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执行信访案件的统计分析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06月29日 | ||
当前,在涉诉信访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中,执行信访往往占据很大一部分。根据任城法院近年来的信访数据,2014年,法院共受理群众来信42件,其中执行20件,占48%;群众来访610人,其中执行256人,占42%。2015年1-6月份,受理群众来信10件,其中执行4件,占40%;群众来访369人,其中执行169人,占45.8%。
(一)重复信访率高。部分当事人就一个案件多次重复来信来访。2014年至今,重复来访两次及以上的占执行信访案件数的81%;重复来访三次及以上的占到59%。法院被迫重复答复信访人、重复上报案件执行情况和维稳工作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诉讼资源的浪费。 (二)老案信访多于新案。老案由于时间长,情况难以掌握,更容易引发信访。据统计,2014年以来执行信访案件中,50%以上的案件是由于案件陈积、执行周期过长引起的。 (三)来访人成分复杂。2014年以来,执行案件申请人来访280人,占76%;被申请人来访20人,占5%;当事人近亲属来访35人,占10%;案外人来访18人,占5%,其它 13人,占4%。 (四)化解难度大。部分信访人情绪激动,常采取哭诉、吵闹、威胁等手段欲达到信访目的,个别信访人甚至会采取极端手段进行缠访,化解难度大、息诉罢访难。 二、引发执行信访案件的原因分析 (一)案件“执行难”引发信访。主要包括,被执行人长期下落不明,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虽然被执行人有偿还能力,但通过各种手段隐匿、转移财产,造成无偿还能力假象;执行法官通过各种方式仍不能获取执行线索,申请人又提供不出相关线索,致使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 (二)个别执行干警作风存在问题。部分执行干警执行业务水平低,办案效率低,执行不力;执行干警办案违法法定程序,不能做到依法办案;办案人员责任心不强,执行过程中推诿、拖拉,引发执行申请人不满;被执行人或案外人认为部分干警执行措施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等。 (三)执行信息不透明。在司法实践中,许多当事人对执行程序了解不多,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及时公布执行流程、执行方法、执行进度等,采取执行措施后也没有向当事人做好法律解释工作,导致当事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公正性、合法性产生误解。有的甚至把司法机关的法定程序误解为不尽职责,拖案不办,导致上访。 (四)审执工作不对接。有些案件在立案、诉讼环节不注意保全措施的运用,导致后期执行有困难。有的法官在判案时不注意调解,就案办案,一判了之,导致后期无法执行;还有些案件在审判环节尽管依法做出的裁判文书没有瑕疵,但由于立法的滞后性以及其它一些客观原因,在执行阶段存在着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当事人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判决就意味着执行到位,一旦执行不顺利就容易引起当事人心理期望落空,造成当事人信访。 (五)信访不信法思维依然存在。部分申请人法律素质不高,信访不信法的思维仍然存在。在涉执信访案件中,错误的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部分案件在完全可以走正常法律程序的情况下,却通过不断信访、缠访、闹访来给法院施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管理,提高执行质效。要强化执行期限管理,狠抓案件执结率不放松,与执行工作考核奖惩直接挂钩,促进执结率的提高。加强执行工作解释力度,加大执行公开力度,通过执行信息公开系统、执行短信平台等向申请人公开案件进展程度,做到执行工作公开透明。 二是提升队伍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对执行干警的教育培训,通过业务技能培训、作风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执行人员的素质,提升执行工作能力。充分重视规范执行,保证依法文明执行,在与当事人接触时注意接待礼仪,不讲不负责任的话。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纪律作风检查,对违纪违规的干警严肃处理。 三是健全制度,完善信访预防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涉法涉诉信访预防机制,对倾向性、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和已发生的涉法信访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整理并定期分析,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同时建立信访责任追究制度,定期通报信访案件信息情况,对因干警个人过错引发信访的,严格追究干警的责任。 四是注重大局,完善审执配合机制。从化解矛盾纠纷的大局出发,在立案、诉讼环节加强调解、注重保全。在审判环节要充分考虑执行的可能性,从源头上为执行减压。在执行过程中遇到执行困难时,要以执行和解、审判法官判后答疑的方式共同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可以针对“裁判内容与方便执行的关系”展开调研,从金钱债权的执行和非金钱债权的执行两个方面总结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在全院业务学习讨论会上与业务庭室交流意见。 五是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执行社会环境。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正确行使执行法官的释明权,充分履行告知义务。立案时向每位申请人发放《执行风险告知函》,明确告知申请人权利和义务,提高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将法制宣传贯穿办案全过程,引导当事人正确理解法律法规,正确看待执行结果。同时,利用多种媒体加强对典型执行案例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执行环境。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