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市南法院法官做客半岛“问法热线”,在线解答消费纠纷问题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04日

  “双11”购物节已经开启,线上线下商家纷纷搞起大促,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高涨,但是随着成交量的增加,消费方面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预付定金商家虚拟发货后关了门我该怎么办?”“买了‘纯手工’产品发现没有生产日期,有权要求赔偿么?”11月1日,市南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徐丽萍、审管办副主任魏慧慧做客半岛“问法热线”,在线解答市民关心的常见消费纠纷问题。

  预付款消费需谨慎,留存证据防风险

  孙女士从某购物平台预付定金购买了一个手办,商家提出先操作虚拟发货,并要求孙女士点击确认收货再去采购手办。孙女士配合商家完成操作后,发现店铺已经不存在了。某购物平台表示商家属于正常闭店,没有未完成的订单,已经如数返还了商家的保证金。孙女士不知所措,来电咨询如何挽回损失?

  徐丽萍表示,消费者在涉及预付款消费时,一定要谨慎处理,注意留存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相关证据。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定要及时主动寻求法律保护,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网购自制食品,勿忘仔细核实

  王先生从某平台网点购买了2瓶手工干贝酱,发现没有生产许可证号、执行标准、生产厂家和生产地址等食品必备信息,来电咨询是否可以要求商家按商品价款的十倍索要赔偿?

  魏慧慧表示,商家销售的干贝酱没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生产地址等信息,不符合食品安全法中对于预包装食品标签的要求,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网购自制的预包装食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核实卖家是否拥有食品生产或经营许可证,尤其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关键信息。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山东路16号 监督电话:0532-80880996 邮编: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