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多方联动 全流程调解化干戈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08月26日

多方联动 全流程调解化干戈

    5 月 26 日,我省首批两家劳动法庭——济南市历下区法院劳动法庭、济南高新区法院劳动法庭相继挂牌成立。成立以来,劳动法庭在化解劳动争议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探索了哪些新路径?收效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再次走进这两家劳动法庭。

    裁审衔接更紧密源头息诉解纠纷

    8月 19日上午,在位于济南高新(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6 楼的审判庭内,高新区法院劳动法庭公开审理一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案。 记者现场看到,审判庭还挂着“派驻仲裁庭”的门牌,同层设有法官工作室、调裁审衔接室、劳动争议仲裁院调解中心等。

    “与仲裁院的调解组织在同一地点办公,进一步密切裁审衔接,前移劳动纠纷化解端口,正是劳动法庭的一大特色。 ”济南高新区法院劳动法庭负责人郭瑞栋介绍,劳动法庭设立前,济南高新法院就已与高新仲裁院进行协作,共同探索多元化解纠纷模式。法院先后出台《关于劳动争议案件调裁审流程管理规程》等文件,推行“调、裁、审、援、会”一体化机制。依托选址优势,针对承办案件的难点,高新区法院劳动法庭与仲裁院定期召开裁审衔接会议,并在平时案件的处理中随时交换意见。通过劳动法庭贯穿始终的调解机制,力争从仲裁立案审理直到法院作出判决,由法庭特邀调解员全程参与介入。

    “如果仲裁院和法院对于劳动争议事项的观点和裁判尺度更一致,从长远来看,当事人对仲裁裁决的认同度将更高,进入诉讼环节的案件也就更少。”郭瑞栋表示,无论是从工作地点还是工作机制上进一步密切裁审衔接,就是为了使更多的劳动争议在诉前得到实质性化解。

    今年以来,尤其是劳动法庭成立后,裁审联手促进纠纷化解工作成效显著:截至8月16日,济南高新法院劳动争议案件收案343件,结案298件,调撤率32.2% 。

    多部门协同发力化解争议促调解

    走进历下区法院劳动法庭办公区,一幅绘制于整面墙的“历下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流程图”呈现在眼前。“我们将法庭建设的重点定位在诉源治理上。 简单来说,就是从劳动争议产生开始,调动工会、仲裁、街道等多方面的力量进行矛盾化解,让调解贯穿整个流程。”历下区法院劳动法庭负责人阮斌介绍。

    采访中,劳动法庭日前成功化解的一起涉信访、诉讼、执行近13年的积案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在这起案件的调解中,考虑到案件涉及社会保险缴纳的争议较大,法官特别邀请社保部门有关同志当场答疑,最终促成了调解。维权十多年提起诉讼40余次饱受诉累之苦的当事人为劳动法庭送来一面“化解积案  播撒温暖”的锦旗以表谢意。

    邀请职能部门参与诉前调解,是历下法院联动多方力量促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的一个缩影。阮斌介绍,实现多方密切联动、构建日益完善的多元解纷联动机制,离不开定期召开的调裁审工作联席会议。

    在8月4日召开的联席会上,历下法院与区总工会、区人社局、仲裁院四方共同就劳动争议调裁审对接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对辖区内近段时间以来可能造成群体性矛盾纠纷的案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当天,劳动法庭与刚嵌入专审团队不久的工会特邀调解员一道,成功调解了一起劳动合同纠纷案,用人单位当场支付员工工资,员工撤诉。

    “嵌入专审团队的工会调解员都是律师,专业性更强。他们与专审团队中调解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搭档配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在调解中发挥出了更大效能。”阮斌说。

    类案专审、要素式审判跑出公平正义“加速度”

    两家劳动法庭不仅在多元解纷上探索出了新路径,更在案件审判上实现了提速增效。

    在谈到劳动法庭成立的背景时,历下区法院民一庭庭长张兴欣介绍,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大量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规章,对法官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3 月初,我们成立了以老带新的两个劳动争议案件专审团队。这既有利于法官积累经验,又能更好地统一裁判尺度,保证公平。”张兴欣说,这一做法得到了上级法院的肯定和支持,更为劳动法庭的成立打下了良好基础。“专案专审让我们能够专注于一类案件的研究,有利于把案件‘吃透’,提高审判质量。”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已有20个年头的阮斌说,并给出一组数据:专审团队成立至8月 10日,共收案355件,转正式立案282件,案件结转率 79.43% ,结案 203 件,结案率71.99% ,调撤率 37% ,服判息诉率87.69% 。

    除了涉及的政策法规面广,法庭调查所涉争议点多,也是影响劳动争议案件审判质效的一大因素。对此,两家劳动法庭都将积极适用要素式审判,为劳动争议案件提质增效。

    郭瑞栋介绍,开庭前,通过组织争议双方填写案件审查要素表,有利于迅速地找到双方争议焦点,能有效缩短案件事实审查认定时间。他举例,在近期审理的一起案件中,通过要素审查,发现双方仅对是否支付赔偿金有异议,针对这一焦点,法庭调查时间仅用了8分钟,大大缩短了庭审时间。

    历下区法院劳动法庭也积极采用要素式文书,依据省法院《要素式审判方式指引(试行)》和工作实际,制定了“请求两倍工资”“追索劳动报酬”等多种案由的要素表,并细化为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两种版本,方便了当事人填写,更跑出了案件审判“加速度”。本报记者  郭延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