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冬至
  • 作者:单县法院研究室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9日

  “夏至日渐短,冬至又复长,春秋寒暑皆有序,全载历书上。”当我随手翻开桌子上的日历时,砖头厚的日历被一张一张撕去,一年中只剩下寥寥无几的日子了。过了大雪便是冬至,日历上写着:冬至,是阴阳二气自然转化,寒冷的冬天来临。

  冬至,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也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在我家乡一带流传着“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民谣。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了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也叫“数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关于“数九”,在我们菏泽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一九、 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的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杀猪、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冬至节的过法各地也大不相同。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同时,冬至吃饺子也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正因如此,才使冬至食文化丰富多彩。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年糕等不下数十种,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又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如馄饨发展至今, 名 号 繁多 , 制 作 各异 , 鲜 香 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 小 吃 。 馄饨,在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香,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

  虽然冬至吃饺子、馄饨的多些,但也有例外。 山东滕州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寓意驱除寒冷。江苏沛县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源于汉代,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北京冬至这一天吃羊肉火锅,寓意能驱寒保暖,还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上海冬至家家吃汤圆,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图吉利,寓意年年长高。台湾在冬至有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老祖宗。同样,在我家乡鲁西南,巨野一带百姓冬至也有吃饺子、馄饨、喝羊肉汤的习俗;冬至这天百姓也有祭祖的传统,有的家族长组织统一去家祖祠堂祭拜祖先,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胡玉发 2014年12月26日《山东法制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