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莒县人民法院门户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山东法制报》莒县:法官老王的珍贵日记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9月21日

  《山东法制报》2020年9月18日

法官老王的珍贵日记

  法官老王有一个爱好,闲暇之余总是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认真地写着什么,写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大家都好奇地问,他总是神秘地说,这是我的宝贝!就在他退休之日,我们终于看到了那些老王视如珍宝的日记本,一共十二本厚厚的一大摞,他毫无保留地送给了我们,连同他这一生的心血。

  某年某月某日  天气晴

  今天天气晴朗,心情也不错,写一个化解邻里纠纷的小案子。穆家沟村的穆老汉和王老汉因门前水塘堵塞,积水不畅,妨碍出行的问题,由昔日睦邻变成了法庭上的原被告。考虑到两位老人年事已高,我把开庭地点选在了他们的村委大院,通过到两位老人家中查看现场,听取周围邻居的旁证,终于抓住了解决矛盾的切入点,并确定了合理的调解方案。我把老人叫到一起,拉家常一样从法理说到情理,从旧日邻居情说到近日邻里怨,把案子的是非曲直一一讲给两位老人听,态度一直很强硬的王老汉最终低下了头,向邻居穆老汉认了错,并决定立马疏通排水沟。

  一场积怨就这样迎刃而解了,面对这样的邻里纠纷案子,不能轻易地一判了之,那样更加剧激化邻里关系,可以从调解入手,一层层抽丝剥茧,什么事都逃不出一个“理”字,你只要做到公正、公平,就能断好案,明清理!

  某年某月某日  天气阴

  今天是巡回法庭的第一站,去方家村。现场审理一件赡养纠纷。案件的主人公是刘大爷和他的两个儿子。

  刘大爷年过八旬,生活无法自理后,与两个儿子商议,由他们两家轮流照顾并每月给 100元的赡养费。协议履行六个月后,大儿子拒绝再履行协议。无奈之下,刘大爷诉至法院。考虑到赡养案件在农村的普遍性,也为达到“审结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我们把巡回审判庭开在了刘大爷的家门口,并邀请了村子里干部群众 200余人到场旁听。

  现场气氛很是浓烈,群众间议论纷纷,大多数是对不孝子的控诉,引得民情激愤。我援引法律以及身边鲜活的事例对大爷的两个儿子陈明利害,并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进行说服教育,耐心细致地进行思想疏导工作。告知当事人赡养父母不仅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更是子女的法定义务,在道德的教化和亲情的感召下,长子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后记:对赡养案件要多调解善打亲情牌,打通心底的障碍,使广大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带动社会优良风气,传递正能量。

  某年某月某日  天气炎热

  一大早我在办公室整理案卷,当事人李某兴冲冲地来到法庭。

  李某原本在外打工,麦收时节辞了工回家帮助农收,与妻子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两人互相埋怨,李气愤之下动手打了其妻,矛盾迅速升级,互不相让的两人赌气起诉至法庭要求离婚。我接手案子后考虑到他二人感情基础较好,只是因为一点琐事争吵,案情比较简单明了,由于正是三夏收割农忙时节,为不影响他们家的三夏生产,我骑着车一路打听着去了他家麦地头。进了麦地里,我拿起一把镰刀也加入到割麦大军,他们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诉苦起来,随着“刷刷”的割麦声,从早晨到中午,历时四个多小时的调解,两人怒火逐渐平息了,横在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夫妻俩一同表示割完麦就去法庭撤诉。看到他们夫妻重展欢笑,我的心里一下子轻松起来。

  后记:面对来离婚的当事人要慎重对待,要善于察言观色,寻找突破点,各个击破。矛盾不大的可以加大情感攻势,矛盾激烈的,可以从孩子入手。尽最大的努力去拯救一个家,给孩子一份完整的爱。

  闭合上其中这本泛黄的日记本,我和同事们难以平复激动的心情,是呀,这十二本日记,饱含了一个基层老法官近三十年来的心血和办案智慧,就在他即将退休离开工作岗位时,他毫无保留的悉数交给了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望着他充满期望的眼神,我们紧紧的抱紧了那些日记本,是的,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老王退休了,将离开我们这个集体,但我们会沿着他走过的足迹,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好好办案,服务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