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安市新泰市人民法院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泰安市新泰市人民法院 http://taxtfy.sdcourt.gov.cn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红色马牧池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年06月09日

五一假期参观马牧池红色影视基地,回来后在微信上发了几张照片。十多天后的一个下午,朋友打电话问我马牧池的印象,我知道那地的风格她会喜欢,就絮絮叨叨地说了一番。后来想,对于我们这一代及上几代的人,马牧池的景象都会唤起埋在心底温暖的记忆,也会知足现在安定富足的好生活,何不记述?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绕天涯”。春光明媚,生机勃发,过眼处不管是田地,还是沟渠高坡,都呈现出一片片的绿色。到了马牧池乡镇,顺着景区标识,先走一段杨柳成行的河堤路,再经一个房舍井然的村庄,然后在树木深密、空气清新的山路上环行,转下山来就到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了。淡红色的大理石石柱围成一个圆盘,柱子上分别刻着“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字样。来时车辆不多,游人却也不少,繁华喧闹。踩在光滑平整的石板路上,时光仿佛倒流回革命年代,两边的店铺,招牌上题着“红嫂饭店”“红军杂货铺”或“红军衣帽店”的,还有煎饼摊子、手工制品什么的,字是红的,装饰还带红五星的;迎面石门楼上红字写着 “马牧池”三字。穿过这道门楼,一条宽阔的土路连接村庄,路两旁是槐树,枝上挂着红灯笼,树顶上开着白色的花,红、绿、白交映,那叫一个新鲜!村头有座石桥,桥头古槐下有座小土地庙,桥后面的人家房屋高低错列,一色的石街石墙石屋,大门和房屋都用麦秆结顶,石头白屋顶黑,那叫一个统一!宽敞的大街东西延伸,两边有数不清的胡同,胡同里套着胡同,有数不清的人家,人家里还有人家。大街上有石碾,有装着麻袋的或粪篓的木推车,还有一辆是用草席遮起来的。我想起小时候见过的景象:木推车铺上新棉被,遮上新席子,新媳妇蒙着红围巾穿着红棉袄挎着红包袱坐一边,送她的大娘、婶子或嫂子坐车的另一边,鞭炮一响,推车的人套上车襻推起来,新娘离开前还要哭几声,表示对娘家的不舍和依恋。有的人家门口立着磨盘,有的院里棚下堆放着农具,一间屋子里摆了风箱、纺车,有穿扎染的兰花布的妇女在演示,还有一家大门高高,院落宽敞,有木栅立在台阶两边,木栅上墨字写着“积善、纳福”,不知商户还是地主?大街路南有座戏台,梳长辫的妇女唱起了“沂蒙山小调”。有群众演员穿着八路军或国民党的服装,混杂地围坐在大树下。

 “这是老家,到我们村了!”仅仅这些,依稀熟悉,还只亲切,接下来的参观,升腾起潮湿温暖的感动,充斥心间难以平复。全村共有十个展馆,主要纪念的有沂蒙母亲王换于、用乳汁救助伤员的红嫂明德英、带领妇女以血肉之躯架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及支前妇救会、拥军识字班等。转进一条宽敞的胡同,尽头有错落相对的两户人家,一家大门低矮,门口木板上题着“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进门就见两块石头,上面均有红字,一块划着“人民歌声”和红五星党旗的符号,一块是中国地图形状,内容是“跟着共产党走”的歌词;对面那家台阶较多,地势高耸,为“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这里展览着红嫂原型明德英及其一家人的影像,明德英老人在战争年代机智地救助过两名红军战士,后来她的事迹被刘知侠作家改编成小说,再后来被拍成电影或戏剧广泛传播。院子里有一尊雕塑,为一个农家妇女掀起上衣哺乳受伤倒地的红军战士,庄重之容让人生敬。院墙跟前青石林立,有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或将士的题字。再去其他胡同其他人家的馆室,也以图、文、照及实物展示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物和故事。其中石碾、木椎车在图片中出现较多,有一首诗可表现当时——“碾米 吱咯吱/石磨响/家家碾米日夜忙/推的推 簸的簸 秤的秤 装的装/簸的小米没有糠/做饭保管扑鼻香/忙 忙 忙/淮河大战灭蒋贼/人人都要出力量”。碾米摊煎饼种地带孩子,都是妇女干的活,战争让她们更加忙碌,可她们舍身忘己,不惜奉献一切,确实值得后人学习。正如红嫂纪念馆中文字表述“当抗日烽火燃烧在沂蒙大地的时候,当共产党和共产党的八路军最需要人民帮助支持的时候,从沂蒙山涌现出一群受尽压迫爱憎分明、纯真善良且无私无畏的女人。她们挣脱封建礼教,舍弃儿女情长,抛开懦弱羞涩,从田间地头走来,从灶边炕沿走来,从土屋团瓢走来,走进抗战队伍的行列,走进血与火的战场……新中国成立以后,战火和硝烟散去了,千万红嫂回到了安静的田园,回到了相夫教子、儿娶女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当中,当跌宕起伏的过去在宁静的日子中淡出了记忆的时候,红嫂们留在将士们心中的恩情却永志难忘。”

最初听说厂里组织去沂蒙老区的时候,我还对丈夫开玩笑:现在厂子经营一般,你们要对员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大家忆苦思甜啊?游览之时,感动之中,我的心思忽地安静,胸中的块垒烟消云散。当艰苦的日子已成过去,我们是否还能想想最初,当最初的渴盼已经拥有,我们是否会知感恩珍惜,当生活需要我们全力以赴,我们是否愿如红嫂义无反顾?

作者:李雁

关闭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