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要把孔子像复原起来,为旅游服务,以孔养孔”和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古为今用”的指示精神,为了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搞好对外宣传,促进祖国统一,发展旅游事业,经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上报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1984年9月22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中共曲阜县委、曲阜县人民政府举办首届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活动开幕式在孔庙大成殿前举行,参加活动的有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山东省、济宁市等单位的领导人,国内外从事孔子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有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瑞典、瑞士、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和地区的来宾,华侨、港澳同胞,孔子后裔知名人士,国内各界知名人士,中外记者及曲阜各级领导和群众3万余人。开幕式由曲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祥德主持,曲阜县人民政府县长徐庆刚致辞。开幕式后,举行孔子像复原揭幕仪式,参观孔庙、孔府,乘坐古式马车参观孔林。晚上,在孔府大堂前举办了“阙里音乐会”,由曲阜师范学院艺术系演出了古乐舞。
口述史录
我所亲历的孔子诞辰故里游与孔子文化节(节选)
崔 波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以下简称孔子文化节)始于1989年,前身是1984年至1988年举办的国际孔子诞辰故里游(以下简称故里游)。我于1985年3月由济宁市团委书记调任曲阜县委副书记、县长,1986年8月曲阜撤县建市后任市长,1989年7月任市委书记,1992年10月调任山东省团委副书记,共在曲阜工作了八年零七个月。期间,有幸参与组织了4届孔子诞辰故里游、4届孔子文化节。虽然离开曲阜已经27年了(编者注:2019年1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崔波在宁夏接受曲阜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人员采访),但我一直关注着曲阜、关注着孔子文化节,当年参与组织这一文化盛典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举办孔子诞辰故里游的起因
孔子诞辰故里游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79年5月1日,孔府、孔庙、孔林正式对外开放,结束了“三孔”原则上只让内宾参观而不让外宾参观的历史。1982年2月,曲阜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随着“三孔”的对外开放,慕名到曲阜参观访问的中外客人与日俱增,利用孔子诞辰开展活动促进旅游发展的设想便逐渐产生。随后,1982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曲阜,决定恢复孔庙大成殿的孔子像。1984年6月,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曲阜视察时题词“古为今用”。胡耀邦和邓颖超的视察指示,更加坚定了曲阜利用“三孔”资源发展旅游的决心,决定在孔子诞辰2535周年之际,以孔子像的复原揭幕为契机,成立孔子基金会,举办首届孔子诞辰故里游,之后每年孔子诞辰纪念日前后举办一次。
举办孔子诞辰故里游
1984年9月22日,首届孔子诞辰故里游开幕式暨孔子像复原揭幕仪式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举行。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慕名前来曲阜参观游览的宾客达3万多人。期间,中国孔子基金会成立,这是中国大陆成立最早的全国性儒学组织。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谷牧担任名誉会长,时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担任会长。基金会秘书处设在曲阜县孔府内,1989年迁往北京,1996年经中央批准迁至济南,在曲阜孔府设办事处,我曾兼任副会长。基金会成立至90年代初,在孔子文化节(故里游)期间举办了3次大型研讨会,分别是:1987年与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1989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在北京、曲阜两地举办的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1991年举办的海峡两岸首次儒学学术讨论会。这三次研讨会我都参加了。
随后几届孔子诞辰故里游,不断挖掘、包装、展示儒家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1985年第二届故里游期间,曲阜首家星级宾馆阙里宾舍落成开业,大大提高了曲阜的接待能力。1986年第三届故里游首次推出仿古祭孔乐舞《八佾舞》,这项极具特色的活动广受欢迎,成为此后历届孔子文化节的保留节目;首次举办经贸展销会,成交额达2956.8万元。1987年第四届故里游活动,新增“全国名人书画展”“孔孟之乡书画展”等展览活动,举办文艺晚会、创办“孔诞会庆”专项旅游活动等。1988年第五届故里游活动,首次推出“孔子圣迹展”“三皇五帝与曲阜”大型展览,深化并拓展了曲阜文物旅游的内涵。
连续五届故里游活动的成功举办,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一方面,凭借孔子故里的独特优势,慕名前来参加故里游的中外宾客越来越多,1988年第五届故里游期间外宾人数达到856人,曲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迅速提高,有力带动了曲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思想观念也不断解放,如何对待孔子及传统文化,成了社会上普遍思考的问题。故里游带来的影响已大大超出了单纯旅游活动的范围,迫切需要以更高规格的活动来回应社会关切、促进更大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曲阜市委、政府正式提出把国际孔子诞辰故里游改为孔子文化节,得到有关部委和山东省委、政府批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指示“要利用孔子诞辰连续搞一些活动”,国家旅游局提出“孔子文化节每年都要搞”。1988年第五届故里游活动期间,曲阜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自1989年起,孔子诞辰故里游改为孔子文化节,每年9月26日至10月10日在曲阜举办。
——选自崔波《我所亲历的孔子诞辰故里游与孔子文化节》,曲阜市委党史研究中心编《中共曲阜市(县)委书记改革开放口述史》。
延伸阅读
曲阜孔子诞辰故里游(节选)
夏祥敬
曲阜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故乡。1984年9月22日,曲阜县政府在孔子2535诞辰(夏历八月二十七日)举办的大型国际旅游纪念活动,被称“孔子诞辰故里游”。以后每年举办一次,每次五至七天,到1988年为止,共举办了五次。从1989年孔子2540诞辰纪念活动开始,就改名为“国际孔子文化节”,至今每年举办一次活动,发展曲阜的文化旅游事业。
1984年9月22日,举办的首届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正逢孔庙孔子像恢复工程竣工。孔子在中国历史上被历代封建王朝尊为至圣先师,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原矗立在孔庙大成殿内的孔子及其弟子和孔子思想的继承者的十七尊塑像与其它珍贵文物,在十年浩劫中被“四人帮”一伙毁坏。为了使这些文物尽快复原,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对此十分关心,于1982年底成立了孔子像复原工程办公室,组织人员征集资料,投资48万多元,用黄金48两,木材130多方,由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古建筑队施工,1983年2月动工,至1984年8月竣工。
9月22日这天,庄严肃穆金碧辉煌的孔庙古建筑群修饰一新。早晨6时,钟楼鸣钟,披上节日盛装的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在沉睡中醒来。8时,在孔庙前金声玉振坊附近,乐队、文艺演出队奏起迎宾曲。9时,大成殿前举行了孔子像复原揭幕仪式。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瑞士、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和地区的来宾、华侨和港澳同胞;全国政协委员、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先生的胞姐孔德懋女士与孔令朋、孔令仁等孔氏族人;正在曲阜举行孔子教育思想学术讨论会的专家学者;中外新闻记者及曲阜县群众万余人参加了这一活动。
在孔子像复原揭幕仪式上,曲阜县县长徐庆刚说,今后我们每年都将在农历8月27日这一天,举行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和与此有关的文化、学术交流活动,是为了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开展经济技术洽谈协作,为振兴曲阜,发展旅游,繁荣经济,增进友谊。我们热烈欢迎国内外人士届时光临。在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讲话后,演出了曲阜师范学院艺术系编排的仿古乐舞,引起了来宾们的极大兴趣。揭幕仪式结束后,来宾们分批走进大成殿,瞻仰孔子及其弟子的塑像。
在首届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期间举行的孔子教育思想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教育学会、山东省教育学会和曲阜师院孔子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会,共收到学术论文90多篇。这些论文对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哲学、政治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议经过酝酿协商,成立了中国孔子基金会和中国孔子研究会筹备组,国务委员谷牧任基金会名誉会长,研究孔子的著名学者匡亚明任基金会会长和研究会筹备组组长。
——选自曲阜市政协文史委编《曲阜文史集粹》,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
来源:曲阜史敢当
版权所有: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舞雩坛路15号 电话0537-4497710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