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山东搭建广阔舞台 让更多人才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11月02日

山东搭建广阔舞台 让更多人才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0年11月01日 09:09:37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省搭建广阔舞台外引内培,让更多人才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为乡村振兴播下更多“火种”

  一个人返乡创业,6年时间,能带动多少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任丽交出了优秀答卷。

  秋日,暖暖的阳光下,尚谷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玻璃温室大棚里,芦荟长得正旺。用手捏一捏,厚实、水分十足。“这是我们利用中医农业‘草本活性肽’技术培育的‘天肽芦荟’,富含微分子多肽,不但能当蔬菜食用,还能制成化妆品和保健品。”尚谷农业董事长任丽说。

  目前,尚谷在菏泽市定陶区黄店镇建起了占地2000多亩的产业园,带动发展周边5000亩的40个种植基地,在“大健康中医农业”产业链上,有3万多人共舞。

  “70后”的任丽,以前在青岛从事金融工作。2014年,受家乡召唤,她决定返乡创业搞“大健康中医农业”。

  “通俗地讲,就是把中草药喂给农作物‘吃’,产出更加安全健康并具备功能性特色的农作物。”任丽说,尚谷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去年,国内首家“中医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尚谷,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等16位专家组成的团队,围绕中医原理“草本活性肽”的科研与应用,构建绿色生态农业体系。

  目前,尚谷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人才的“孵化器”。尚谷免费对当地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成为专业化种植的“行家里手”。种植大户牛立俊,采用“草本活性肽”中医农业配套技术,选种尚谷科研团队培育的西红柿。种出的西红柿不仅增加了产量,而且因为口味好一斤多卖5毛钱,年平均收入五万元以上。尚谷还以“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来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民学技术,培养新型农民队伍。

  为吸引人才“凤还巢”,各地各出高招。以定陶区为例,吸引任丽这样的人才回归不是偶然的。该区成立返乡创业管理服务中心,在上海、广州等本地人才聚集城市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站,以“一条龙”全链条式服务,搭建起人才返乡创业的桥梁。通过建设省级小微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人才回来后,扶上马送一程。

  回归的人才会“念经”,本地培养的本土人才也很“牛”。

  杜启科是菏泽市52名新型职业农民中级职称的获得者之一,他原本是曹县五里墩村的一个泥瓦匠,和村办企业银香伟业共同成长,现在已经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养牛专家。

  在银香伟业养殖场,杜启科领着我们看牛。一头头牛听着悠扬的音乐,有的把头伸出来吃料,有的悠然地卧在床上休息。在老杜的实验室里,则摆放着桑叶、薄荷、金银花等,老杜说:“这是我们在用牛粪改良的有机土壤里种出的中草药,根据牛的不同生长阶段适量添进饲料里。这种饲养方法,在全国不多见。配方是我们自己研发出来的,正在申请专利。”

  让杜启科自豪的是,他带出了十几位徒弟,有的在别的企业成了技术骨干,有的自己搞养殖,干得风生水起,还有一位考上了南京农大的博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又会带动更多人学技术、致富,形成了‘发面头’效应。”

  记者了解到,为培育本土人才,激活内生动力,山东省创新性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让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目前,已评选出976名新型职业农民,两年培训高素质农民8.5万人。这些“土专家”“田秀才”带头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积极向身边的农民群众传授科技知识,带动周围群众增产增收、创业致富,为乡村振兴播下了更多“火种”。

  健全“成长链”形成“活力源”

  三年来,菏泽市定陶区新增返乡创业1.2万人,被评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定陶区如何从县域层面形成激励人才的“活力源”?

  菏泽市定陶区委书记聂元科:我们坚持“束水攻沙”思路,集中现有政策统一捆绑打包,在硬件、软件上给予更多倾斜,进一步提升了人才返乡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出台支持返乡创业20条政策,设立1000万元创业担保基金,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者从事个体经营、创办小微企业的,分别提供最高10万元、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并设立200万元返乡创业专项扶持基金。出台《推进人才强区战略深入实施的若干政策》,从加大高端人才支持力度、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力度等六个方面予以支持,提高政策含金量和吸引力。积极发展创新创业经营性服务组织,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扎实推进园区整合,推动零星分散的创新创业企业有序向产业园区、基地转移,形成产业链聚集效应。利用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平台等广泛宣传创业促就业的优惠政策、典型经验。广泛开展各行业的创业竞赛,公开表彰创业先进典型。瞄准产业需求,编制人才需求清单。与高校院所精准对接,与中国科学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蒋鑫 王浩勇)

  乡村人才对促进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吸引乡村人才、留住乡村人才、培养乡村人才,县区组织部门应该有怎么样的作为?

  临清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何靖雯:作为组织部门,我们聚焦发展需求,完善党管人才总体治理框架,抓人才工作从“管理”向“治理”转变,通过给政策、重回引、强服务等措施,健全乡村人才“成长链”,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制定《关于实施“人才兴临”行动做好新形势下引才用才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实施优质项目工程,积极选树临清市“乡村之星人才”工程,给予政府补贴或项目扶持。大力实施“归雁工程”,推出了回引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20条”,从服务平台、实践岗位、金融贷款等多方面对“归雁”人才强力支持。我们还建立帮扶“导师团”,由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科级干部作为“导师”,与“归雁人才”建立结对帮扶队伍。开展“下基层、送技术、促发展”活动,组建“电商专家顾问团”,在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及农业企业里面不断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使他们成为本地的“乡土专家”。(高田 孙维华)

  地处农村的银香伟业吸引了200多名大学生,其中有50多名硕士、博士,本土也培养了不少人才,外引内培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山东银香伟业集团董事长王银香:外引内培的关键是搭建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有宽广的发展空间。

  依托集团这个平台,通过高薪聘请、科研合作等方式,我们招引“名校优生”200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余名。并通过西部隆起带人才项目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引进了中国农科院刁其玉研究员和荷兰高级畜牧专家Snoep先生,帮助企业牧场的集成管理与提升。

  在培育内生人才力量方面,企业出资支持青年员工参加北大、清华等名校的EMBA高端培训班。为了学习更好的畜牧养殖技术,仅2017年就选送30名优秀青年赴荷兰学习现代畜牧业知识。村里的寒门娃于松叶,成长为养牛专家,最近成为“网红”。

  为鼓励村民多培养“金凤凰”,村党支部出台了教育深造鼓励政策。我也鼓励当地考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后先不要回村,在外面闯荡几年,有了一定经验和阅历后,愿意回来的,再回家施展“拳脚”。村里培养的人才走出去,外面的人才同样可以到我们村里就业,实现了人才的双向流动,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蒋鑫 周振兴)(完)

关闭

版权所有: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97号 电话0531-12368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