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条块联动 源头预防 关口前移
依托人民法庭助力“无讼村屯”建设
近年来,广西都安法院坚持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人民法庭为阵地,在全县范围首批试点创建10个“无讼示范村”,27个“无讼重点村”,以点带面、以面带片、以片带区,推进“无讼村屯”在全县铺开,矛盾纠纷诉源治理成效明显。在2019年受理案件数量下降19.7%后,2020年新收诉讼案件同比又下降16.0%,实现两年连续下降;10个“无讼示范村”一直保持零诉讼,27个“无讼重点村”矛盾纠纷同比呈减少趋势,“诉讼并非纠纷解决最佳方式”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都安县法院多元解纷模式得到自治区党委领导高度肯定,成为广西唯一获评全国第六届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单位,并被法制日报社、法治周末报社评为“2020社会治理创新优秀组织”。
第一,坚持条块联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都安县法院积极向县委汇报、争取支持,县委县政府印发《都安瑶族自治县推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成立县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县委书记、县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同时,都安县委、县政府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地方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基层党委、政府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积极性,各部门紧密协作、形成合力。人民法庭依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与辖区乡镇、村委(社区)联动,先后与公安、国土等23个部门建立多元解纷合作机制,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形成科学分流、效力对接的“三调”联动机制。2018年至2020年,通过诉前多元化解纠纷1724件。
第二,坚持源头预防,善用自治德治止纷于未然。人民法庭积极引导村民自治,选派精通瑶语、壮语、汉语的“三语法官”,深入少数民族聚居村屯,帮助村“两委”干部修订村规民约,并将其改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形式,积极引导村民“读约守约”,使之成为日常行为指南。对辖区发生的纠纷,人民法庭引导群众先由第三方力量(即有威望的少数民族“瑶王”、族老、村干、综治网格员)、特色调解室(以全国模范法官卢汉票命名的“卢汉票工作室”)、法律服务工作站和司法救助工作站等多元力量,对矛盾进行化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由法官审查出具司法确认书,避免矛盾拖延激化和升级。
第三,坚持关口前移,矛盾纠纷就地快速解决。都安县法院在全区率先开展“一村一法官”活动,推动人民法庭法官进村屯、进社区、进网格,覆盖全县 19个乡镇 253个村屯(社区),驻村法官当好“五员”(政策法律宣传员、矛盾纠纷化解员、幸福乡村指导员、脱贫致富信息员、扫黑除恶联络员)。人民法庭与各试点村委会签订《共建“无讼村屯”协议书》,全面深入开展矛盾风险排查,建立联络员对接机制,确保对各类矛盾纠纷的信息反应灵敏、处置及时。驻村法官与基层组织定期联合摸排走访,针对纠纷类型形成个性化化解预案,按矛盾激烈程度实行“黄、橙、红”分级处理,“黄码纠纷”远程指导调、“橙码纠纷”赶赴现场调、“红码纠纷”前往法庭调,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通过组建微信工作群,充分运用远程调解室、在线诉讼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第一时间指导纠纷化解;定期或不定期到乡镇宣讲法律,提升基层干部解决纠纷能力。地苏法庭实行“三所一庭”互动协作机制,拉烈法庭建立“联动调解”模式,安阳、下坳法庭以“智慧诉讼服务”为牵引,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植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靠前预防化解纠纷,使矛盾纠纷最终化解于诉前。2018年至2020年,四个人民法庭助力诉前调解案件598件,特别是在贵南高铁都安段工程中,该项目涉及7个乡镇、605户村民,红线内征地1827.6亩,在责任法官全程指导下,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在9个月内分别完成100%、95%,未发生一起因征迁矛盾而引发不稳定事件。
版权所有:济宁市兖州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九州中路95号 电话:0537—3413803 邮编:272100
网站投诉电话:0537—3336322 投诉邮箱:yzfyjj33363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