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院文化

寄给二十年后的“我”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年10月30日

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法院   王辉

四十四岁的“我”:

    古往今来,书信传情,尤其是那一封封家书,寄托几多愁思与深情,又承载多少希冀与嘱托。《与妻书》中,黄花岗烈士林觉民向妻子诀别,“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无尽爱恋与革命情怀融于文字之中。《傅雷家书》里一百八十六封书信,从探讨艺术到讨论人生,从生活琐事到国家荣辱……字里行间,是说不完的父子之情、道不尽的做人道理。

    而在今时今日,有感于最近观看的一部剧,我写信一封,只想遥寄二十年后的“我”,亦即四十四岁的你。在电视剧《我在未来等你》中,有着太多遗憾的郝回归在37岁时穿越回1998年,与17岁的“自己”——刘大志成为好友,在这一段奇妙旅程中重拾人生的勇气、实现自我的救赎。人自然难以穿越时空,但文字却能在“时间胶囊”中保存何止二十年。隔着岁月留下书信一封,不为训斥、责备,亦不是自吹自擂,只是不想让心中珍藏的记忆埋没。

    你是否还记得爷爷的谆谆教导?曾是国企会计的爷爷,平日最为关心时事,每当新闻联播的开场曲响起,在那不开灯的客厅里,爷爷的老花镜折射着国家大事和国际风云;爷爷也爱“追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开国十大元帅的画像贴满了整个卧室,每一位伟人的故事都能娓娓道来。孩提的记忆里,爷爷经常捋着胡子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人不爱国枉为人”,而小时候的我也总是点头回应。长大了的我,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时,躺在病床上的爷爷也不忘拉着我的手,告诫我“为人要清清白白,做事须尽心尽力”。爱国与敬业,就是爷爷对我的教导。

    你是否还记得奶奶的以身作则?不识字的奶奶,就算已满头白发,也一直闲不下来。儿时记忆里的小院子俨然是奶奶的自留地,更是全家的菜园子:终日蝉鸣的夏天里,有红灿灿的西红柿,也有沉甸甸的大冬瓜,更有爬满篱笆、屋墙的丝瓜蔓儿;秋天的到来总是伴随着开学,土豆、胡萝卜都安安静静地躲在地底下,只有吃厌了的大白菜在菜地边上花枝招展。奶奶最喜欢看着满园的蔬菜从冒芽到成熟,也喜欢一边浇水一边说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精打细算,有吃有穿”、“不怕家里穷,就怕出懒虫”,而那时的我也拿着小锄头在奶奶的影子下学的有模有样。正是凭借着一辈子的勤劳与付出,奶奶与爷爷共同养育了五个儿女,也给孙辈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还有爸爸的诚实守信、妈妈的勤俭持家……你是否还记得?四十四岁的你,相对于二十四岁的我,想必经历了更多的人情冷暖、世事变幻。但不管是人生得意,抑或是暂处低谷,我希望你还能记着家人的教导与叮嘱。

    不求结果,但求无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