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务工人员陆续返岗复工。各地人社部门结合地方特色推出开行“返岗专列”、举办密集线下线上招聘会、开展直播带岗和走播探岗、打造“家门口”零工市场等温暖有力的“春风行动”,开启新一年就业增收的新路子。今年这一系列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里,又能看到怎样的变化与温度?
新年上班第一天,湖南张家界武陵源区中湖乡石家峪村“妈妈零工帮扶车间”30多位女性到岗工作。“妈妈零工帮扶车间”是当地为既想照顾孩子,又想抽时间打零工的妇女解决就业问题而打造的一个就业好平台。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用人单位季节性、临时性、零散性订单的出现,多地通过设置“临工驿站”、开发“零工”小程序等真招、实招,纷纷构建起“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因其灵活性和弹性自主工作优势,受到众多求职者的青睐,蹚出一条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结构性就业矛盾的路子。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发布的信息,去年人社部门着力推进就业公共服务下沉基层,建设一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上班就在家门口,顾家就业两不误”的美丽期盼慢慢成为现实。“家门口”就业服务市场潜力来自哪里?
在功能定位上,科学布局,方便零工“揽活儿”。服务被需要,求职者才可能来。服务品质好,求职者才愿意来。各地突出因地制宜、按需建设,选取人员流动大、产业发展需求旺的区域,与工会、街道、社区等部门联合,打造综合性零工市场、行业性和专业性零工市场以及零工服务站点,持续将服务站点铺到基层。看实践,北京朝阳区实现了零工服务窗口在43个街乡全覆盖,统一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在广州,根据不同区域产业发展特色,打造“一区一特色”的零工服务圈。基于双方实际需求,划分便利可及、灵活就业服务区方便求职择业。
在服务内容上,数字赋能,精准人岗匹配。各地大力搭建“互联网+就业”平台,依托线上平台,建立就业“需求库”和用工“资源库”,基于求职者当前定位推荐“家门口”工作机会。通过新技术智能审核求职简历,在线匹配。为带动更充分就业,在“春风行动”中,企业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就业带动力,街道社区积极行动,收集适合岗位,动员企业腾出一批无技能要求、无学历门槛的低要求岗位,开发一批保洁护绿、就业协管等公益性岗位。可以说,智能就业服务平台“快”“准”“真”,缩短招聘流程,减少信息不对称,还增加了供需双方的信任度。
在能力提升上,服务专业,保障零工“干活儿”权益。求职者“好就业、就好业”,企业“好招工、招好工”,数字平台零工市场尚还存在难监管等问题,共同考验着各地服务智慧。这就要求用好就业政策工具激励,加大对就业容量大的企业给予支持。要规范零工市场运行模式,规范招工用工服务,包括劳务协议签订、用工方式、工资支付等,履行用工单位主体责任。同时,加强对下沉市场的监管,避免欠薪、就业歧视等乱象,切实为灵活就业提供多元化、多链条维权服务。
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更充分的就业机会、更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是群众所需所盼。这份“家门口”的温暖,正助力更多灵活就业人员拥抱幸福。
(作者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
版权所有: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沂蒙路199号 邮编: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