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业务 > 调研成果

青州法院做法入选全国工商联与最高法院通报典型事例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19日

近期,全国工商联与最高人民法院对工商联与人民法院沟通联系机制建设落实情况进行通报,青州法院与青州市工商联共建沟通联系机制的做法入选典型事例。

今年以来,青州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与工商联沟通联系,大力深化“信美青州”大调解工作,创建“法苑青和”多元解纷品牌,发挥商会调解组织的优势作用,加强涉企纠纷的诉调对接工作,共同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有效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搭建沟通平台,畅通联席协作机制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

与工商联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就助力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进行沟通交流和学习借鉴,围绕民企发展中面临的劳资纠纷、合同纠纷等问题,联合进行分析研判,出台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共同提升服务保障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能力水平。

建立对接服务机制

通过工商联对接各类商会,采取对口指导、业务培训、庭审旁听等方式,提升商会的行业调解能力,并对商会调解成功的案件,及时进行司法确认。组建服务企业专员队伍,全院30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包靠42家企业,建立专项台账和工作群,结合送法进企业活动,发放法律风险防控提示书,发现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开展恵企政策宣传和精准法律帮扶。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将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律和政策文件,以及工作中发现的影响本地民企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全局性问题、涉重点行业的突出问题等事项,及时进行相互通报,以便双方决策参考。对于发现的问题,必要时通过司法建议的形式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对策建议。

优化诉讼服务,强化产权司法保护

完善诉讼服务体系

突出服务功能,按照集约化的思路,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立案服务、咨询解答、材料收转、文书送达、法治宣传、卷宗查询等一系列功能服务,同时全面推行网上诉讼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

推广智慧法院应用

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利用建成的科技法庭开展互联网庭审,方便企业特别是外地企业线上参与诉讼;同时,利用网络调解室、微信等方式方法,积极开展线上调解,方便企业“足不出户”参与案件审理和调解。

强化产权司法保护

以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目标,努力畅通产权司法保护流程和机制。对于涉企纠纷,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及时妥善审理涉企纠纷。加大涉企案件执行力度,常态化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执行行动,综合运用拘传拘留、财产查控、限高令、黑名单、悬赏公告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努力提升涉企案件执行成效和失信惩戒效果。

深化多元解纷,延伸涉企服务职能

完善诉调对接机制

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在人民法庭设调解室并派驻调解员,对适宜调解的涉企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通过繁简分流及时转入诉讼程序,实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并尽可能地适用小额诉讼程序、速裁程序和简易程序,以加快办案进度、提升办案效率。

推进纠纷联动化解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推广“信美青州”大调解平台、深化基层治理为契机,提出创建“法苑青和”多元解纷品牌,在纠纷多发易发的行业领域设立多元解纷工作站,在镇街设立“青和驿站”,凝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镇街等多方力量,努力实现涉企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就近就地化解。

畅通互动交流机制

   通过举办法院开放日、交流座谈会等形式,以及官方微信微博、12368诉讼服务热线、企业服务平台等载体,征求企业方面的意见建议,对于包靠的重点企业,确定联系人,定期走访调研,宣讲法律法规,提示法律风险,并做好办理反馈,引导企业合规经营,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省青州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益王府路 电话:0536-3221444 邮编:2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