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
智能检索 |
于向华:所有的努力,都是风景风情
  • 作者:于向华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9日

  春暖花开江山多娇。满满的春色,满满的风含笑。我和同事一起搬新办公室,在柜子的深层发现一撂厚厚的牛皮纸信封,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我参加全国法院系统第26 届理论研讨会的参赛论文《论“执行难”的司法自救》从初稿到定稿的所有修改稿……

  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灿若星河的研讨会平台,我的文章微不足道,当然更谈不上“好”。值得一提的是,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在国家级比赛中斩获奖项。虽然只是三等奖,但对于我,对于我所就职的文登法院,却是零的突破。

  那也是我第一次喜欢上自己写的论文。平日里喜欢写随笔的我明白,一篇像样的文章首先要打动自己,我也第一次对成稿后的论文有了感觉。将论文寄出后,我没有预想的如释重负,反倒生出几分牵挂:“怎么有种远嫁女儿的感觉呢?不知道评委老师喜不喜欢它? 对它好不好? 会不会一上来就给pass 掉了呢?”我喃喃自语,一旁的女同事竟听得热泪盈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竟如入戏太深的演员,依然习惯于回味论文中的一些字词语句……

  后来,这篇获奖论文被《山东审判》2015年第2 期刊用。校稿时,省法院的石少红编辑特意问我:“以前从事过执行业务吗?”当得到我否定的回答时,她诧异中带着赞许。在多年多次的理论研讨活动中,我也有幸认识了王东普、桑本谦、陈希国、刘爱萍、聂洪勇、逄锦温、耿宝健、何帆、杨凯、刘静坤等来自全国各大院校、威海中院、省法院、最高法院的专家学者。

  忆当时,只有西窗月。通过与他们的接触了解,我更相信了一句话:“成功的人生都孤独过,不成功的人生各有各的浮躁。”这些令人仰慕的高知所在的平台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励志故事。他们才华横溢,谈吐亦庄亦谐;他们博闻强识,享受并利用孤独。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与浮躁。

  “山高水长有时尽,唯我师恩日月长。”遗憾的是,忙碌生活、工作的过程中与其中一些专家学者失掉了联络。为梦想艰难前行的日子里,每每想起他们,我便会有无尽的力量。博学谦和的他们如清风、朗月,照亮我的文化选择甚至人格选择。也许,今生今世,与他们可能再见,也可能再不相见,但他们对我的影响,今天仍明澈可见,未来亦如是。二十几年的岁月历练,我从一名把论文写成散文的准“菜鸟”,渐渐地,在全国法院系统理论研讨活动的获奖名单中有了一席之地———

  除第26 届,在第28 届研讨会上,我与淄博中院荣明潇法官合写的参赛论文《法官遴选委员会中律师代表的职业伦理风险思辨与防范》获三等奖,我个人因此被省法院授予嘉奖奖励;在第29 届研讨会上,我与荣法官合写的《高利贷民刑规制的关联与分离》获二等奖,我被省法院荣记个人三等功,也有幸参加了国家法官学院举办的颁奖会。春树暮云下,当荣法官向苏烽老师介绍初次踏进学院的我时,没想到,知性随和的苏老师竟对我有印象:“知道,知道,山东的,多次获奖的论文作者。”登时,我汗流浃背、心跳加快———数年蝉联一等奖、来自北京二中院的学者型法官李俊晔副主任等高手让我有了“不可同日而语”的窘迫感与满满的佩服;分组讨论时,大家唇枪舌战、各抒己见,忝居一席的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研讨会平台无界无垠,恢宏饱满。它,既是旗帜,亦是战鼓。在这里,我研判论文的写作取向,汲取成功的力量……

  忆当时,只有西窗月。至2018 年,改革开放已四十周年,恰逢理论研讨会而立之年。三十年风云激荡,旧念如蝶飞:

  刚参加理论研讨时,威海中院赵芳主任是我崇拜的偶像。虽然,赵主任不参加研讨会很多年了,但江湖仍有她当年数获一等奖的传说。现在,还记得自己当年闹的一个小笑话。那年,我随赵主任去省府济南参加论文开题培训。课后,我们一起去购书。看着琳琅满目的书架,初出茅庐的我无从下手。看赵主任胸有成竹地选书,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赵主任选哪本,我便跟在后面选哪本。结果,买了一堆至今也没大派上用场的书。事后,每每想起,不觉莞尔。

  难忘论文写作过程的酸甜苦辣:选题时的迷惘无助;论述遇到瓶颈时的辗转反侧甚至夜不成寐;层层筛选时的刀光剑影;论文点评时的醍醐灌顶;写作方向调整或重构时的艰涩困顿;茅塞顿开时的左右逢源、若有神助;等待查重结果时的煎熬;审阅成稿时感受其素净的质感;代表山东队参加国家遴选的自豪感;更难忘接到最终评选结果时的成就感与挫败感……

  昨日晨霜暮雪,回首俱是文章———虽然,没有军人“以身许国难再许卿”的悲壮,但我也有因参加论文培训错过父母生日、孩子校园亲子活动等无法弥补的遗憾。出差在外,更觉健康的重要。我常年脾胃失和,每每接到培训通知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行李箱内备上一盒藿香正气胶囊以备救急。一次论文修改期间,父亲生病住院,我在围裙布兜内装上纸和笔,边为父亲准备可口的饭菜边对论文进行思考、打磨,每有所得,便马上取出纸笔记将下来。

  威海,偏安于胶东半岛一隅,与济南有千里之遥,且返程车次少。为最大程度赢得时间,每次参加省法官学院举办的论文培训班,我们都要申请作为第一组被点评。然后,呼朋引伴,拖拽着行李急匆匆奔向济南火车站或长途汽车站。当然,我也间接见证了威海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坐过大巴,挤过火车,直到现在方便快捷的高铁、动车。

  参加研讨的路上发生的很多令人难忘的故事,也给予了我大量的写作素材。如,发表于中国法院网、《山东审判》、《山东法制报》、《威海法苑》等网站、刊物上的《人生如驿》《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容颜》《我将成功这样定义》等作品。散文《车来车往,见证我与威海》获威海建市三十周年有奖征文三等奖。

  有这样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治理有三重困境:法制与社会互相无视;或者,法制过度干预社会,导致社会崩溃;或者,社会对法制提出过度要求,导致法制崩溃……”如何科学平衡法制发展与回应社会关切,这应该是开展理论研讨的设计初衷之一吧。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感谢生活、生命里的一切相遇、相逢;感谢评委老师所给予的宽厚认可;感谢研讨会平台给予我法律学养、人生信念的吹拂、修补与照耀;也感谢自己, 在最苦最累的时候没有选择放弃———

  红尘策马,苦痛与辉煌,都会过去。得,自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压力;不得,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获得或成全?因而,无论丰收、欠收还是颗粒无收,我都会静享内心的蓬勃与丰富,每天精进不已。用心写就的每一篇论文,自有新的提升。为梦想所做的每一分努力,都是风景、风情。我相信,所有的相遇、相逢,都是恩惠本身,抑或是恩惠的使者。当然,也包括与理论研讨会的不期而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