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网络查控财产,一分钟全掌握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年09月15日

黄岛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助推执行模式新变革

 

 

 

 


 

1分钟内得到信息反馈,10分钟内了解案件详情,一百分钟内法官赶到银行将被执行人案款划账成功,30分钟内将案件办结;淘宝司法拍卖溢价成交、执行指挥系统网络指挥执行现场……以执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改变“登门临柜”查人找物的传统执行模式,这是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推行的“一性两化”执行工作改革的重要一环,并且载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中,作为破解执行难题、补齐执行短板的突破口。黄岛法院积极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探索出不少新做法。

财产查控一分钟全掌握

上午9点,在黄岛法院执行局6楼指挥中心内,执行人员小李开始对前一天受理案件中被执行人的信息进行查控申请,很快,被执行人在全国范围内的银行账户信息、工商登记信息、车辆登记信息等就反馈回来,这个过程用时仅一分钟。

“走街串巷抓老赖,登门临柜寻财产”,这是对法院传统执行工作方式的生动写照,跑断腿却不出活,“劳动密集型”的执行方式效率低、效果差。近年来,黄岛法院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推行的“一性两化”执行工作改革要求,以执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改变查人找物的传统执行模式,并将执行信息化建设作为破解执行难、补齐执行短板的突破口。

执行信息化肇始于被执行人财产的网络查控。过去一直困扰着人民法院的执行难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人财产难查。当时的几种查询方式都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好,等到查询结果出来时,被执行人的财产可能已被转移,被执行人早已不知所踪。有鉴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推行网络执行查控机制,逐步建立以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为核心、以地方各级法院“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为补充,覆盖全国地域存款及其他金融产品、车辆、证券、股权、房地产等主要财产形式的网络化、自动化执行查控体系,实现法院执行人员在办公室利用网络对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的查询和控制。

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的优势,在于其具有信息覆盖面广、实施高效、操作便利、数据安全保密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利用中立的技术,可以避免查人找物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执行效率,符合强制执行的效率价值取向,又大大降低了法院执行成本,增强了执行威慑力;对于协助执行单位来讲,则可以减少针对法院的查询要求,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等执行成本。以黄岛法院为例,2017年至今累计发送存款、车辆、房产等财产信息查询76000余次,收到房产、土地、车辆、工商、银行等联动单位的信息反馈72800余条,查控银行存款7.37亿元,实现案款1.26亿元,在查控被执行人财产方面,收效显著,有效破解查人找物的执行难题。

淘宝司法拍卖均溢价成交

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黄岛法院及时把执行工作融入到“互联网+”,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今年7月,黄岛法院挑选动产、不动产各一宗放在淘宝网上进行司法拍卖,其中动产即位于黄岛区的一处房屋,以138.5万元起拍,31人参加竞拍经历151次延时228次出价,最终历时26个小时,以254.9万元成交,溢价率高达84%,而网拍的动产一宗橡胶则以19.9万元起拍44.4万元成交,溢价率达到123%。

据负责网络司法拍卖的法官介绍:“正式启用网络司法拍卖后,我们每次有拍品,都会第一时间在淘宝网、黄岛法院官网、微信、微博上发布公告,及时告知网拍的开拍时间、拍品情况等信息。”网络司法拍卖正式开始后,老百姓只要坐在家里点击鼠标,就可以参与竞拍法院依法处置的财产。

由于受众面广、传播性强等特点,网络司法拍卖具备便捷、高效、低成本、参与度高、成交率高、溢价率高等优势,能有效打破地域限制,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低估贱卖、串通压价、恶意竞买等有损公平公正的现象,避免腐败行为发生。

黄岛法院执行局长宗桂平介绍,网络司法拍卖是借助互联网顺势而为改进执行工作方式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网拍优势,破除传统拍卖的弊端,极大提高了执行质效。同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网拍是借助新兴平台推动法院“阳光执行”,将公共权力的运行现实地置于民众的监督下,更透明,更阳光,也更亲民,能有效地促进司法公平公正,预防司法腐败。

据了解,黄岛法院将依照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上级法院的相关工作要求,做好网络司法拍卖的普及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司法拍卖的优势,推动涉诉资产处置的最优化、最大化。

法官现场执行实现网络指挥

近日,记者在黄岛法院执行局的执行指挥中心里看到,几名法官在现场执行,指挥人员在指挥中心就能现场观看视频,不仅可以网络指挥还能出谋划策,整个执行情况一目了然。这不仅体现了执行的公开公正,也避免了消极执行等因素,提高了执行效率。

据了解,2016年底,黄岛法院建成了执行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在这个指挥系统中,有所有执行人员的个人信息,现场执行人员配备有“执行单兵”系统,可以现场拍摄并回传视频实况,指挥人员通过指挥系统进行观看,发出指令进行指挥,对执行力量进行调度。同时,执行音频、视频全部上传存档,实现了执行现场信息化。

据介绍,这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执行领域的广泛应用,是传统执行模式向现代执行模式转变的重大变革。搭建这样一个覆盖广、反应快、内外联动的执行指挥中心平台,打破了传统执行工作模式,是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力的有力举措。

执行指挥中心利用现代科技设备和信息技术手段,查找被执行人下落和财产线索,减少和防止转移、隐匿、毁损财产发生。执行指挥中心通过与公安、工商、金融等部门的“点对点”网络连接,实现在网上查询、冻结、查封、扣划和部分处置财产等功能。依托执行指挥中心建立的“被执行人信息查控、被执行财产信息查控、远程指挥监控”三大系统功能,实现监控执行现场,指挥应急处置,网上布控。

“通过执行信息化建设,实际执结率和标的到位率得到了提升,执行权合理配置和科学运行得到了优化,司法公信力得到了凸现,执行联动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执行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创新,警务保障能力得到了发挥。”黄岛法院执行局长宗桂平说(半岛全媒体记者  尹彦鑫)

(本文载于半岛都市报2017年9月14日A23版,半岛客户端等媒体均有转载)


关闭

版权所有: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长江中路190号 电话0532-86988355  邮编:26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