9日,市委、市政府以“两办”文件下发《关于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明确有关执行联动部门的具体职责,健全人民法院与有关职能部门执行联动机制,全力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 “党政主导、司法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这为我们全面解决执行难注入了信心和动力。”潍坊市中院院长姜树政说,下步,全市法院系统将在联动机制上查遗补漏,将各项措施逐一落实、落细,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 机制创新释放执行活力 破解执行难,改革创新是必由之路。在完善联动机制群策群力的同时,潍坊法院创新执行工作机制,在内部挖潜上下功夫,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执行工作的深层次问题。 “我手里有476件未结执行案件,卷宗摞了满满的两文件柜,每天光到银行、车管所续封财产都跑不过来”,面对申请人的“不作为”投诉举报,执行法官很是无奈。“一案一人,包案到底”的传统执行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于当前形势。怎么办? 团队化执行,让案件流动起来! 寿光法院探索改革执行运作模式,设立司法查控团队、执行实施团队、开庭执行团队,分段设置权力,集约处理事务,实现了执行工作的分工负责、集中管控。团队化、流程化的执行模式,让执行案件流动起来,有效提高了执行效率,短短2个月时间,执结率就上升了6.2个百分点。同时,寿光法院将司法警察引入执行团队,增强了执行力量,突出了执行工作的强制性。下步,寿光执行团队建设的经验做法将在全市法院系统推广完善。 执行案件案多人少的矛盾怎么破解?潍坊法院大力推行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实现简案快执、繁案精执,“简”出效率,“繁”出精品! 具体就是,推行集约执行工作模式,强化执限意识。对执行不能或者根本不能的案件,及时研究退出执行程序;对有资金足够偿还债务的案件快执快结;对当事人财产状况和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财产线索,实行集中查控;推行司法网络拍卖,加快被执行财产变现进度。同时完善跟踪、预警、通报、督促、监督、追责等执限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超执限案件。 此外,潍坊法院不断加快执行指挥系统建设。执行指挥中心具有点对点查控、执行案款统一管理、失信信用惩戒、远程指挥、执行会商、音视频资料点播等功能,可实现上下级法院之间执行信息的全部共享。同时依托执行指挥中心,探索运用执行单兵系统,实现执行工作的跨地区实时互动、音视频信息实时采集、远程集中联动指挥,以及全程定位跟踪等功能,实现异地执行、强制执行的全程可视、全程指挥、全程留痕,使执行工作更加高效和便捷。 社会联动汇聚了外部合力,如何形成解决执行难的内部合力?潍坊法院牢固树立执行工作“一盘棋”思想,完善立审执衔接配合机制。 潍坊中院执行局负责人说,在立案、审判阶段我们就要用好网络查控手段,加大诉前、诉讼财产保全力度,避免和减少当事人转移、隐匿或变卖财产的几率,为执行创造条件。加强审判工作与执行工作的衔接,加大诉讼调解、和解力度。建立执行与破产的有序衔接,将被执行人中大量资不抵债、符合破产条件的“僵尸企业”依法转入破产程序。 规范化建设力促公正高效 执行规范化建设,是治理“执行难”的基础性工作。潍坊法院紧紧围绕执行中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加快建章立制,加强规范和监督,真正把执行权关进制度的笼子。 以制度定规范,潍坊法院完善了分权制衡、流程管理、对下监督等各项执行制度,强化了对执行过程的全程控制。 坚持分权制衡,潍坊法院在机构架设上将执行裁判权、实施权分开,明确并规范各执行机构的权责,强化了相互间的监督制约,防止了执行权的滥用。坚持流程管理,自2016年5月份开始,潍坊作为试点,试运行了全国法院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统一了执行工作和监管平台,统一了执行案件流程管理标准,对执行工作和执行管理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加强对下监督,建立了全市执行案件管理机制,对案件管理实行双轨制,实现了全市执行工作协调发展。 以公开促规范,潍坊法院不断创新执行公开工作机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有效规范执行行为和执行程序。 让申请人了解执行工作的步骤和被执行人情况,潍坊法院建立了执行信息短信告知平台,将案件执行进度和执行措施及时告知当事人,当事人也可以凭密码在门户网站和案件信息触摸屏查询执行信息。同时,法院还通过视频、音频、图文、微信、微博等形式,将执行过程全面、适时向社会公众和当事人进行公开。 让申请人了解执行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增进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执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潍坊法院创新互动式执行程序。在执行过程中,注重加强与当事人以及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推行执行裁决案件听证制度,为执行异议人、案外人提供了一个公开主张权利的场所,充分保障了当事人对于执行裁决的参与权。2016年,对办理的119件执行裁决案件全部组织进行了听证。 以素质保规范,潍坊法院把加强执行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确保执行规范化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开展“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竞赛活动,通过理论研讨、业务指导、“法官教法官”、开展“执行论坛”等形式,打造专业执行队伍。广泛推行“四心”工作法,积极开展“庸懒散浮”专项治理,锤炼雷厉风行作风。加大对执行工作绩效考核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激发执行工作活力。 完成“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目标,任重而不道远。亮出利剑、穷尽力量,潍坊法院正朝着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目标阔步迈进,奋力打赢这场攻坚战。 《潍坊日报》 1版 2017年1月19日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