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学习园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萌发与升华(上)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12月31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区域治理的思想萌发和国家治理的思想升华两个阶段,迄今已经体系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美丽中国乃至美丽世界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的萌发

  (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创新——“两山”重要思想

  在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相对落后的位置。经过20年左右的奋斗,浙江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浙江模式”。但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浙江省率先遭遇“成长中的烦恼”。总的看来,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污染加剧、环境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经济总量扩张与资源供给有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为此,必须考虑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习近平同志开始主政浙江工作时,正是面临这样的严峻形势。习近平同志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并提出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观点的“两山”重要思想。2003年8月8日,习近平同志从认识论的角度首次阐述了人们对于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之间的关系。他说:“‘只要金山银山,不管绿水青山’,只要经济,只重发展,不考虑环境,不考虑长远,‘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而不自知,这是认识的第一阶段;虽然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只考虑自己的小环境、小家园而不顾他人,以邻为壑,有的甚至将自己的经济利益建立在对他人环境的损害上,这是认识的第二阶段;真正认识到生态问题无边界,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生态建设成为自觉行动,这是认识的第三阶段”。这是“两山”重要思想的雏形。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回到杭州不久,习近平同志就在2005年8月24日的《浙江日报》上发表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在文中强调:“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这时,“两山”重要思想已经明确提出,但是,还在进一步求证。因为在《浙江日报》上的文章的标题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可见,习近平同志思想探索之严谨。

  (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谋划——创建生态省

  如何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围绕如何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出了“八八战略”,即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八八战略”的战略之五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习近平同志经过缜密思考后指出:“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许多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 “生态优势”体现在哪里呢?一是自然资源优势。浙江省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矿产资源并不丰富,但是拥有丰富的林水资源,尤其是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浙江省的10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中拥有8万平方公里的林水面积,而且,还有2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域面积为全国第一。二是生态资源的优势。自然资源特征决定了浙江省的生态资源优势:“七山一水”决定了生态景观资源、生态容量资源优势、环境容量资源优势。三是气候资源的优势。浙江省的自然资源特征同时也决定着浙江省气候调节资源、气候容量资源优势。8万平方公里的林水面积和2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是极其难得的气候资源。陆海并存的地理特征决定了气候调节的功能,而且,陆域和海域均是吸收温室气体的巨大“碳汇”。

  习近平同志就创建生态省,有过一系列的阐述。一是为何创建生态省?他说,这是我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我省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我省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二是何谓生态省?生态省建设已经不再局限于生态建设,而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等子系统构成的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生态省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是前提,生态经济发展是主线,生态文化建设是引领。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他指出:“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增长是政绩,保护环境也是政绩”旧。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循环经济发展。他在为《循环经济知识读本》“序”中指出:“浙江省委深刻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极端重要性,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切实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生态省的中心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途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指出:发展循环经济要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把发展循环经济贯通于企业、区域、产业、社会等各个不同层面;二是把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与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和保障旧。。这些观点已经触及循环经济的理论深处。

  (三)生态文明建设驱动力量——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

  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驱动力量问题。他认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产出”是传统经济增长式。早在2004年,习近平同志就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质上要求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要加快打造一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大力培育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他还指出: “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研发投入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水平较低,一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软肋’和‘痛处”。这些论述非常明晰地告诉我们:第一,科技创新不足是当时浙江的突出短板;第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第三,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第四,自主创新必须依靠大院名校。这些论断即使在今天也完全适用,这足见习近平同志的洞察力。

  习近平同志在推进浙江生态省建设的进程中十分重视制度建设。他说:“深化改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在谈及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时,他特别强调“两个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浙江省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经济体制改革走在前列;在生态省建设进程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同样也走在全国前列。这与习近平同志的生态文明思想创新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年第9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