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门户网站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客户端│青岛即墨:以“枫桥经验”绘基层治理“同心圆”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10月20日

  2023年10月19日,光明日报客户端刊发即墨法院文章《青岛即墨:以“枫桥经验”绘基层治理“同心圆”》。

  微信图片_20231020174456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典型样本。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以群众期盼为导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基层治理注入法治力量。

  “大家好,我是咱们即墨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孙博聪。今天,我给大家讲讲遗产继承方面的法律知识,有什么法律问题也可以咨询。”10月13日上午,即墨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的一场“普法会”“答疑会”,吸引了上百名居民参与互动、围观叫好。

  “每季度都有一次这样的活动,有时候是讲处理邻里关系的,有时候是讲劳务用工的,很有用。”一位社区网格员这样说。“区法院的‘法官进社区’活动已经开展了几年,司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浓厚了崇法尚德、文明和谐的氛围,培养了一批‘法律明白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渔岛村党委书记王吉宁介绍道。即墨法院立足辖区面积大、人口多、商贸活跃、普法需求高的特点,在每个镇街设立2处“法官社区工作室”,在每处人民法庭设立1处“特邀调解员工作室”。今年,法官与调解员协作,广泛开展普法活动57次,诉前化解纠纷1969件,实现了“法官进社区,法治入人心”的良好效果。

  而在蓝村街道,新时代“枫桥经验”正在通过另一种方式实现。

  “真没想到,我们的工钱居然在这么一间小小的调解室就被要回来了,太感谢了!”吴某握着调解员于锡中的手激动道。何某某拖欠吴某、刘某等5人7.5万元劳务费一案,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分流,由蓝村街道王演庄社区政法员于锡中负责调解。于锡中多次与当事人沟通,最终何某某当场支付所欠劳务费。看到工人拿到钱开心的笑容,于锡中由衷地感到高兴。这是“互联网+社区”一站式诉讼服务工作站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2020年4月,即墨区人民法院蓝村法庭遵循“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在前、法院裁判终局”的思路,借助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工作站,通过街道、社区、村居三级政法员队伍,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站接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山东移动微法院,集诉前调解、网上立案、网上庭审、法律服务、法治宣传、协助审执业务等6项功能于一体,被誉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法庭”。

  蓝村法庭积极推动蓝村街道开展“无诉讼、无越级上访、无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三无”村居创建活动,目前,94个“三无”村居保持无纠纷、零发案的良好态势,蓝村街道诉讼案件数量连续3年下降。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即墨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即墨市振华街150号 电话:0532-85559817 邮编:26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