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半岛都市报》:“文艺范儿”马庭长办案有一套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年05月20日

 文艺范儿马庭长办案有一套

记者走近长江路法庭基层法官,他是一位从业20多年的办案能手

日期:2014-05-20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在基层法院工作 20多年,碰到形形色色的人,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做好这份工作的基础,但社会经验同样重要,要准确地抓住当事人的心结,交流自然就顺畅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从英语老师转而投身到法律,长江路法庭副庭长马先明将文科生的浪漫文艺范儿与法律的严谨细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他曾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法官”,又连续三次被评为办案能手。马副庭长闲暇时间最爱读书,特别是有关心理学的,用他的话说,“抓住了当事人的心理,事就好办了”。

一句玩笑化解当事人紧绷情绪

记者见到马先明时,他正在开庭审理一件因饭店房租而起争执的纠纷,原告商家表示被告房东擅自将饭店门锁上,导致其无法正常营业,被告则坚称饭店门不是自己锁的。可以看出,在法庭上双方都压着火气。马先明时不时要提醒当事人注意控制情绪。“问题要一步步解决,就像一个男青年处对象,不可能一上来就对对方说咱俩结婚吧,人家连谈恋爱都还没答应你呢,这事能成吗?所以先解决最关键的,先把饭店门打开,让原告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这点被告同意吗?”马先明的一句“通俗”比喻把双方当事人都给逗乐了,气氛缓解,就当天下午开门的事达成了一致。

驾驭庭审能力强,庭审效果好,这正是马先明的强项。从数字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法官业务能力有多强,2013年收案363件,审结327件,调撤率达到了70%以上。在基层法院工作20余年,审理案件近4000起无一错案,这也创造了黄岛区人民法院的纪录。

调解案件最重要是“走心”

其实,马先明最初不是学法律专业的,而是英语系毕业,还曾做过一段时间的英语老师。马先明告诉记者,“大学期间,我们宿舍为练习口语,每人每天都要用英语讲故事,有个舍友每次都讲案子,我听着可感兴趣了。后来考研就考了法律专业。法院招人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法官,也算是实现了我一个心愿。”枯燥的法律条文是马庭长最爱看的书,他觉得自己对法律知识是“永远学不够”。

除了办案能手,马先明还有个“调解能手”的称号。“离婚案件,只要夫妻双方一走进门,我就对离不离得成有八九不离十的判断了,一般进来吵吵的很凶的反而离不了,那种毫无交流毫无表情的基本上都得离。”马先明在运用业务知识的同时,丰富的社会经验也使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高手不是你判了多少案子,而是案子审结后有没有引起信访。”信访几乎是每个法官都会头疼的事,马先明告诉记者,跟当事人一谈谈四五个小时都很正常,曾有一合同纠纷案件,他前前后后对当事人做了16次工作,双方才握手言和。“很多时候,我跟当事人不谈案情,谈案情说再多当事人也听不进去。我们更多是在谈心,找当事人的心结,有可能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触动到当事人别着的那根筋,之后再谈案情,对方的情绪就不会那么大了。”

每周末陪妻子唠嗑俩小时

记者在与马先明交谈时,常常会听到他用诗来评价或形容一件事,文艺范十足。每天读书是马先明一直都在坚持做的。“心理学方面也是我比较喜欢看的,随时在工作中都能用得到。”

 “我原本想空闲时间带着妻子到处去旅游 ,但随着法庭收案的增多,办案压力越来越大,晚上和周末需要经常加班,我把大部门时间都给了法庭,妻子抱怨我都没时间陪她说话了,所以我俩约定每个周末我陪她唠嗑两小时。”爱家的马先明“秀起恩爱”来也十分自然。

 / 记者 赵丽云 本报通讯员 丁德振

(本文载于2014520日《半岛都市报》X2版)

 


关闭

版权所有: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长江中路190号 电话0532-86988355  邮编:26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