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学习教育
军民鱼水情深 ——群众掩护抗日英雄马玉光的故事
  • 作者:曲阜市人民法院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3日

  军民鱼水情深

  ——群众掩护抗日英雄马玉光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曲泗宁县(1938年10月,建立中共曲泗宁县委,辖曲阜、泗水、宁阳三县)群众舍生忘死掩护干部、护送伤员的感人事例难以尽数,其中群众掩护抗日英雄马玉光的事迹,在曲泗宁一带传为佳话。

  马玉光,原名闻祥桐,是曲阜石门山镇石泉庄人。1938年他参加了抗日武装曲泗宁第五大队,在曲阜、泗水、宁阳等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冬的一个深夜,该大队二中队被来“扫荡”的日军包围在宁阳九区孔家庄。共产党员马玉光和一分队长掩护战友们上山转移,在半山腰与追赶的日军激战,不幸被敌人打断右胳膊。他挣扎着滚下山来,忍着痛,顺着山沟跑到赵家庄。走到一家门口,轻轻敲门,里面走出来一位老大娘,见他是受伤的八路军,即说:“快进来吧!”进到屋里,大娘说:“军装上净是血,赶快脱下。”接着拿出儿子的褂子给他穿。在旁边的儿媳妇说:“天这么冷,光穿单褂怎么行?身上有伤也容易被人认出来。”她急的团团转,就到里间屋里拿出出嫁时的大红袄给马玉光穿,马玉光急忙阻拦:那怎么行?她不由分说,硬给马玉光穿上,外边又给他套了个黑马褂。接着又拿出一条单裤给他套在军裤外面。一刹那马玉光换了打扮。大娘说:“要是敌人来了,你就说娘家弟弟来看姐姐的”。

  听着外边的风声越来越紧,他实在难以躺下,就对大娘说:“鬼子、汉奸杀人放火,我就走吧,别牵连了你们一家人!”大娘焦急地说:“一家人怎么说两家话!在这个时候,怎能丢下你不管!”大娘的话给他增添了力量,他决定不躲不藏。他左手拿起一把菜刀,请大娘搬过一条板凳,放在堂屋门后,他站上去,手持菜刀居高临下,等待敌人到来,拼个你死我活。这时,听见敌人在威吓一个老百姓:“刚才跑过来一个受伤的八路,到哪里去了?快说!”那位老百姓回答:“我看见有人从这条路向东跑了。”敌人信以为真,一溜烟地向东追去。马玉光化险为夷。他感激地对大娘说:“你们的救命之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大娘说:“这是俺甘心情愿做的,希望你回部队多打胜仗。”马玉光牢记大娘的嘱咐,谢绝了一家人的挽留,眼含热泪,走出大娘的家门,找部队去了。

  大娘一家人的深情厚谊,一直激励着马玉光。1942年,已是中共泰宁边区尧山区中队指导员马玉光带领一个班,为掩护群众转移,与来“扫荡”的日军80多人展开激战,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最后日军丢下20多具尸体,狼狈的逃窜了,从此,这一带老百姓传颂着“闻指导员带领一个班打败80个鬼子”的佳话。因为他本姓闻,马玉光是他的化名。1943年,他带领泰泗宁崄河区中队50多人硬是打退了500多到颜庙庄“扫荡”的日伪军,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946年,他带领曲阜第四区中队参加九山剿灭土匪的战斗,在曲阜九山剿匪的战斗中,他用7发子弹击中了6个匪徒。

  1948年,他调任鲁南军区留守处教导员。济南战役后,他负责看管被俘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济南守敌司令长官王耀武。1949年2月,他随军南下至上海,担任警备部队三营教导员,后来被国防部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称号的就是这个营的一个连队。

  (文/曲阜党史)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舞雩坛路15号 电话0537-4497710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