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学习教育
红色记忆 • 曲阜陵城、小雪、息陬人民公社参加“邹西会战”
  • 作者:曲阜市人民法院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9日

  1975年7月,中共济宁地委为改变邹县以西、济宁以南、微山县以东地带平原及曲阜西南部低产面貌,决定采用联片会战的方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济宁县、邹县、滕县、曲阜、微山、兖州等6个县的22个公社、1000多个生产大队,拉开战场,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开始了规模浩大的邹西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简称“邹西会战”。

  济宁成立了济宁地区邹西会战指挥部,统一领导会战区的农业生产。地处小白马河流域的曲阜陵城、小雪两个人民公社被列入邹西会战区,后来息陬公社也参加进来。中共曲阜县委根据上级要求,成立了邹西会战曲阜分部,领导曲阜的生产会战。曲阜邹西会战指挥部设在陵城公社的北宫村,主要领导成员有曲阜县委副书记李清伦,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戚光,统战部副部长王传典等,指挥部下设物质供应、工程、宣传等小组。陵城公社是平原,但低洼的地方多,主要任务治理陵城洼、小厂洼、五福庄洼及治理烟袋河。小雪公社除治理烟袋河外,主要是治理北兴洼、建石渠、开展九龙山后农田会战。息陬公社主要是治理东夏侯一带的山地、岭地,整修梯田。会战至1978年春结束,改善了曲阜会战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水旱灾害得到控制,粮食产量明显提高。

  受邹西会战的影响,曲阜还开辟了几个战场:治理跃进岭,除董庄公社的劳动力外,还有一个由6000人组成的战山河兵团(基干民兵组织,有曲阜县民兵参加),共投入1万多人;南辛战场,治理柯耧山、五营山、凤凰山以南山地丘陵;王庄战场,治理险河、北大岭;姚村战场,泗河截水建坝工程等。

  通过邹西会战及以后连续几年的奋战,曲阜的山地、丘陵大多改造成了梯田化,河、水能拦截的全部拦截,泗河、险河这些高水位的河道河水泛滥得到有效治理,曲阜的自然面貌、生产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文参考了中共曲阜市委党史研究中心编《中共曲阜县委书记口述史》(李清伦《谈组织参加邹西会战等几项工程》)资料。

  邹西会战概况

  邹西,泛指邹县、滕县、微山县、曲阜、兖州县、济宁县6县结合部,包括22个公社,1000个生产大队,4345个生产队,92.4万人,144万亩耕地,是全区(指济宁地区,下同)的心脏地带。这一片区域虽然绝大多数土地是平原,土质肥沃,条件好,潜力大,但由于旱涝灾害没有从根本上解除,每年仍有四五十万土地遭受水旱灾害,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农业生产发展缓慢,成为济宁地区一个较大的落后片,拖了全区农业的后腿。为彻底解除邹西的水旱灾害,尽快把这里的农业搞上去,促进全区农业的平衡发展,1975年7月,在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高潮下,中共济宁地委作出了在邹西组织农田基本建设会战的决定,8月会战开始,至1979年3月基本结束,历时3年零8个月。整个邹西会战,共搬动土石方1.12亿立方米,砌石42.34万立方米,混凝土17045立方米,共完成工日8275万个,治理河道14条,治理涝洼30多个、除涝面积48万亩,新建续建排灌站70处,装机增加6000马力,打机井5100眼、配套3372眼,扩大水浇地43.7万亩,水浇面积提高到75%,人均达到一亩以上,深翻整平土地59万亩,建设水平梯田6.6万亩,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51万亩、达到71万亩,每人平均8分,邹西的自然面貌、生产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邹西会战为该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邹西会战概况》选自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院(济宁市地方史志研究院)编《邹西会战纪实》前言部分,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年8月第一版。

  来源:曲阜史敢当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舞雩坛路15号 电话0537-4497710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