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报》:作风还需拘小节 |
||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 2013年12月23日 | ||
作风还需拘小节 通讯员:苏斌 此文在2013.7.19《山东法制报》刊发 《史记·项羽本纪》之《鸿门宴》记载,项羽设鸿门宴欲杀刘邦,情势危急之下,刘邦想不辞而别,但又怕被人耻笑。其手下大将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刘邦觉得有理,随绝尘而去。此语听起来很有些“道理”,后来被“广泛”拿来调侃,语者俨然只干大事、不拘小节。我们无需考证樊哙是不是真这样说过,但这句话总给人“欲羞还遮”的感觉。 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大事与小节是相对的,更是相互联系的,千里堤坝可能毁于小小的蚁穴;只有及跬步才可以至千里;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些经典的论断无不印证着一个事实,那就是:事事还需拘小节。写错一个字不可谓不小,我们在报纸上也常看到错别字,可是这个错别字如果出现在裁判文书中,甚至这个错别字让裁判结果产生了歧义,那还是一件小事吗?所以,作为一名法官工作还需拘小节,只有拘小节才不会出现低级错误。 有人说,法官以办案为业,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案件和当事人,或许就像医生看惯了人的生老病死,就不能理解当事者的喜怒哀乐。不错,“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的心理和现实反差是客观存在的,可是对于一个案件的当事人来说,他一辈子可能就打这一次官司,可是如果这一次官司让他请了客,送了礼,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可能就会对整个司法都产生怀疑。如果我们不从细微之处考虑当事者的感受,请就到、送就要,那样就会使我们的司法作风与群众的要求和期望渐行渐远。 人的生活大都是非常平淡的,或许对某一个人产生震动的并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作为社会公众关注的法官,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生活,作风都需拘小节。“大行兼顾细谨,大礼还需小让。”,这才是做一番事业的态度。 作者:苏斌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