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报》2024年3月8日
“结婚20 多年了,再把她这么扫地出门,这事做得不‘宜当’。”
“老太太 70多岁了,这么离开脸面上也挂不住啊!”
“解决问题都退让一步,不要相互伤害折磨,应当给一部分钱作为补偿。”
2023年 8月,日照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在某村委会办公室召开案件听证会,参加案件听证会的某村两委成员纷纷发表意见。
这是一起七旬老人离婚后财产分割执行案件的听证会。原来,王奶奶和张大爷是 50多岁时再婚的半路夫妻。2021 年,王奶奶与张大爷因日常纠纷诉讼离婚,二人婚后居住的房屋是张大爷婚前财产,法院判归其为张大爷个人所有。随后,张大爷要求王奶奶搬离房屋,王奶奶拒不搬离,张大爷便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双方对立情绪激烈,一方要求法院尽快执行,一方拒不腾空房屋。王奶奶与张大爷共同生活近 20年,王奶奶既无其他房屋,又无生活来源,如果简单腾空房屋极易激化矛盾,也不符合尊老敬老、保护妇女权益的价值取向。
执行法官了解完案情后,没有急于强制腾空房屋,而是建议启动审执联席会议共同研讨化解该案。审执联席会议是日照经开区法院为了打破审判执行各自为战壁垒、推动审执一体所采取的创新举措,通过联席会议可以让执行法官参与审判,以此提升裁判可执行性;同时,也能让审判法官跟踪案件执行,以此推动案结事了,形成审执良性互动。
审执联席会议上,原审法官、执行法官及相关分管院领导从保护妇女权益、维护和谐稳定的角度对该案进行充分研究,均认为不能简单腾空房屋,既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保障张大爷婚前财产权利,也要回应群众朴素价值追求、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于是,会议确定了通过现场听证会的方式让当事人诉诉苦、让村民评评理,用群众舆论和善良风俗推动案件化解的方法,这就有了开头听证会“你一言、我一语”的一幕。
听证会上,大家形成了应给予王奶奶一定经济补偿的一致意见,张大爷、王奶奶通过听证会对立情绪也有所缓解。此时,另一个情况出现了,因交通运输用地需要,张大爷所在村被列入日照经开区拆迁计划,如不能妥善处理好该起案件,这座房屋可能成为拆迁上的一个问题。
时间不等人,2024年 1月,法官将王奶奶约到张大爷所在的敬老院,让二人“面对面”沟通,现场组织调解。
“你们伤天理啊,把我赶出去!”
“我没有钱,想让我补偿她没门!”
本以为经过上次调解两人关系已经缓和,奈何这次见面又是火药味十足,法官只能接着调解。“王奶奶和你二十余年夫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又没有自己的房子,你忍心把她赶出去?”“这个房子确实是张大爷父母留下的,根据法律规定应由张大爷所有,咱继续置气也不是办法。”终于,在法官近 2个小时的调解下,王奶奶和张大爷达成调解协议:张大爷一次性补偿王奶奶 10万余元,王奶奶自行搬离房屋,并约定在法院签订正式协议。
1月 29日,在组织双方签订协议时,双方又因1万余元债务的分担产生争议。审判法官、执行法官一起向双方释明债务分担法律规定和计算方式,在近 1个小时的解释后,双方终于厘清债务同意签字,张大爷一方当日将10万余元款项转至法院账户。1月31日,在执行法官见证下,王奶奶收拾完东西,搬至其儿子家中居住,张大爷委托的代理人为房屋换上新锁,法官当日为王奶奶办理支款手续。至此,张大爷了却一件心事,王奶奶收到补偿得以安度晚年,纠纷圆满化解,也消除了该村拆迁过程中的隐患,为土地征收、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一起简单腾空房屋案件,既牵扯老人晚年生活的安定,又关联辖区拆迁进展,日照经开区法院坚持“如我在诉”“案件到我为止”理念,在“小案”办理中统一好法律规定与常理、常情的关系,自觉跳出“办理”看“治理”,让人民群众从身边“小案”中切实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刘练常 张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