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盛夏,再进满眼花之校园!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年10月20日

  【作者】赵新丽,1985年出生,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任平阴法院商事审判合议庭审判员

  凤凰花开,我们在厦大毕业生已离去新生未到来的盛夏走进了这个最美校园,我第一次坐在了法学院的课堂上。思绪被这个酷暑蒸腾得有些许恍惚,翻看着课程,觉得这次培训班命名很到位“法官业务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升研修班”。与人大培训相较,厦大培训课程虽没有那么多名家大咖,却也涉猎广泛——有法律知识探究也有文学政史掺杂;虽不能让人高山仰止,却也涓流沁人心;没有满满的晚自习,更乐得徜徉校园的惬意……返程之余,感慨多多:

  我在沉重的使命前发抖。这是第一堂课老师讲解《宪政背景下的司法改革》时课件上引用的最后一句话,此话出自著名法学家吴经熊。它戳中了我的心——还记得当时怀揣两个学科的教师资格证初次踏入平阴法院大门时的战战兢兢,法官呀,那是敲个小槌定乾坤的角儿啊!彼时,我未选择讲台对审判台充满了深深的敬畏。还记得第一次坐上审判台的忐忑不安,从懵懂无知的门外汉到攻下司考大关未当一天书记员就握上法槌,怎能不发抖!这句话就是我进入平阴法院这几年的内心写照,而且这种感觉如影随行,至今也将至久远。也许,待到须发花白时方能担此重任,而此时,我却成了别人口中“年轻的老法官”。司法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着,不管是回归本质还是开拓创新,我都会以战栗的姿态迎接洗礼。随着改革的深入,法官的定位将会越来越精准,老师将法官分别与历史学家、读者和歌手三者相较,为我们剖析法官职能,也许结论并不重要,但再次回味,却也引起了我们思辩的热情。

  7月30日一早,在培训即将结束时,惊闻34岁女法官王鹏宇患脑出血去世,记不清这是今年第几个在职法官的辞世,背后的担子和心中的沉重又多了一分。

  学业与行业的契合。转眼进入平阴法院已有六年,六年后重返校园却是第一次坐在了法学院的课堂上,看着近几年陆续入院的姑娘小伙们,越发觉得自己欠缺学业。这次培训,于我,算得上弥补缺憾。除了法学院老师讲授司法改革的前沿问题、新刑事诉讼法、物权法司法解释等专业知识外,这次课程还涉猎了台海局势、文学经典以及大数据等时政、文学和管理学方面的内容。我个人认为,这才是身在业务单位进高校培训的意义所在,也正契合综合素养提升的目的,因为在上级法院组织的专业培训中已不乏各庭室业务骨干的经验传授,来此,是为拓面,而非入点。走进路旁的特产店,陈设的一多半特产是产自台湾,而台湾有70%是闽南人,也许正是厦门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人文环境让厦大的学者们更多地去探究台海局势和地缘政治,我们也得以聆听到时政最前沿的分析和解读。我的专业与我从事的行业渐行渐远,我为自己出身文学院而赧然,更惊觉教育技术学的专业早就扔进了历史故堆中,而这次中文系的老师讲解文学经典与人类文明时,那种分外的亲切和久违的感动犹如与故人重逢;管理学院的教授在讲解大数据产生的背景提到摩尔定律时,当年计算机编程进入死循环的窘迫仿若昨日重现……就这样,我从事的行业与我曾经的学业在此微妙地交汇了,这六年时间时,我曾多次为学业与行业的渐行渐远而唏嘘不已,此该得以释怀。我学了什么已成历史,我干着什么方得始终,既然法官成了我毕生的事业,我将背着这沉重的使命一路前行。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这是张爱玲《半生缘》中失散多年的恋人顾曼桢与沈世钧别后重逢时最动人也最凄艳的一句话;还是张信哲《回来》中反复出现的一句歌词;也是老师在讲法官与历史学家回构过去时引用的一句话;毕业多年后再次漫步校园,看着满眼“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的凤凰树感慨青春时我想到了这句话;看着翠萍在朋友圈贴出往昔与今日的对比照片讨伐“岁月是把杀猪刀”时,我给她回复了这句话。是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法官不能再现事实,史学家不能重返历史,我们的青春正一点一滴流失。美丽的校园总能勾人心魄,厦大的美,让人流连忘返:“穿西装、戴斗笠”的中西建筑、微波荡漾的芙蓉湖、宏伟气魄的建南大礼堂、芙蓉隧道里彰显的肆意活力、南普陀寺里传出的暮鼓晨钟……厦大学子可在椰林漫步,可枕海涛入眠,何其幸哉!能在这如诗如画的厦大校园培训学习,何其乐哉!这次培训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小段插曲,完了,还是要回来继续眼前的工作,也许会梦回厦大,凤凰芙蓉依旧在,只是人已改。看着镜中额头乍起的几丝白发,背着书包的校园游子已成了四岁孩子的妈妈,是啊,回不去的何止青春,但也褪了青涩,添了阅历。捧着结业证书,心想“要是变成毕业证书该有多好!”也许可以让俺家涂涂努力一把!

  还好,家永远回得去!当我光脚站在涌着浪花的海边,闭上双眼感觉被腿角的波浪推到千里之外,急剧地远离远离,那种失去重心失去依托的无助让我在心底里发虚,当我睁开双眼,一切尚在眼前,身旁的友伴还是我熟悉的同事,暗暗地安慰自己:还好,还好!又回来了!当踏上济南的水泥地面,当被平阴的热浪裹夹着脸面,心里无比地踏实,还好,还好,家永远回得来!回不去的,那就索性不去想,回得来的,永远都在那等着你!老师说,其实我们办的每一个案子都是错案,因为我们再也回不去,在捡拾片断、回构过去、赋予意义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错,没有认定为错案,只是我们太幸运。其实我不这么认为,回不去的不能确定对错,索性我们就把握当下,让此刻的当下成为下一该的过去时经得住推敲和检验。

  写到此,往前看时顿觉思绪好凌乱,不过,海风吹拂,凌乱的发式也有别样的美。

关闭

版权所有:平阴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青龙路119号 电话0531-87712368 邮编:25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