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方知父母恩
作者:周卫家
常言道,养儿方知父母恩。小时候听到这句话总以为是父母的唠叨,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真是果不其然,如今已为人父的我,由心底深处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这句老话的真意。
儿子已经出生八个多月了,很多人见了都夸道:“你看,这娃长的多稀罕。”每当此时,我的心里总是洋溢着无可言喻的甜蜜,同时又充满了满心无尽的感慨。
和天下的父母们一样,这其间的酸甜苦辣只有我和媳妇才能深深体会得到。因为儿子八个月的成长历程,在我和媳妇看来却并非是一番平静﹑简简单单的。要知道这期间我和媳妇付出了多么大的心血、汗水啊!
儿子出生的那个晚上,因媳妇坚持要顺产,从早晨一直熬到晚上,十五个小时过去了,医生几次劝导我们做手术,媳妇咬牙坚持着,但最终因儿子心率加快转为剖腹产。儿子从手术室抱出来时,我们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只祈求孩子平安健康就好。在随后的几天里,媳妇的刀口疼痛难忍,挥汗如雨,我真正理解了人们常说的“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我佩服媳妇的坚持与果敢,儿子的名字“腾腾”就是取疼的谐音,以此纪念。
儿子的到来让我们的生活变了样,很久没有安稳的睡觉了,永远洗不完的尿布,媳妇坐月子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睡觉一觉到天亮还不想起床,现在儿子一有动静就骨碌爬起来,吃任何东西都要先问一问或上网查一查,产妇能不能吃,搞得我都不会做饭了。对儿子使用的东西那是相当挑剔,从选材到卫生,层层把关,生怕因为我们的不小心给儿子造成伤害,总之一切以儿子为中心和出发点。有一次半夜,媳妇忽然发起高烧,吃了感冒退烧药也无济于事,温度忽高忽低,我用毛巾一遍遍物理降温,一直坚持到天亮,去了医院才知道,根本不是感冒,而是因为涨奶引起的高烧,后来母乳不畅,硬是媳妇的坚持才换来儿子的口粮。
尽管我们照顾的很小心,今年春节,儿子还是因感冒患上了毛细支气管炎,医院的第一夜是个无眠之夜,我和媳妇就在伤心和不安中一秒一秒地熬过了,居然一点困意也没有。给儿子打吊瓶时扎针困难,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和那双期盼、无助的眼神深深刺痛了我,针管扎在儿子的头上,也疼在父母的心上。
尽管我们被儿子折腾的晕头转向,但每当看到他高兴地和我们交流,激动地和我们玩耍时,所有的疲惫和气愤便都抛到脑后。我们把最好的东西给他,只管付出,不求回报,我们为他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而惊喜,这是多么神奇的情感,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母爱深似海,父爱重如山,养儿方知父母恩,不为人父母是无法体会这句话的重量。
想想自己的父母,他们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教我们做人的道理,青春不羁的我们,没少跟父母顶嘴,惹他们生气,多年以后,我们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父母是我们最忠实的听众,他们总是用最朴素的话语开导我们,让我们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
记得我小时候,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农活全落在母亲身上,母亲很要强,样样都没落下,不管农活多累,母亲都按时叫我起床,母亲没有念过书,虽不能给我辅导功课,但会陪我学习到深夜,就这样一直陪伴我到初中,真是辛苦母亲了。
父母的爱平淡如水,没流量、不张扬, 正如曾经看到的一位大家在谈论父母之恩的话题中所说的那样:“也许当你真的为人父母之后,才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的爱是那样平淡,有时候会感觉不到,以致于我们会忽视它的存在。他又是那样深奥,以至于要到多少年以后儿女才会明白,甚至有些人一辈子也许也不会明白。”
这就是父母的爱,当我们大彻大悟时,你会发现父母对儿女的关爱是那样的纯洁和真诚;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是这样的高深和厚重。
马年春晚,王铮亮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出了天下父母的辛酸,唱哭了多少人的泪眼,转眼间三十多年就过去了,逝者如斯!我也从咿呀学语,步入而立之年,时间都去哪儿了?心像被“揪”了一下,有多久没有仔细端详过父母了,没有详细问过他们的身体状况,一直都以为父母还未老,
从未停下脚步留意他们的生活。想想父母的满头白发、渐渐苍老的容颜和蹒跚的脚步,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父母,把握好当下,尽孝要趁早。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奇台垦区法院
来源:中国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