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走进群众身边 融入群众心里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年05月16日

  “司法依靠群众、群众参与司法,司法服务群众、群众认同司法”是奎文法院在审判工作一直坚持的工作方法。“群众的满意是我们守护好公平正义的根本”,奎文法院在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从源头上关爱民本民生,回应群众诉求,维护和谐稳定,在彰显公平正义的道路上谱写司法为民的新篇章。

  听民声知民意

  你有问题我来帮

  去年临近春节,奎文法院“公正奎文”的官方微信收到了一条来自当事人的感谢信息,“谢谢你们”,朴实简单的四个字却道出了当事人无以言表的激动之情。

  事情的起源其实很简单,来潍务工的西安张姓农民工因为被拖欠工资而发愁回家,他无意中搜到了奎文法院“公正奎文”的微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自己的遭遇发到了这个平台上,奎文法院看到这条信息后,很快联系到张某向他询问情况,让得到回应的张某更想不到的是,仅仅十天左右他就拿到了拖欠半年之久的工资,他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

  今年以来,奎文法院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包居联万户、为民办实事”活动中搭建的“1+5”平台,即每名干警重点帮扶1户贫困户,同时联系5户普通群众户,先后听取群众意见27条,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双向沟通问题,该院建起社区联系、企业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网络联系等四条纽带,加强民意沟通工作。通过设立法官社区联系点,社区巡回开庭,“法官进企业”,开通微博微信等形式,聆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心愿,解决群众之忧。

  维民权解民忧

  群众利益记心间

  今年2月14日的元宵佳节,就在这一天,在奎文法院的调解下,孙某和刘某夫妇当庭获得了16万元的赔偿款。

  来自菏泽的孙某、刘某夫妇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去年冬天,俩人在清理楼体上多余钢筋过程中,从二楼坠落至地下室,孙某诊断为腰椎爆裂性骨折、多发肋骨骨折,刘某诊断为右肩关节脱位伴大结节撕脱性骨折。事故发生后,劳务分包公司垫付50000元医疗费后便不再付款。在万般无奈之下,两人将劳务分包公司、建筑方、施工方诉至奎文法院。承办法官意识到短期内两位原告的健康难以恢复,而目前急需赔偿款治疗,如果简单判决,赔偿款短期内难以到位,对两位老人的治疗和今后生活非常不利,于是确定了调解结案的方案。先找到分包公司的负责人,该负责人也无奈的表示建筑方因未付款现无力赔偿。了解情况后,办案法官连续五次找到建筑方,向其讲明案件的事实,指明劳务分包公司是具有法定承包资质,建筑方无过错,但希望其能够尽快支付劳务公司款项。建筑方消除顾虑后很快就给劳务公司拨款。最终,在元宵节这天,达成了劳务公司当庭一次性赔偿孙某和刘某160000元的调解协议。

  奎文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中注重纠纷的实质性解决,充分运用调解等各种方式及时将当事人的“法律权利”变为“现实利益”。90%以上的调解案件都是当庭支付,几乎没有调解的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以扎实的工作护民权、解民忧。

  暖民情赢民心

  万家和谐赢民赞

  遭受交通事故本身就是一件不幸的事了,在医院诊疗中又遭遇到不当治疗致使三年多未能治愈,可算得上是雪上加霜。原告王某就是这样一位不幸的人,因为屡遭打击,导致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看着因此失去生活信心的王某年迈的父母,承办该案件的法官陈健深深地明白,该案的解决并不是仅仅暂时缓解一个家庭的困窘,而是能够重塑一个家庭的信心。但是经市、省两级医学会的鉴定,医院的行为均不构成医疗事故,深知王某及其父母的诉讼能力弱,陈健及时指导他们申请了司法鉴定。通过鉴定,落实了医院应当承担的责任,经过开庭审理,最终判决医院承担赔偿原告30余万元。捧着判决书的王某的母亲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在医院主动履行了赔偿义务后,他们更是亲自订制了一面锦旗送到了法院,以表达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

  一次规范的诉讼指导、一纸代表正义的文书,挽救的不只是一个家庭,更是群众对法院的信心和法官的赞誉。奎文法院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的唯一标准,以群众需求为工作根本,以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文书,乐于接受的方式做到全心司法为民,赢得了群众无数点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