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
 |  无障碍浏览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抖音

《齐鲁晚报》:青岛集中宣判三起重大毒品案

2014年06月20日
作者:吕佼
打印 分享到:

  本报青岛6月17日讯 17日上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集中宣判三起重大毒品犯罪案件,17人获刑,其中,方某等7人被判处死刑,苏某等3人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其余7人分别被判处一年四个月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千元至15万元不等。

  方某,男,1970年出生,广东省惠来县人。2012年8月,方某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1991年出生的潍坊人苏某,同年9月,苏某赴深圳与方某同居。

  方某与青岛市城阳区张某因吸毒相识,并告诉张某广州毒品便宜,可向青岛贩卖。张某随即找到毒友、贩毒人员黄某、孙某,孙某曾在2010年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经过商议,三人便预谋通过张某联系方某购买冰毒进行贩卖。 

  2013年5月初,张某约方某到青岛当面商谈。同年5月8日,方某乘飞机从深圳飞抵青岛,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商定,方某卖给黄某、孙某14公斤冰毒,并送给张某1.1公斤冰毒。

  同年5月9日下午,苏某根据方某的安排,携带藏有约15公斤冰毒的黑色行李箱从深圳前往青岛。同年5月10日11时许,黄某将75万元毒资交给张某,后张某将毒资交给方某。当日14时许,苏某来到事先约定地等候,后张某驾车载方某与苏某见面,拿到了装有冰毒的黑色行李箱,方某、苏某便搭乘出租车前往青岛流亭机场欲离开青岛。

  随后,张某驾车返回城阳区夏庄街道孙某提供的房屋内,同孙某、黄某对行李箱内的冰毒进行了分配,孙某分得2938.5克,黄某分得10795克,张某将方某送的942克冰毒留下,又从方某送的另外一部分冰毒中取出少量与黄某、孙某共同吸食,并分别送给二人各10余克。当日18时许,三人携带冰毒欲离开房间时被警方当场抓获。当日,警方在青岛流亭机场将方某、苏某抓获,并从方某处缴获现金75万元。

  青岛中院审理认为,方某等人贩卖、运输毒品,且涉案毒品数量大、纯度高(67%),行为均已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依法均应严惩。17日,法院以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罪等一审判处方某等5人全部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中,苏某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青岛中院还对另外两起重大毒品案件宣判。三起案件17名被告人中有10人被判处死刑,其中7人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3人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与此同时,崂山法院与胶州法院对另外7起毒品犯罪案件9名被告人宣布定罪量刑。 

  前6个月毒品犯罪超去年全年  涉案者呈年轻化趋势且女性犯罪上升

  17日,在宣判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青岛中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刘世明介绍了青岛毒品犯罪出现的新特点。记者了解到,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截至今年6月份,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总量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毒品犯罪人员还有“家族化”趋势,犯罪嫌疑人通过邮递快件或包裹,走私毒品进境。                   

  毒品来源 主要来自四川、广东及东北

  “从近几年的变化看,无论是案件数量还是涉案人数,都有大幅度增加。”青岛中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刘世明介绍,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青岛市毒品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案件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重大毒品犯罪数量连年攀升,甚至呈翻番态势。截至今年6月份,全市两级法院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二是涉案毒品类型集中,主要毒品是冰毒(甲基苯丙胺),海洛因及其他毒品较少;三是毒品数量大,纯度高。当天宣判的方某贩毒案,一次交易的毒品就高达15公斤,毒品纯度达67%;四是毒品来源地集中,四川、广东及东北地区成为青岛贩卖毒品的主要来源;五是涉案人员多,成分复杂。既有家境差、无业闲散的人员,也有部分家境较好、有稳定工作的人员,女性犯罪比例有所上升,且涉案人员有年轻化趋势。如1993年出生的刘某,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犯罪变化 毒品犯罪“家族化”,农村成高发区

  此次青岛中院集中宣判的17名被告人中,共有12名男性、5名女性,年龄最大的49岁、最小的21岁。被告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17人中部分是高中文化和初中文化,有人甚至小学都没毕业。他们平时大多无业,部分人之前有过因诈骗、非法持有毒品、吸毒贩毒等行为被判刑的前科。 

  另据青岛市检察机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青岛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并批准逮捕的毒品案件上升数均超过了同期的100%,受理并移送起诉的案件也上升了100%。分析发现,容留他人吸毒案件数量大幅增加,农村地区已成为此类案件的高发地区。同时,毒品犯罪人员还有“家族化”趋势。 

  发布会上,青岛市公安局缉毒支队支队长邵光寿介绍,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已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00余起,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有效地控制了毒品犯罪的蔓延态势。但受国内外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加之青岛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快速发展的经济、发达的交通物流、密集的人员往来等因素影响,毒品从青岛市多处入境,全线渗透的基本态势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性转变,禁毒斗争依然艰巨繁重而严峻。 

  走私手段 毒品通过快件包裹邮寄入境

  “毒品走私的手段越来越隐匿,邮递、快递毒品走私进境案件呈多发态势。”青岛海关缉私局机场分局副局长张军介绍,自2012年以来,青岛海关在公检法的配合下,共查获走私毒品犯罪案件22起,抓获境内外贩毒分子23人,其中大都为瘾君子。

  张军分析,青岛关区地处山东半岛开放口岸,距离韩国、日本较近,是毒品走私的一条重要渠道,近年来毒品走私的手法也是花样百出,多采用藏匿和夹藏的手法。走私分子大多采用感情诱骗、联系业务等方式欺骗国内女性为其代收邮递快件或包裹,以寄送或接收样品为由,大肆走私毒品进境。

  青岛海关坚持在关内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保持口岸由源头截流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加强海关与国际缉毒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海关国际交流平台的优势,不让毒品走私分子有可乘之机。

  ——本文载于2014年6月18日《齐鲁晚报》

《齐鲁晚报》:青岛集中宣判三起重大毒品案

来源:
2014年06月20日

  本报青岛6月17日讯 17日上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集中宣判三起重大毒品犯罪案件,17人获刑,其中,方某等7人被判处死刑,苏某等3人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其余7人分别被判处一年四个月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千元至15万元不等。

  方某,男,1970年出生,广东省惠来县人。2012年8月,方某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1991年出生的潍坊人苏某,同年9月,苏某赴深圳与方某同居。

  方某与青岛市城阳区张某因吸毒相识,并告诉张某广州毒品便宜,可向青岛贩卖。张某随即找到毒友、贩毒人员黄某、孙某,孙某曾在2010年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经过商议,三人便预谋通过张某联系方某购买冰毒进行贩卖。 

  2013年5月初,张某约方某到青岛当面商谈。同年5月8日,方某乘飞机从深圳飞抵青岛,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商定,方某卖给黄某、孙某14公斤冰毒,并送给张某1.1公斤冰毒。

  同年5月9日下午,苏某根据方某的安排,携带藏有约15公斤冰毒的黑色行李箱从深圳前往青岛。同年5月10日11时许,黄某将75万元毒资交给张某,后张某将毒资交给方某。当日14时许,苏某来到事先约定地等候,后张某驾车载方某与苏某见面,拿到了装有冰毒的黑色行李箱,方某、苏某便搭乘出租车前往青岛流亭机场欲离开青岛。

  随后,张某驾车返回城阳区夏庄街道孙某提供的房屋内,同孙某、黄某对行李箱内的冰毒进行了分配,孙某分得2938.5克,黄某分得10795克,张某将方某送的942克冰毒留下,又从方某送的另外一部分冰毒中取出少量与黄某、孙某共同吸食,并分别送给二人各10余克。当日18时许,三人携带冰毒欲离开房间时被警方当场抓获。当日,警方在青岛流亭机场将方某、苏某抓获,并从方某处缴获现金75万元。

  青岛中院审理认为,方某等人贩卖、运输毒品,且涉案毒品数量大、纯度高(67%),行为均已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依法均应严惩。17日,法院以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罪等一审判处方某等5人全部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中,苏某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青岛中院还对另外两起重大毒品案件宣判。三起案件17名被告人中有10人被判处死刑,其中7人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3人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与此同时,崂山法院与胶州法院对另外7起毒品犯罪案件9名被告人宣布定罪量刑。 

  前6个月毒品犯罪超去年全年  涉案者呈年轻化趋势且女性犯罪上升

  17日,在宣判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青岛中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刘世明介绍了青岛毒品犯罪出现的新特点。记者了解到,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截至今年6月份,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总量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毒品犯罪人员还有“家族化”趋势,犯罪嫌疑人通过邮递快件或包裹,走私毒品进境。                   

  毒品来源 主要来自四川、广东及东北

  “从近几年的变化看,无论是案件数量还是涉案人数,都有大幅度增加。”青岛中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刘世明介绍,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青岛市毒品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案件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重大毒品犯罪数量连年攀升,甚至呈翻番态势。截至今年6月份,全市两级法院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二是涉案毒品类型集中,主要毒品是冰毒(甲基苯丙胺),海洛因及其他毒品较少;三是毒品数量大,纯度高。当天宣判的方某贩毒案,一次交易的毒品就高达15公斤,毒品纯度达67%;四是毒品来源地集中,四川、广东及东北地区成为青岛贩卖毒品的主要来源;五是涉案人员多,成分复杂。既有家境差、无业闲散的人员,也有部分家境较好、有稳定工作的人员,女性犯罪比例有所上升,且涉案人员有年轻化趋势。如1993年出生的刘某,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犯罪变化 毒品犯罪“家族化”,农村成高发区

  此次青岛中院集中宣判的17名被告人中,共有12名男性、5名女性,年龄最大的49岁、最小的21岁。被告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17人中部分是高中文化和初中文化,有人甚至小学都没毕业。他们平时大多无业,部分人之前有过因诈骗、非法持有毒品、吸毒贩毒等行为被判刑的前科。 

  另据青岛市检察机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青岛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并批准逮捕的毒品案件上升数均超过了同期的100%,受理并移送起诉的案件也上升了100%。分析发现,容留他人吸毒案件数量大幅增加,农村地区已成为此类案件的高发地区。同时,毒品犯罪人员还有“家族化”趋势。 

  发布会上,青岛市公安局缉毒支队支队长邵光寿介绍,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已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00余起,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有效地控制了毒品犯罪的蔓延态势。但受国内外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加之青岛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快速发展的经济、发达的交通物流、密集的人员往来等因素影响,毒品从青岛市多处入境,全线渗透的基本态势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性转变,禁毒斗争依然艰巨繁重而严峻。 

  走私手段 毒品通过快件包裹邮寄入境

  “毒品走私的手段越来越隐匿,邮递、快递毒品走私进境案件呈多发态势。”青岛海关缉私局机场分局副局长张军介绍,自2012年以来,青岛海关在公检法的配合下,共查获走私毒品犯罪案件22起,抓获境内外贩毒分子23人,其中大都为瘾君子。

  张军分析,青岛关区地处山东半岛开放口岸,距离韩国、日本较近,是毒品走私的一条重要渠道,近年来毒品走私的手法也是花样百出,多采用藏匿和夹藏的手法。走私分子大多采用感情诱骗、联系业务等方式欺骗国内女性为其代收邮递快件或包裹,以寄送或接收样品为由,大肆走私毒品进境。

  青岛海关坚持在关内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保持口岸由源头截流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加强海关与国际缉毒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海关国际交流平台的优势,不让毒品走私分子有可乘之机。

  ——本文载于2014年6月18日《齐鲁晚报》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齐鲁晚报》:青岛集中宣判三起重大毒品案

2014年06月20日
作者:吕佼
打印 分享到:

  本报青岛6月17日讯 17日上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集中宣判三起重大毒品犯罪案件,17人获刑,其中,方某等7人被判处死刑,苏某等3人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其余7人分别被判处一年四个月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千元至15万元不等。

  方某,男,1970年出生,广东省惠来县人。2012年8月,方某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1991年出生的潍坊人苏某,同年9月,苏某赴深圳与方某同居。

  方某与青岛市城阳区张某因吸毒相识,并告诉张某广州毒品便宜,可向青岛贩卖。张某随即找到毒友、贩毒人员黄某、孙某,孙某曾在2010年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经过商议,三人便预谋通过张某联系方某购买冰毒进行贩卖。 

  2013年5月初,张某约方某到青岛当面商谈。同年5月8日,方某乘飞机从深圳飞抵青岛,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商定,方某卖给黄某、孙某14公斤冰毒,并送给张某1.1公斤冰毒。

  同年5月9日下午,苏某根据方某的安排,携带藏有约15公斤冰毒的黑色行李箱从深圳前往青岛。同年5月10日11时许,黄某将75万元毒资交给张某,后张某将毒资交给方某。当日14时许,苏某来到事先约定地等候,后张某驾车载方某与苏某见面,拿到了装有冰毒的黑色行李箱,方某、苏某便搭乘出租车前往青岛流亭机场欲离开青岛。

  随后,张某驾车返回城阳区夏庄街道孙某提供的房屋内,同孙某、黄某对行李箱内的冰毒进行了分配,孙某分得2938.5克,黄某分得10795克,张某将方某送的942克冰毒留下,又从方某送的另外一部分冰毒中取出少量与黄某、孙某共同吸食,并分别送给二人各10余克。当日18时许,三人携带冰毒欲离开房间时被警方当场抓获。当日,警方在青岛流亭机场将方某、苏某抓获,并从方某处缴获现金75万元。

  青岛中院审理认为,方某等人贩卖、运输毒品,且涉案毒品数量大、纯度高(67%),行为均已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依法均应严惩。17日,法院以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罪等一审判处方某等5人全部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中,苏某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青岛中院还对另外两起重大毒品案件宣判。三起案件17名被告人中有10人被判处死刑,其中7人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3人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与此同时,崂山法院与胶州法院对另外7起毒品犯罪案件9名被告人宣布定罪量刑。 

  前6个月毒品犯罪超去年全年  涉案者呈年轻化趋势且女性犯罪上升

  17日,在宣判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青岛中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刘世明介绍了青岛毒品犯罪出现的新特点。记者了解到,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截至今年6月份,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总量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毒品犯罪人员还有“家族化”趋势,犯罪嫌疑人通过邮递快件或包裹,走私毒品进境。                   

  毒品来源 主要来自四川、广东及东北

  “从近几年的变化看,无论是案件数量还是涉案人数,都有大幅度增加。”青岛中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刘世明介绍,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青岛市毒品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案件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重大毒品犯罪数量连年攀升,甚至呈翻番态势。截至今年6月份,全市两级法院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二是涉案毒品类型集中,主要毒品是冰毒(甲基苯丙胺),海洛因及其他毒品较少;三是毒品数量大,纯度高。当天宣判的方某贩毒案,一次交易的毒品就高达15公斤,毒品纯度达67%;四是毒品来源地集中,四川、广东及东北地区成为青岛贩卖毒品的主要来源;五是涉案人员多,成分复杂。既有家境差、无业闲散的人员,也有部分家境较好、有稳定工作的人员,女性犯罪比例有所上升,且涉案人员有年轻化趋势。如1993年出生的刘某,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犯罪变化 毒品犯罪“家族化”,农村成高发区

  此次青岛中院集中宣判的17名被告人中,共有12名男性、5名女性,年龄最大的49岁、最小的21岁。被告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17人中部分是高中文化和初中文化,有人甚至小学都没毕业。他们平时大多无业,部分人之前有过因诈骗、非法持有毒品、吸毒贩毒等行为被判刑的前科。 

  另据青岛市检察机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青岛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并批准逮捕的毒品案件上升数均超过了同期的100%,受理并移送起诉的案件也上升了100%。分析发现,容留他人吸毒案件数量大幅增加,农村地区已成为此类案件的高发地区。同时,毒品犯罪人员还有“家族化”趋势。 

  发布会上,青岛市公安局缉毒支队支队长邵光寿介绍,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已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00余起,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有效地控制了毒品犯罪的蔓延态势。但受国内外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加之青岛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快速发展的经济、发达的交通物流、密集的人员往来等因素影响,毒品从青岛市多处入境,全线渗透的基本态势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性转变,禁毒斗争依然艰巨繁重而严峻。 

  走私手段 毒品通过快件包裹邮寄入境

  “毒品走私的手段越来越隐匿,邮递、快递毒品走私进境案件呈多发态势。”青岛海关缉私局机场分局副局长张军介绍,自2012年以来,青岛海关在公检法的配合下,共查获走私毒品犯罪案件22起,抓获境内外贩毒分子23人,其中大都为瘾君子。

  张军分析,青岛关区地处山东半岛开放口岸,距离韩国、日本较近,是毒品走私的一条重要渠道,近年来毒品走私的手法也是花样百出,多采用藏匿和夹藏的手法。走私分子大多采用感情诱骗、联系业务等方式欺骗国内女性为其代收邮递快件或包裹,以寄送或接收样品为由,大肆走私毒品进境。

  青岛海关坚持在关内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保持口岸由源头截流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加强海关与国际缉毒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海关国际交流平台的优势,不让毒品走私分子有可乘之机。

  ——本文载于2014年6月18日《齐鲁晚报》

《齐鲁晚报》:青岛集中宣判三起重大毒品案

来源:
2014年06月20日

  本报青岛6月17日讯 17日上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集中宣判三起重大毒品犯罪案件,17人获刑,其中,方某等7人被判处死刑,苏某等3人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其余7人分别被判处一年四个月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千元至15万元不等。

  方某,男,1970年出生,广东省惠来县人。2012年8月,方某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1991年出生的潍坊人苏某,同年9月,苏某赴深圳与方某同居。

  方某与青岛市城阳区张某因吸毒相识,并告诉张某广州毒品便宜,可向青岛贩卖。张某随即找到毒友、贩毒人员黄某、孙某,孙某曾在2010年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经过商议,三人便预谋通过张某联系方某购买冰毒进行贩卖。 

  2013年5月初,张某约方某到青岛当面商谈。同年5月8日,方某乘飞机从深圳飞抵青岛,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商定,方某卖给黄某、孙某14公斤冰毒,并送给张某1.1公斤冰毒。

  同年5月9日下午,苏某根据方某的安排,携带藏有约15公斤冰毒的黑色行李箱从深圳前往青岛。同年5月10日11时许,黄某将75万元毒资交给张某,后张某将毒资交给方某。当日14时许,苏某来到事先约定地等候,后张某驾车载方某与苏某见面,拿到了装有冰毒的黑色行李箱,方某、苏某便搭乘出租车前往青岛流亭机场欲离开青岛。

  随后,张某驾车返回城阳区夏庄街道孙某提供的房屋内,同孙某、黄某对行李箱内的冰毒进行了分配,孙某分得2938.5克,黄某分得10795克,张某将方某送的942克冰毒留下,又从方某送的另外一部分冰毒中取出少量与黄某、孙某共同吸食,并分别送给二人各10余克。当日18时许,三人携带冰毒欲离开房间时被警方当场抓获。当日,警方在青岛流亭机场将方某、苏某抓获,并从方某处缴获现金75万元。

  青岛中院审理认为,方某等人贩卖、运输毒品,且涉案毒品数量大、纯度高(67%),行为均已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依法均应严惩。17日,法院以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罪等一审判处方某等5人全部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中,苏某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青岛中院还对另外两起重大毒品案件宣判。三起案件17名被告人中有10人被判处死刑,其中7人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3人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与此同时,崂山法院与胶州法院对另外7起毒品犯罪案件9名被告人宣布定罪量刑。 

  前6个月毒品犯罪超去年全年  涉案者呈年轻化趋势且女性犯罪上升

  17日,在宣判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青岛中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刘世明介绍了青岛毒品犯罪出现的新特点。记者了解到,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截至今年6月份,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总量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毒品犯罪人员还有“家族化”趋势,犯罪嫌疑人通过邮递快件或包裹,走私毒品进境。                   

  毒品来源 主要来自四川、广东及东北

  “从近几年的变化看,无论是案件数量还是涉案人数,都有大幅度增加。”青岛中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刘世明介绍,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青岛市毒品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案件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重大毒品犯罪数量连年攀升,甚至呈翻番态势。截至今年6月份,全市两级法院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二是涉案毒品类型集中,主要毒品是冰毒(甲基苯丙胺),海洛因及其他毒品较少;三是毒品数量大,纯度高。当天宣判的方某贩毒案,一次交易的毒品就高达15公斤,毒品纯度达67%;四是毒品来源地集中,四川、广东及东北地区成为青岛贩卖毒品的主要来源;五是涉案人员多,成分复杂。既有家境差、无业闲散的人员,也有部分家境较好、有稳定工作的人员,女性犯罪比例有所上升,且涉案人员有年轻化趋势。如1993年出生的刘某,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犯罪变化 毒品犯罪“家族化”,农村成高发区

  此次青岛中院集中宣判的17名被告人中,共有12名男性、5名女性,年龄最大的49岁、最小的21岁。被告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17人中部分是高中文化和初中文化,有人甚至小学都没毕业。他们平时大多无业,部分人之前有过因诈骗、非法持有毒品、吸毒贩毒等行为被判刑的前科。 

  另据青岛市检察机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青岛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并批准逮捕的毒品案件上升数均超过了同期的100%,受理并移送起诉的案件也上升了100%。分析发现,容留他人吸毒案件数量大幅增加,农村地区已成为此类案件的高发地区。同时,毒品犯罪人员还有“家族化”趋势。 

  发布会上,青岛市公安局缉毒支队支队长邵光寿介绍,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已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00余起,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有效地控制了毒品犯罪的蔓延态势。但受国内外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加之青岛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快速发展的经济、发达的交通物流、密集的人员往来等因素影响,毒品从青岛市多处入境,全线渗透的基本态势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性转变,禁毒斗争依然艰巨繁重而严峻。 

  走私手段 毒品通过快件包裹邮寄入境

  “毒品走私的手段越来越隐匿,邮递、快递毒品走私进境案件呈多发态势。”青岛海关缉私局机场分局副局长张军介绍,自2012年以来,青岛海关在公检法的配合下,共查获走私毒品犯罪案件22起,抓获境内外贩毒分子23人,其中大都为瘾君子。

  张军分析,青岛关区地处山东半岛开放口岸,距离韩国、日本较近,是毒品走私的一条重要渠道,近年来毒品走私的手法也是花样百出,多采用藏匿和夹藏的手法。走私分子大多采用感情诱骗、联系业务等方式欺骗国内女性为其代收邮递快件或包裹,以寄送或接收样品为由,大肆走私毒品进境。

  青岛海关坚持在关内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保持口岸由源头截流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加强海关与国际缉毒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海关国际交流平台的优势,不让毒品走私分子有可乘之机。

  ——本文载于2014年6月18日《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