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学习教育
红色记忆 • 郭沫若同志来曲纪实
  • 作者:曲阜市人民法院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1日

  红色记忆 • 郭沫若同志来曲纪实

 

  郭沫若同志是1959年2月中旬来曲阜的,具体时日已记不确切。据《大众日报》发表的郭老《游曲阜诗五首》写于“2月18日”,和同时发表的游济南《齐鲁多文物》诗六首,写于“2月19日”推算,当是2月15、 16日,至迟也不过17日。

  那天中午,郭老和三位陪同的同志来到曲阜,下榻于孔府西花厅,当时称“高级招待所”。午后,我们前往西花厅会客室拜见郭老。一见面,郭老就兴致勃勃地说:“好久就很想来的,但一直没有时间。曲阜是个文化圣地,有很多珍宝。我们来,没有大的任务,只是走走看看,了解下文物情况。”那时,郭老已经60多岁,身体还好,只是耳聋,戴了助听器。我们坐在他对面谈情况,他摆摆手,指着他坐的大沙发,又指指自己的耳朵,笑着说:“坐到近旁来,不然听不清楚。”

  我们简要谈了情况,紧接着看孔府。那时,还没搞“复原陈列”,重要文物基本上全在库房保存。在二堂,看了慈禧写的“寿”字碑;在前堂楼看了元、明衣冠,郭老感慨地说:“这是全国稀有的文物,这种贵族生活和孔子是两回事。孔子一生没享受过这种生活,孔子周游列国时,穷得很,连饭吃不上。”后来,郭老在《观孔府》诗中写了“寿字镌碑矜御赐,真容悬壁炫朝冠”之句,就是在孔府见到的真实情景。

  第二天,先看孔庙。从毓粹门,就是习称的“东华门”进入。当时,孔庙还没对外开放,管理人员开了大成门,进入杏坛和大成殿院落。郭老感慨万千,高度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艺术。在大成殿前,仔细观赏了深浮雕云龙石柱,说:“这种深浮雕龙柱,全国稀有,曲阜最多,也最大。曲阜共有多少根?”我告诉郭老:除大成殿十根以外,孔庙东院崇圣祠两根,西院启圣殿两根,大成门四根,另外, 颜庙复圣殿四根,共有22根。离开大成殿时,郭老三步一回首,盛赞大成殿金碧辉煌,云龙石柱尤其雄伟壮观,不愧为东方古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后来,郭老写了《观大成殿》诗:

  石柱盘龙二十株,大成一殿此尤殊。

  先知先觉人称圣,老圃老农自服输。

  解道乐云岂钟鼓,还明劳教不分途。

  天工开物眼前是,梓匠何曾读圣书。

  在孔庙游览,免不了上下石阶。有时我们想搀扶一下郭老, 他却兴冲冲地说:“不用扶我,不用扶我,我还行!”

  离开大成殿,到庙南院看汉碑、汉画像石刻。那时,孔庙珍藏的汉碑和汉石刻,都在大中门、同文门下或散置于两侧。郭老对汉碑很熟悉,告诉我们:尖头碑和凿有圆洞的碑都是汉碑。他非常仔细的观赏,辨认汉画像石刻的图形、花纹,指着一块汉画像石刻,要我们近前细看,说:“这是《乐舞杂技图》,你们看,一个人两手能传掷七个球,多么高超的技艺啊,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杂技艺术!”郭老郑重地说:“要好好保护这些碑刻,这是国家的珍宝,是国宝啊!”

  步出孔庙,驱车前往孔林。那时,孔林里还没开辟游览路,车到二林门,郭老步行游览了洙水桥、甬道、享殿和孔子墓等处,尽情观赏古柏老林景色。他边走边询问孔林的确切面积,有多少古坟碑石,有多少古老柏桧,有没有详细考察统计等等,我们一一作了回答。郭老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还说:“在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家族墓葬区,有这么大的面积,有这么长的历史年代,是独无二的了!”

  在孔子墓前,郭老指着“子贡庐墓处”石碑说:“老师死了,学生都来庐墓3年、子贡还加了3年,守墓6年。这说明,孔子的弟子们是非常崇敬他们的老师的。也说明,孔子是非常爱慕弟子而又善于教育的。这种尊师爱生、师生团结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呀!”他感慨地说,“ 莫说对老师,有的对父母还不行呢!”

  车开出孔林,我们告诉郭老,该回住所休息了。但郭老游兴未尽,于是绕道周公庙。郭老虽首次来此,但对周公庙建在鲁灵光殿遗址的历史渊源是熟悉的。他说:“这里才是鲁国故城的中心。”他见到处都是汉瓦汉砖块,如获至宝,边走边拣,说:“原来光听说曲阜珍宝多,现在才真知曲阜就是多珍宝!”郭老拣了好多汉瓦片,拣到大块的,就丢掉小块的;拣到花纹好的,就丢掉一般的。结果还是拿不了,用手绢包起来,我们都帮他拿着,还是拿不了,结果堆在汽车里一大堆。直到夕阳西下,陪同的同志再三劝促,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这块两千多年前的遗址。

  郭老在曲两天,边参观游览,边座谈了解文物保护等情况,一切都十分紧张劳累。为确保饮食满意,我们把早年孔府的老厨师赵玉栋老师傅请来。赵老师傅做得一手“一品豆腐”等孔府名菜,郭老十分赞赏,说:“每顿四五个菜,吃得都很好。我这次出来,先后到西安、洛阳、武汉、上海和南京,走了这些大地方,做菜都不如孔府有特色、有风味,好吃,”问厨师是谁,多大年岁。我们介绍了赵老师傅的情况。郭老连声说:“好!好!果然名不虚传。”

  离开曲阜前,郭老亲自到厨房向赵玉栋老师傅道谢辞行,他紧握着赵玉栋的手说:“你做的菜太好吃了!谢谢你,谢谢你!”

  郭老一行离开曲阜,前往兖州北上。我们送到兖州火车站,他依依不舍地握着我们的手说:“曲阜无愧为文物之乡,令人仰慕,以后再来。”

  郭老离曲后,2月21日,《大众日报》便发表了他游曲阜的《诗五首》。现在回忆起来,倍感亲切,使人难以忘怀。

  编者注:高克明时任曲阜县委副书记、孔繁银是文管会工作人员。—— 本文原载《曲阜文史》集萃,曲阜市政协文史委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

  来源:曲阜史敢当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舞雩坛路15号 电话0537-4497710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