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先进典型|郓城法院家事审判庭庭长李元雪
  • 作者:研究室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0日

微信图片_20200629091845

 

微信图片_20200629091907

 “再也不想断家事的案子了。这个案子后,坚决离开!”李元雪常常这样说。但案子过后,她依然坚守在这个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放弃。自古道“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她以为:既然从事了家事庭法官这个职业,哪怕当事人的恩恩怨怨再多,案子的过程再繁琐纠结,也只有义无反顾,一如既往。
   1989年初,通过全省统一招干考试,李元雪成为郓城县人民法院的一名干警,最初在城郊法庭任书记员。这年,她才十九岁。
   在任书记员的四年里,她的任务就是担任庭审记录、送达法律文书并兼庭室内勤工作,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庭里没有电话,办案交通工具全靠干警个人的自行车,光是送达、调查就不下百次,她的足迹遍布了所辖乡镇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才能真正感悟和体会。
   李元雪所在的城郊法庭辖区是八里庄、蒋庙和双桥三个乡镇。记得在一个夏季的一天上午,她和同事去双桥乡任怀村送达传票,出发时天还正晴,不料途中突遇狂风暴雨,一点没有准备的她们无处躲藏不说,泥泞的道路还让自行车寸步难行。同事比她还小两岁,当时就难过地哭了。她是姐姐,遇此场景,反倒安静下来,笑着开导反正淋透了,不如索性慢慢地推着走。就这样,她们一边用捡来的树枝清理堵塞在车圈的泥巴,一边艰难前行,她们在大雨中走走停停,直到下午两点多同事们都已上班了都还没吃上午饭,这一桩桩小事,也成了一位基层女法官成长中令人难已抹去的记忆……
   作为女同志,最初在送达传票时,她有一明显的“软肋”——怕狗。说起来让人啼笑皆非,刚开始时随男同事前去,狗来时可以躲在后边。但当她和女同事前去时,即便心里再怕也义无反顾。“胆子是被吓大的”,慢慢地,她有了经验,也长了胆量,有了对多种预设遭遇的防范。
   几年间,她几乎跑遍了辖区内所有的村庄道路,风雨中,她练就了风风火火的工作作风,也养成了乐观爽朗的个性。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基础法庭,为了扩大办案效果,常常将巡回法庭设在农村集市上。摆几张桌椅,扯上布条,几个人按座次坐下来,就算是开庭了。集市出庭多了,就被人记成“人物”了。有一次她上街买菜,被一愣头小伙热情地喊成“李书记”,让周围不少人都吃惊地看向她,意思是说“书记,这么年轻!”其实,那小伙儿将“书记员”给误解了。
   想起这生活的花絮,工作再苦再累她也能乐上半天。这叫什么?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苦中寻乐”。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一位老法官曾这样说,她将这句话铭记在心。
   她从事的是家事案件的审理。顾名思义,就是那些爱恨情仇、家长里短的家务琐事和婚姻家庭纠纷。这些案件,对于性格爽快、工作泼辣的她来说,显得格外地繁琐和纠结。有的当事人本身就因婚姻问题出现心理障碍,法官的任何一个细节的不到位,就会成为当事人的“出气桶”,常常是一天下来,嗓子哑了不说,还会将一肚子的气带回家里。但时间长了,她不得不自我疏导和安慰——走出法庭,心地渐宽。
   身为家事法官,要做的不只是依法裁判,更重要的是化解矛盾、修复亲情。“家长里短”的纠纷剪不断理还乱,她就采取抽丝剥茧、穿针引线的办法,用温馨的话语和理性的分析化解千家忧愁。针对那些面临破碎的婚姻家庭,她想方设法进行挽救,对情绪反常的当事人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用心灵温暖心灵,实在难以“破镜重圆”的,她总是耐心地开导:只有从过去中转身,看得开、放得下,才能从容地活在当下,幸福才会在明天迎接你。这是她对当事人的寄语,更是对人生的感悟。
    面对那些为争夺财产而反目成仇的家庭成员——兄弟姊妹和父母子女,她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做劝解工作,甚至会尽其所能地延伸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布置法庭现场上,回避“原告”、“被告”的称谓,而采取“父母亲”、“大哥大姐”等称谓。她总是将法庭的调解功能发挥到极至,即使最后不得不痛下判决,也会让当事人们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切莫眼里只有财富,给骨肉感情留出空间。”温馨的力量似春风化雨,如冬炉焙暖,“温馨是种软实力”,她说。
   2017年4月,她以优异的成绩入选员额法官。等待她的,是大量的案件审判和夜以继日的繁忙工作。开庭之余,她一次次深入社区、农村、学校进行家访和校访,寒暑不避,风雨无阻。
   5月,郓城法院被中院定为全市家事审判改革和工作机制创新试点法院,为制定更适合家事案件审理特点的操作规程,她多次去外地法院调研取经。白天开庭没时间,她就晚上加班加点,不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终于制定出了家事审判的可操作性规范,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及广大当事人的好评。
   为了更好服务工作,不久前,李元雪自费报名参加了婚姻爱情心理学专修学院,每晚的八点后的网络课堂里她又当起了不在编的学生。尽管工作再累,她都坚持不辍。她用心理学中“一张床,六个人”的经典案例,教育当事人怎样处理亲密关系,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当事人平复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品质。工作与学习兼顾对早已不年轻的李法官是个不小的挑战,她常说“守住初心,方能始终”,正是凭着她不忘初心的执着和坚韧,才得她敢于担当,不言放弃。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相信她会从中学到不少难得的心理学知识,更好地助推她衷爱的事业。
   “自古忠孝难两全”。对工作的挚爱和投入,难免会让亲情留下遗憾。去年6月,年迈的父亲突然患病,爱人给她打电话一直是关机——亲人们明白她在开庭,为了不耽误满满的排期开庭,老父亲在临终之时连自己最喜爱的女儿都未能见上一面……也正是那天下午老人带着遗憾走了,这件事成了李元雪心中无法抹去的愧疚和伤痛……从田间来,愿问群众疾苦;后天下乐,试观法官襟怀。
   自三年前她担任家事审判庭庭长以来,其审判团队共审结各类婚姻、抚养、赡养、继承等各类家事纠纷案件800余件,结案服判息诉率为96.6%,无一改判、发还案件,无错案、涉诉信访、引发重大舆情案件,生动诠释了一名法官的公平正义与司法为民情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