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法官,刀尖上的修行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年05月15日

  付英波

  即使双目紧闭,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刀尖上如何做到潜心修德,静心养性,脚下的锋利似乎一瞬间就可以剜肉锥心。然而,在现实中却有这么一种职业,有这么一群人正在接受这种刀尖上的考验,也正在这条尖刀铺就的道路上坚毅前行。

  这些人就是法官。

  权力是一把尖刀,行使不当便会伤人害己

  作为法律的适用者和社会公正的裁判者,法官手中的确掌握着对案件拍案定性的权力,在外人看来,法官也是因为这个权力变得无限荣耀。然而,只有审判者自己知道,他手中的这个权力有可能是“坚实的防火墙”,也有可能是“烧香的熊猫”。权力运用得当,便可维稳“自我系统”,权力运用失当,可能导致“殃及池鱼”。我们听过太多因为权力而成,因为权力而败的故事,它们犹如一记响亮的警钟声让人警醒。

  权力这把尖刀被放置在天平的准星之上,一边指向当事人,一边指向法官自己,只有始终保持原位,方能顾全双方。

  阳光是一把尖刀,经得起曝晒方可“杀菌消毒”

  阳光对审判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事人的眼睛更亮了,法官的言行必须规范;意味着当事人的视域更宽了,法官的“私人空间”必须缩小;意味着当事人的眼界更高了,法官的水平必须提升。

  当法官的一言一行都暴露在摄像头之下时,我们无法想象如果审判不公将有怎样的后果,也许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谩骂,也许是回家路上的暴力袭击,也许是全院大会上的严厉通报,也许是办工桌上的一纸辞退,也许是囹圄中的无穷黑暗……

  同当事人一样,法官同样希望司法阳光。因为真相只有在阳光之下才能现出原形,所以,阳光司法在监督审判者行为的同时,也向当事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恶意诽谤或者暴力威胁的现象同样经不起阳光的直射。在生活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扶不扶”的讨论,这是社会赋予人性的尴尬,也是人们需要扪心自问和自我反省的契机。审判者不能拒绝裁判,但作出的公正裁判有时也无法令双方当事人满意,有的当事人便利用一切方式借机泄愤。然而,阳光同样可以将这种现象扼杀。就像扶人者调取录像证实自己清白一样,在阳光下运行司法对于审判者来说,也是清者自清的一个平台。

  阳光是一把尖刀,我们希望这把尖刀可以不被任何“雾霾”或“尘埃”蒙蔽刀刃,让审判者和当事人都能在这把尖刀之上“修身养性”。

  金钱是一把尖刀,取之有道方可心安理得

  对于公务员而言,尤其是对于基层公务员而言,财富就如炉中之火,可以观赏,但却不能触摸,若否,轻则伤身,重则引火自焚。

  可能从选择了公务员职业之时,便决定了一生与富贵无缘。然而,守得住清贫就是“法官好声音”,抵不住诱惑就是“法官去哪儿”。一位学者曾说“忍,就是刀刃上的心,夏天在火炉旁烤,冬天在雪地里冻。”对于法官来说,这可能是真实的写照。法官手中的权力的确可以换来金钱,甚至是大笔的财富,但是如果“忍”得住,则你是尖刀上的“舞者”,否则将成为尖刀之上的“鱼肉”。

  法官所承办案件的当事人不乏腰缠万贯的“土豪”,也不乏身价暴涨的“新贵”,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这些都是巨大的诱惑,因为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曾幻想过自己将来能富甲一方,当这些昔日的“偶像”站在自己面前时,不要说面临金钱的诱引,即使没有,我们也可能因个人情愫而有所偏袒。但是,法律作为法官的“上司”,对法官提出比常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中立,这个中立指引你远离个人情感,远离财富诱惑,只能听从法律,只能听从专业。

  《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法官修心治身、静心养性则是年轻法官成长史的第一课,或许,只有到此,才能在物质社会“宠辱不惊”,在三尺审判台之上修葺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关闭

版权所有:平阴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青龙路119号 电话0531-87712368 邮编:25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