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毛衣 |
||
来源:中国法院网 发布时间: 2016年09月12日 | ||
对于女工,我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爱好,小时候,一团毛线,一块碎布在手里可以玩半天;外婆绣花,我在旁边递线拿剪刀,兴致勃勃;妈妈裁剪衣服,我也在一边全神贯注地盯着看,生怕错过那一个环节。我还爱看村里的大姐大婶们织毛衣。四根竹子削成的毛衣针,一团毛线。右边的针扎进线孔里,右手食指将毛线往竹针头上一绕,竹针带着毛线线孔里挑出来,一针就织好了。笨拙的人,慢慢腾腾,好久还完不成一针,让我看着着急。灵活的人手指更灵活,竹针一进一出,指头如小鸡啄米一般,看得我眼花缭乱。我还不会织毛衣,还没有拥有尺来长的、光滑的竹针,可我非常羡慕那些会织毛衣的大人。一有空就凑上去看。或者自己用竹枝削出巴掌长的、细细的竹针,在家里翻点旧毛线,随便织将起来。如果遇上姐姐或者妈妈心情好,恰好又有空,她们教我起个头,那就万分高兴了。开始只能织一个小条,慢慢地,开始学着织围巾。所谓围巾,不过是巴掌宽、尺来长的一条。毛线不够,耐心也不够,聊胜于无罢了,戴在脖子上,也能臭美一阵,毕竟是自己的手艺。最初只会平针,上下织,隔三差五,有人来教个花样,那收获可就非常大了。织一阵围巾后,我又学着织手套。手套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活,但是它所需毛线少,成本少,工程量可不少。初学织手套,那分手指的环节可真难啊,指洞不是留大了就是留小了,织了拆,拆了织,勉勉强强织成,手套的模样丑陋,五个指头东倒西歪,费劲地把手撑进去,外面看来去倒也服服帖帖,但是手指的疼和别扭只有自己知道。那个时候的农村女孩,有几个没有织过所谓的围巾、手套呢。没有玩具,少有空闲的童年,只有在下雨天或课间休息时才能掏出来织上几针。我们的乐趣就在那一点点碎毛线上,那一点点不足以道的成就之中。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秋冬之夜漫长,除了廖廖可数的几场电影外,再无别的娱乐活动。村里的姑娘们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个编织活,大人小孩的毛衣啊,手套啊,老人和的帽子啊,都在那些巧手里一针一针地长出来。鸾宝姐姐家境较好,不用经常下田下地劳动,总看见她抱着一个毛线活在织,男式毛衣啦,女款毛衣或背心啦。她爱织,也爱到处去学习新潮的毛衣花样,让村里的同龄姑娘羡慕不已。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并没有早早歇息,而在在月光下摘花生。花生连茎带叶地挑回来,有空时就将花生一粒粒摘下,这活不重,但单调枯燥。这时候,鸾宝姐姐就带着织了一半的毛衣来,凑在煤油灯下织毛衣。她织着一种很复杂的花样,像一朵朵盛开的菊花,用深紫和雪白两种毛线织成。她一边织一边感叹:“太难了,太难了,太费时间了,我织一个花,别人都能织一行了。”别人凑上来看看,附合两句:“确实难,你干吗织这么复杂的花样呢?”我不说话,静静地看着她织,心里想,到底有多难呢。夜渐深,母亲端着新煮的花生出来,大家一窝蜂丢下活汁,吃花生去。鸾宝姐姐不动,我也不动。她静静地织,我静静地看。看着看着,我也学会了。毛线每次绕两圈,五针并一针,难点就在这两处。不能实践,我就在心底默默地练习,渐渐将这种复杂的花样熟练地记在心里,直到现在也没有忘记。后来,跟在旁边看,我又学会了另一种花样,用两种颜色的毛线交错着织出非常复杂繁琐的图案,两种毛线换来换去,一针也不能错,否则整个图案就毁了。那么复杂的图案,没有平面图,仅靠直观和记忆,我竟然也学会了。我找来两种毛线,凭记忆就织出了那复杂的图案。自那以后,那种编织图案也在脑海里生了根,怎么也忘不了。那时不过十二、三岁,母亲见我织得熟练,特地给我买来两种颜色的新毛线,让我自己织件毛线。当时父亲还说:干吗买白色的毛线。母亲替我分辩:她要织图案啊。我的第一件全新的毛衣很快就诞生了,紫色的花边围绕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雅致秀丽,虽然只在领口露出小小的一块,仍引来阵阵赞叹,很多人向我讨教编织方法。一年后将毛衣拆掉,买了些黄色毛线织拼花图案。两种花样都很厚实。就那一件自己织的毛衣,织了拆,拆了织,陪我度过了初中和高中时代,现在想想,真不可思议。 读大学是90年代初,织毛衣还是一件很盛行的活汁。宿命里一个同学率先买回了毛线自己织毛衣。省钱、温暖,可以自己挑颜色。对我们那些贫穷的大学生来说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啊。我也赶紧买回一斤紫色的毛线。起先,宿舍里就我们两个会织。后来那四个同学连问带学,也学会了。一个个买了毛线和竹针。有人织毛衣,有人织围巾。我们都爱织外套,我织了一件紫色V字领毛衣外套,配上牛仔裤一直穿啊穿,自我感觉特别好。现在想想,其实那件毛衣是很粗糙的,毛线质量也不好。但人年轻,穿什么都好看。有个个子小小的同学,买了雪白的开司米,织了一条长得不可思议的白色围巾,我那时想不通她为什么要织那么宽那么长,漂亮倒是漂亮,可她一围上去,整个人就不见了。惹来笑声一阵阵。那时候可流行织这种白色的长围巾了,软软的,柔柔的,是送给男朋友的最好礼物,不知那同学将围巾送给了谁。反正织成后没见她戴过。 一个秋日周末的下午,太阳淡淡,也没人提议,我们六个人竟然不约而同地都在宿舍里编织毛衣,一个坐在窗前,三个盘腿坐在床上,我和另外一个坐在桌前。我无意间一抬头,发现了这安静温馨的场面,赶紧放下毛衣记日记,将这一场景保留下来。记着记着,我禁不住“扑嗤”一声笑了:“我们都在织毛衣呢!”大伙纷纷抬头,情不自禁地相视微笑。反正也织累了,大家就放下毛线,也不动窝,就那样坐着随意地聊天。已记不清当时聊了些什么,但记得那满宿舍的阳光,记得我们开心和放松的模样。九十年代的大学女生宿舍里,几乎都有过这样的场景吧。因我们宿舍编织成风,很快名声在外,有个男同学不管不顾地先买了毛线来再跟我讲,要我帮他织件毛衣。这边毛衣未织成,他又买了毛线来,说还要织一件背心。我毫不客气地抱怨一阵,还是织好了。毛衣和背心织好后,他还请客去一个高档的酒楼吃早茶。咦,有那请早茶的钱,能买两件多么漂亮的毛衣啊。毕业后第一次同学聚会,那同学说:“你帮我织的毛衣和背心我还保存着呢。”本已忘了这件事,一提起,往事历历在目。时间如流水,一晃流过二十年,当年共织毛衣的舍友如今各奔东西。好在,大家都幸福的生活着,衣食不愁,家庭幸福。也许,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美好的人生。去年生病,住院期间打了一个电话,同学们都焦急地奔走起来,一个个前来看望、安慰。相隔多年,那份情谊反而更加厚实、真切。 参加工作后,见识了织毛衣的高手。那么漂亮的人,竟然那么巧手。她的男朋友高大帅气,她能用细细的毛线和细细的毛衣针为他织毛衣,织出精巧细致的花纹,领口处理得圆润妥帖,挑出的袖子整整齐齐,跟购买的毛衣无异。我买了上好的羊毛线跟她学习编织男装,她告诉我用小一号的针和细一半的线挑毛衣的领子,虽然工程繁琐一倍,但能达到跟购买的毛衣相媲美的效果。手工编织的毛衣厚实温暖,这也是高价购买的毛衣远远不能相比的。 女儿出生前,我有过许多构想,织件这样的,织件那样的,还有模有样地做了规划,但一直到女儿周岁后,我才织成一件粉红的花边开衫,不仅要编织,而且要用钩针钩出花边和装饰用的花朵,成衣后,还得订扣子,还要熨烫。那是工艺最复杂的一件毛衣,也是我迄今为止最后一件手工毛衣,它非常漂亮,衣领和衣边镶着一朵朵小梅花。艳丽的桃红色配上雪白的棉质圆领衫,衬得女儿粉嫩的小脸更加漂亮。女儿穿了三年还完好如初,不掉色不变形。最后送给了妹妹的女儿穿。 随着女儿长大,我慢慢倦怠下去,渐渐不爱编织了,编织变成了一个繁琐、复杂的活,费时费力。商场里什么款式的毛衣都有,时尚、漂亮,什么样的外套都能找到什么样的毛衣相配。但在书上看到颜色、图案漂亮的毛衣,我还是忍不住收藏起来。“也许有一天我会自己织一件呢。”这样的念头常在脑海里转,却一直没有付诸实施。 女儿十四岁了,自少就对手工和编织有着无限兴趣,像我一样。不知她的兴趣能持续多久,不知会有多少女儿的同龄人会喜欢这个,编织这种手艺会不会像很多传统手工艺一样,渐渐消失。 来源:中国法院网 作者:昌婵 作者单位:广西全州县人民法院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