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业务 > 调研成果

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路径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9月18日

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路径研究

    司法公信是人民法院的灵魂。 “司法公信是公众对司法主体及司法活动的信任度和总体评价,是人民法院司法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的客观反映。 [1] 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人民法院基础,反映着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司法审判的尊重和认同。目前司法公信力不高是制约基层人民法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构建和提升基层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树立人民法院的审判权威,研究和探讨提高基层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路径,是关系到人民法院全局工作的大事,是加快基层人民法院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目前基层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的严峻形势。多年来,基层人民法院在贯彻“司法公开、廉洁司法、公信司法” 、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提升司法公信力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法院工作在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理解方面形势不容乐观。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基层法院工作的实际,并根据有关调查资料, 认为在司法公信力方面还存在如下危机: 1. 少数当事人“相信上访、信访,不相信法律” ,他们宁愿去上级政府机关不停地信访、上访,甚至进京上访,也不相信人民法院的判决,这严重损害了法律权威和司法威严。2. 有些当事人宁愿去找“讨债公司” “社会不法人员” ,采用非法手段解决问题,也不愿去找法院依法解决问题。3. 有的少数当事人不是依法按法律程序进行司法诉讼,反而立案后千方百计地拉关系找熟人、请客送礼,一是害怕审判不公,二是为了取得不当利益。4. 还有的少数败诉者蔑视人民法院的裁判效力,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而胜诉者则指责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是“法律白条” 公开叫卖判决书。5. 更有的少数当事人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大肆制造舆论,对人民法院施加压力。这些当事人的做法极大地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有如下几条: 一是某些法官的政治思想觉悟不高,没有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廉洁司法的政治素养,贪污、腐化,堕落思想严重,没有坚守职业道德和司法为民的良知,是司法公信力失信于民的主要原因。二是多年来社会腐败现象的环境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侵蚀,以及公民法治意识的淡薄,认为法官也是人,辨别是非也有偏颇和好逸,认为不向法官送礼,案件难以胜诉,造成了公民本身意识上对法官公正判案的不

信任。三是司法行政化、行政干扰法官办案、权大于法的现象,使法官不能独立行使审判权,削弱了司法公信力。四是关系案、人情案,使得法官在办案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法律尺度,不能秉公执法,造成审判不公,失信于民。五是裁判执行不力,没有充分显示法律的铁面无私、钢性原则,没有实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法出必行的法律本质,使得人民法院的生

效裁判成了“法律白条” ,而失去了司法裁判的威严和公信力。六是司法监督不完善。多年来,虽然人民法院制定了一系列审判监督、纪检监督、人大监督、群众团体监督的办法,但仍然存在漏洞,造成某些法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七是对故意损害人民法院的形象、诬陷法官清白、打击迫害法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制止不利。当然这几条还不能囊括影响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的原因,只有认真厘清影响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一条提高基层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的有效路径。

二、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的有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政法战线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公生明,廉生威。 ”要坚守职业良知、执法为民,教育引导广大

干警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要靠制度来保障,在执法办案各个环节都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谁违反制度就要给予最严厉的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习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情真意切,精辟地阐述了人民法院法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人民法院如何建设和提高司法公信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设计了路线图。笔者结合本院多年来的工作实际,对如何建设司法公信力的路径作如下探讨

(一)打造一支公平正义、亲民爱民、敢于担当、执法如山的司法队伍是提升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的核心基础。近年来,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坚持以公平促执法,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坚持宽严相济的执法原则,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将心理咨询引入少年法庭,首建“法官工作室” ,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预访化解行政纠纷新机制,建立完善行政审判“白皮书” 、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司法建议作用,效果明显。创新执行模式,完善“错时”工作模式, 实行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制度, 有效解决“查找被执行人难”的问题。同时优化资源配置,设立财产线索查询小组,实施分段集约执行,有效解决了案件执行“财产难”的问题。2013 年审结案件 6500 件,审限内审结率达 100% 年审结刑事案件 304 件,判处罪犯 377 人,重点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多发性侵犯财产罪。年执结案件 1417 件,同比增长 57.97%。行政庭重点审理西客站拆迁纠纷、土地征收案件,确保重点工程建设收效显著。同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一是建立司法救助机制,让没有收入或收入困难的群众也能打得起官司。为此槐荫区人民法院在立案庭专门设立司法救助微笑服务窗口,专门接待生活上特别困难的群众打官司问题,将特困户、五保户、孤寡老人一律作为司法救助对象, 免交诉讼费。对比经济较困难的打官司的群众,要给予减交、缓交诉讼费。二是减免打官司群众的复印费。为此槐荫区法院专门设立了免费复印室,专门

为打官司的群众复印证据等材料。这虽是减免群众几元钱或者几十元钱复印费的小事情,却彰显司法为民的真情, 一年累计起来免收的复印费也不是个小数目,更重要的是极大方便了群众复印证据。群众称赞说 :“以往群众打官司为复印证据要到法院之外的复印社去复印,既费时又费力,现在不花钱、不出法院门就可以复印证据了。 2013 年共缓减免诉讼费 25.73 万元,发放救助金 45 万元。三是建立法官工作室。针对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法官走出去,将人民法院各项审判职能延伸至村、镇、居委会,送法至千家万户,开庭至田间地头,将司法的人民性变成自觉实践“以当事人为本”理念以及广泛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保

障民生、解除民忧的过程,拓宽司法服务领域,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化解社会矛盾。四是积极探索创新人民陪审员工作长效机制,推动人民陪审工作不断取得新的发展。2011 年以来,我院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4711 件,参审率 88.6%,人均年参审 35 件,所有案件均在法定期限内审结,有力促进了法院整体工作的新突破。全年共有三十多名法官收到群众送的锦旗和表扬信,被群众称赞为“当代包公,执法如山。

(二)打造一支清正、廉洁、高效的司法队伍是提升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着力点。近年来,槐荫法院坚持“在执法办案各个环节都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 ”为此,1. 把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纳入党员干部的规划。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职尽责, 切实履行“一岗双责” ,一级承担一级的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各项工作领导到位、工作到位、负责到位,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负起组织协调责任,纪检监察与政工、

机关党委等职能部门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任务中,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过硬的纪律保证各项审判工作取得实效。2. 坚持从严治院,严肃依法依纪惩治违法违纪行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六项措施” ,真执行《公务员法》 《法官法》 《人民法院监察条例》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和最高法院关于违反“五个严禁”的处理办法。严格按照槐荫法院制定的《关于信访处理及案件查办操作规程》畅通举报渠道,及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定期分析举报案件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做好信访问题的调查工作,对违法违纪案件要严格按规定处理。对受到诬告、错告和打击报复的法官或其他工作员,要及时给予澄清加以保护。坚持“以查促管、以查促建、以查促教”的工作方法, 健全“一案一整改”和“一案三报告” (调查、剖析和整改报告)的工作制度。切实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坚持标本

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打造一支廉洁奉公的法官队伍。

三、强化司法公开、透明措施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关键伯尔曼曾说过 “没有公开就无所谓正义” ,加强司法公开进一步提高司法透明度,让审判在阳光下进行,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必由之路。为此,近年来,槐荫法院积极推进三大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以加强司法公开透明度,院党组科学决策、精心谋划,初步建成了集中打造司法公开、审判管理、司法辅助以及司法宣传和保障的信息管理控制中心,集中办公、统一管理,实现对法院审判执行、司法行政、队伍管理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全程监控、全程留痕,对各类司法信息统一发布、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等,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基本实现了审判程序、执行程序、法律文书上网三大平台公开建设,并在远程视频鉴定、远程视频解决信访、上访问题上有所突破,让老百姓在审判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审判情况,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知情权,同时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法院的信任度和司法公信力。为建设和提升基层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的路径,所要采取的措施还有许多,如加强司法监督(包括外

部监督和内部监督) 、贯彻上级法院四五改革所进行的审判权改革司法独立问题、 民众的法律信仰等问题,因此,建设和提升司法公信力任重而道远, “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是提升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的必

由之路。

作者:丁哲

关闭

版权所有: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97号 电话0531-12368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