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你穿黑色的法袍 却像花一样耀眼
  • 作者:研究室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7日

  “你穿黑色的法袍  却像花一样耀眼”,是我很久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首小诗里的句子,诗的名字忘记了,唯独这两句话印象深刻。因为用这两句话来形容她们实在是恰如其分。她们是我日常工作中朝夕相处的同事,也是中国四万名女法官中的一员。她们身上有所生长时代的烙印,性格不同,爱好各异,但她们都是法院系统里最优秀的法官。我不是诗人也不是作家,不会用美丽动听的语言来赞美她们,我只是选取日常相处的琐事几件,试图用朴素的文字来表述她们的爱岗敬业、朴实无华、无怨无悔、纤尘不染。

  她,是我的一个同事,也是我的长辈;她是60后,年少时的贫穷,造就了她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刚毅性格,不怕苦、不怕累是她生命最坚强的支柱,无论多么艰苦的条件对她来说都不算什么。青年时没有进入大学读书,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学本科学习,是她心中的一个遗憾。工作后,她深感自己法律知识的贫乏,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来学习法律,刚开始工作的几年,她没有进过一次电影院,甚至连电视都很少看,每天晚上都是专心看书、熟读法律条文。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经过无数次的亲身实践,无数次的理论探讨,她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思想逐渐成熟,拿到法律硕士文凭的她现在已成为基层法院的资深法官。一日我感慨工作的琐碎、工资的微薄,她却正色告诉我:“做法官图什么,做法官什么都不能图,这是我们的工作,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社会职业。”我肃然起敬。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坚毅、勤奋、无怨无悔。

  还有她,也是我的同事;她是70后,就读于首都那所著名大学的法学院,毕业后毅然回到自己贫困的家乡。工作这么多年来她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创举,也没有催人泪下的事迹,只有朴实无华的行动,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人民的安宁,为了审判事业,无私地默默工作着。“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这是她压在办公桌玻璃板下的人生箴言。我知道,这出自于庄子的《逍遥游》,鹪鹩虽在森林里筑巢,但所需不过一枝之地,鼹鼠虽在大河里饮水,但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她这是用此来时刻警醒工作中的自己,一个人又何必存在过多欲望?有人用毕生的精力来追求物质名利,而有的人却在陋乡里安之若素,用时间去追求更有意义的东西。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奉献、朴实、淡泊名利。

  还有她,也是我的同事;她是80后,是我们院里最年轻的女法官。工作这几年,她逐渐消磨了刚走出校园的激情与幻想,变得日益成熟严谨,但眼睛里仍然盛满纯真与善良。一日庭里接了个案子,有关赡养的,原告是年老的母亲,被告是她守寡多年养大的儿子,现在却把重病的母亲赶出家门。连早饭都没吃的老母亲,在法庭坐着只是无声的流泪。看到这种情境,她的眼泪也几乎要流出来了,她给老太太买了饼干和火腿肠作早餐。审判需要的不仅是法律和经验,同样也需要法官审视良知和付出情感。作为一名法官应该做到公正公平,但若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更能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恪尽职守,无私无畏,更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日聊及工作的“纠结”,她坦言尽管工作能让我们得到维持生活的费用,但它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人格和品质的体现。敷衍工作不仅是在敷衍单位、敷衍领导,还是在敷衍我们的宝贵时间、生命中最好的青春。是啊,尽管复杂的案件曾让我们身心疲惫,但工作确实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尽管我们尚不能拥有优厚的财产,但是我们仍对法官职业怀有无比的忠诚;尽管前路依旧艰辛、依旧坎坷,但是我们永不放弃,执著前行!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善良、纯真、淡泊宁静。

  这些都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朋友,更是我最好的老师,从她们身上我学到了人生的真谛。也正是这些朴实的好法官们,虽然穿着黑色的法袍,却缘于为司法公正默默奉献而芬芳如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