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 博采融合 切磨箴规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年04月20日 | ||
博采融合 切磨箴规 ——读《书法没有秘密》有感 孙静[1] 书法问题,书法解决,这是一种理想,一种境界。—寇克让[2] 这些年似乎书法又悄然兴起,涉及的阶层,从忙碌的官员到功成名就的社会名流,从书法班里的小朋友到路边蘸着水用布条在石砖上书写《兰亭序》的冉冉老者,无论这是一种雅兴,还是一个专业,书法总是“热闹”了起来。书法是什么?“书法其实是一个大家都熟悉却并不了解的东西。”[3]中国人喜欢书法,不足为奇,不必批评这种过度的热衷冠盖相望是不是附庸风雅,因为即使这“热闹”有些偏差,毕竟这说明了人们在酒足饭饱后,开始关注精神需求方面的冷暖饥寒,况且,浮者自浮,沉者自沉,总有智者坚守着书法本来的人文关怀。我们需要繁华都市车水马龙,但也需要林泉草地幽静山村;我们需要飞禽走兽盛宴大餐,但也需要花香鸟语粗蔬淡茶。《书法没有秘密》,像是这“热闹”中的一杯绿茶,汤醇叶绿,清冽回甘,陪读者品味一场关于书法的悠然冥想。它并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框框架架讲书法史、书法技巧的教科书,这里从书法起源到笔墨纸砚,从典故名言到人物大家,博采融合,收放自如的涉及书法的全部范围,读此书,又像是开始了一次关于书法的旅程,且听作者边行边介绍,边解读边参悟,没有故弄玄虚,很走心。 书法于简。书法的高妙在于多么复杂的意象都可以通过简单的书写表现出来,张怀瑾说,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春秋战国之际,除了地处宗周故地的秦国以外,东南各国的金文走向严重的美术化,靡丽之风愈演愈烈,在楚、宋、蔡、吴、越等国,出现了极其繁缛的鸟虫书,这便是古人所说的雕虫小技,舍本逐末,最终灭亡,成了猎奇者的谈资。现在也常见风景名胜前的小摊上有把名字书写成一座山,一条河流的所谓“书法设计”,只能谓之杂耍,“复有龙蛇云露之流,龟鹤花英之类,乍图真于率尔,或写瑞于当年,巧涉丹青,工亏翰墨,异夫楷式,非所祥焉”。“五色令人目盲”,总觉得那些挥毫之前要沐浴更衣,祈祷运气,焚香沏茶的,也有些花哨得本末倒置,似乎让这些琐碎遮了眼。 书法蕴美。书法之美,毋庸置疑。它来自于造型之多变,阴阳之平和。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通篇324字,其中重复者40有余,但王羲之笔下,却都各具姿态,并无雷同,让人拍案叫绝。比如“之”字20个,一字一态,各臻其妙。王羲之通过运笔的提按、快慢、轻重,用笔的枯湿、浓淡、藏露、粗细;结体的收放、聚散、开合、正斜、高低、方圆、向背;章法的疏密、轻重、虚实、繁简、大小等,使“字和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之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 书法有道。道必有法,但法只是技。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有言:进乎技矣。崇尚技道而修,做事进而悟道,细至日常,大至万物,入于人心,无处不在。“极高明而道中庸”一切高明的东西,又都是平实的。但写字不是西洋解构术,通过大卸八块练就的,汉代草书家崔瑗说,“一画不可移,几微要妙,临时从宜”。字中点画,瞬间诞生,不能再移。“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书法有道,却非形而上的身生双翼飘然羽人,只通过笔墨的锤炼过程,身怀敬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书法用自身的规律,打通了汉字书写与万事万物的界限。 书法尚静。初唐,包括李世民在内,都说王羲之的书法遒劲不失婉媚,雅正而不失姿态,最是高明。高明在何处?孙过庭一语中的: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厉,风规自远。这静气的心境,是一种发自内在,又在字外的功夫。再比如钟繇的小楷,古雅之中,天趣溢发,朴实之中,意味醇厚,颜真卿、王铎的小楷都受到他的影响,而钟繇十六年未尝窥户,几乎不出门,心无旁骛,静心习字。王羲之最推崇的人是张芝,张芝擅长于曲高和寡的狂草,当时名气很大,寸纸不移。他是汉朝名将张奂的长子,却无心朝野,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学,文为儒宗,武为将表,静心凭借写字声名鹊起,最终跻身正史。“匆匆不暇草书”,书法的锤炼,是不留痕迹不动声色的妙手天成,才会天然去雕饰。 书法存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4]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周易中说立象以尽意,是世界上最早的意象观。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纵横可象,表出情性和哀乐。书法的意象与意境和文学作品有些相通。比如读帖与临帖,察之尚精,拟之贵似,要能入了帖,又能出了帖,篇章的特征,单字的特征,都是密切相关,完整的一个字又受制于其中的每一笔,从起笔到整篇,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所谓临摹得足以乱真的,不仅是形似,更是意之神似。 切磨箴规,掩卷而思,此书如茶,让人微醺,却不沉醉,比如关于临摹,关于从何体入门,这的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实践问题,本书虽未面面俱到汤水不漏,但也是字字甘苦之言。那么我们再回到起初那个问题上来,什么是书法?简言之,书法就是笔写汉字,再深说,书法,是历史,是艺术,书法的美,是平衡中寻求变化,变化中稳住平衡,而生活,又何尝不是?静,恪守慈悲,不离初心,动,远涉山水,过滤时光,简与美,道与意,动静等观,也是人生。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