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马加鞭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7月22日 | ||
自然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相对于快马,慢马就是跑得慢的马,相对于强势,慢马就是弱势。 西方流传有一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意思是:“一颗蹄钉没有钉好,因而一匹战马摔倒了;摔伤了一个将军;一位将军摔伤了,因而输掉了一场战争;一场战争输掉了,因而灭亡了一个国家。”一颗蹄钉有没有钉好,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产生了联系,换句话说,最重要的不一定就是最强势的,一颗松动的螺钉可能引爆一艘飞船,一枚丢弃的烟头可能引燃一片森林,小理由坏大事,小细节定成败。若作一个形象化的比喻,这些小理由、小细节正是慢马,而这样的慢马一旦得到滋生、蔓延,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由此而来,慢马加鞭顺理成章。 一个由木板箍成的木桶,其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了木桶的盛水量,这就是管理学上的“木桶原理”。 依据类同原理,在日本有种管理思想称之为“船队模式”,即将缺乏主见、能力低下的员工视作船队里航速最低的船只,为了使整个船队保持同样的航行速度,那些速度能力强的船只必须放弃部分优势,以适应整体的要求。结构决定力量,弱势限制强势,决定一个组织水平的往往是劣势部分,决定一个团队绩效的往往是能力最低的成员。在市场竞争格局下,企业之间、员工之间竞争的胜负,关键取决于“短板”, 弥补缺陷比发掘优势更重要。 一言以蔽之:也是慢马加鞭。 慢马就如舟行逆水,不进则退,退到退无可退之处,只有桅倒船倾,粉身碎骨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慢马更需要加鞭奋蹄。据说有一位精明的挪威船长,为了确保沙丁鱼在运输途中的存活率,以便卖出个好价钱,便在沙丁鱼群里放入了一些鲶鱼。由于鲶鱼生性好动、东游西窜,激活了“死水一潭”的沙丁鱼,所以到达目的地时,这位挪威船长船上的沙丁鱼都还是活蹦乱跳的,这就是西方管理学里的鲶鱼效应。究其实质,沙丁鱼无疑就是一群慢马,被鲶鱼加上一鞭之后,才得以保持了其运输途中的生命力。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马加速前进,跑得更快。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比如金钱、名誉、地位等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将这一社会心理现象概括为马太效应。但是,在经济学领域,马太效应却反映出收入分配不公,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现象,这当然有悖于当今社会和谐的主旨。佛说:“众生平等”,儒家主张“泛爱众而亲仁”,《墨子》倡导 “兼爱”,对人对物就应该平等对待,什么事都不要偏向能力强的一方,更应当得到关爱的反而是弱势,既然快马加了鞭了,那么慢马还有什么理由不加鞭呢? 在充足的阳光下,这是个尘埃遍布的世界,万物都在以自己的状态生存,越是慢马,便越有着许多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与之重,更难免直面矮檐,遭遇逼仄,越是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却越是要加鞭,硬生生地扬蹄而过,步履稳健,一路风采。 《 简·爱》里说:无论我们是如何不同,最后都会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诚如然,不要用一个季节的风景来评判一棵树、一匹马或者是一个人,每一朵花都有它盛开的土壤,每一匹马都有它前进的路途,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欢心愉悦……慢马加鞭,重要的是一心一意往前赶,因为太阳始终带着问候在前方等着我们,穿越苍穹和浮云,穿越历史和光阴,永远地向我们走来,回首处,长风万里,江山如画! (转自最高法院网站)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