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山东法制报》中院:从《水浒传》中的“杀威棒”谈执法必严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9月25日

《山东法制报》2023年9月22日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 108名好汉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小说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在《水浒传》里,作为犯人到达营房的第一天,往往要遭受一顿皮肉之苦——打“杀威棒”。“杀威棒”顾名思义,就是消除威风的棍棒。犯人收监前,先施以棒打,打杀他们身上的威风,使其慑服,便于以后好管理。

  《水浒传》第九回,写林冲被太尉高俅陷害,发配去沧州。他用柴进给的银子打发给差拨五两,又让差拨给管营的送去十两,差拨只给管营五两银子,中间落下五两。于是管营说:“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说:“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这样一来,不但不打了,还给林冲安排看管天王堂的好差事。林冲不禁感叹:“有钱能使鬼推磨。”

  小说中再次出现“杀威棒”,和武松有关。武松为哥哥武大报仇,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被发配去孟州牢房。性格耿直的武松不愿意贿赂管营,差拨索贿时,被武松大骂,当管营的要打武松一百杀威棒的时候,武松说道:“都不要你众人闹动;要打便打,也不要兜拖!我若是躲闪一棒的,不是打虎好汉!从先打过的都不算,重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便不是阳谷县为事的好男子!”小管营施恩看中了武松的一身本事,想借助武松夺回被蒋门神霸占的“ 快活林”酒店,于是说服老管营,使武松免了一百“ 杀威棒” 。

  中国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刑罚主要有五种,统称“五刑”。先秦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剕 、宫、大辟。汉代经过刑制改革,肉刑逐渐废除。后来随着流放刑罚的不断发展,其地位不断提升,至南北朝时期流刑正式纳入正刑“五刑”之中。自隋朝起,正式形成了笞、杖、徒、流、死的新五刑体系。苔刑指的是以竹、木板责打犯人背部、臀部或腿部,杖刑是指用大竹板或大荆条拷打犯人脊背臀腿,徒刑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刑是把罪犯押送到较远的地方去服苦役,死刑花样繁多,最简单的是绞刑,常见的是斩首,而最严厉的则是剐刑等等。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并一统天下之后,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臣的权力威胁。在法律的适用上,出于对罪犯的同情和人道关怀,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和笼络人心,提出了一种折中的所谓“折杖法” 。 《宋史·刑法志》 中记载:“太祖受禅,始定折杖之制,行此法,使流罪者不远徙,徒罪者免役,笞杖罪者减行刑数。 ” 所谓的“ 折杖法” ,其实指的就是折减杖数或折合为杖刑,有“折抵”“折算”“折代”的含义。宋建隆四年制定的折杖法,把五刑之中除了死刑以外的其余四种笞、杖、徒、流刑,都按照规则折算成一定数目的杖臀和杖脊。

  如何具体折算呢?《宋刑统》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比如流刑四等自加役流至流三千里、流两千五百里、流两千里,分别决脊杖二十,配役三年,或决脊杖二十、十八、十七,均配役一年,免去流远;徒刑五等自徒三年至徒一年,分别决脊杖二十、十八、十七、十五、十三后释放,免去徒役;杖刑五等自杖一百至杖六十,分别决臀杖二十至十三后释放;笞刑五等自笞五十至笞十,分别决臀杖十下、八下、七下后释放。折杖法使“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 。 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许多罪犯由长时间服劳役甚至还要长途跋涉的折磨,改成挨一顿板子就完事,应该说绝大部分犯人还是愿意接受的。折杖法对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折杖法出台一百多年后,到了宋徽宗年间,皇帝玩物丧志,生活上穷奢极欲,再加上以蔡京、童贯为首的贪官贪赃枉法、卖官鬻爵、横征暴敛,从而民不聊生,全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这也就是小说《水浒传》中群雄起义的时代背景。折杖法在执行过程中,已经被下面的“猾吏”改头换面,成为威压罪犯,用来敲诈、索贿的凭借手段了。如果不给钱或没人说情,那么一通“杀威棒”打下来,罪犯往往九死一生,打与不打,打轻打重,都取决于具体的执法者,法律已经“徒有其表”。

  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虽然宋太祖赵匡胤制定折杖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果制定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么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从折杖法的执行过程中,我们也能够看出“执法必严”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毕竟不管多么好的律法,一旦失去了严格的执行者和监察机制的话,那么就算制定出最好的法律,最终还是会沦为一纸空文。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只有坚持严格执法,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才能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胡科刚

关闭

版权所有: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日照市泰安路55号 电话:0633-8782466 邮编:27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