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4年工作报告

2025年01月13日
作者:德州中院研究室
打印 分享到:

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5113日在德州市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韩成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和市委中心工作,认真落实市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以“三强三优”专项活动为抓手,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全市法院收案99779件,结案96161件,法官人均结案210.42件,同比分别上升11.43%、7.67%、5.74%;市中级人民法院收案7864件,结案7876件,法官人均结案119.33件,同比分别上升2.93%、3.65%、8.96%,全市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收案数、结案数、法官人均结案数均创新高。

  一、坚持政治引领,确保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6次,党组会“第一议题”学习28次,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开展党史专题讲座,分2批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轮训,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及时向市委和上级法院请示报告重大事项、重大案件104次。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145篇,讲好法院故事,讲好法官故事,讲好法治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市法院6个内设机构或审判团队被省高级人民法院命名为“齐鲁天平先锋岗”,9个党支部获评“全市机关过硬党支部”,德城、开发区法院案例获评“全省法院党建与业务融合典型案例”。

  坚持党纪学习教育常态长效。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党纪专题集中学习5次,两级法院院长带头讲党课13场,确保学深学透、遵纪守纪。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通报典型案例4次,观看警示教育片3次,分6批到市廉政教育馆接受警示教育,引导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专项整改活动、聘用制人员问题专项整改,查摆问题24个,制定67项整改措施,建立健全13项规章制度,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务实成效。

  坚持全面从严治院常抓不懈。制定部门和个人职责“两张清单”381份,拧紧责任链条,举办各类培训67期732人次,全市法院261名干警分类进行岗位练兵,3名干警在全省法院岗位练兵中获奖。严格执行“三个规定”,一体推进政务督察、审务督察、司法巡查、案件“一案双查”,健全制度机制21项,对6家基层法院开展司法巡查,发现4方面89个问题,细化297项整改措施,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全市法院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整改6方面85个问题。

  二、坚持惩防并举,促进更高水平平安德州建设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发展与安全。

  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审结一审刑事案件3774件,判处罪犯5161人。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审结邪教等案件32件88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审结一审涉黑涉恶案件11件66人,“黑财清底”执行到位5770.7万元,执行到位率83.2%。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审结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危险驾驶等案件827件828人。依法严惩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审结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283件318人。从严惩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审结电信诈骗、网络传销等案件313件433人,齐河法院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依法惩治网络传销犯罪典型案例”。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协作配合,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40件43人,依法审结中国工商银行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立宪受贿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司长王登峰贪污、受贿案等大要案,取得良好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依法保障人权。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对13名被告人免予刑事处罚,对733名轻微犯罪被告人判处缓刑等非监禁刑。审结减刑假释案件341件341人,依法敦促罪犯改过自新、回归社会。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为2254名被告人指定辩护人,充分保障被告人权益。审结国家赔偿和司法救助案件107件,发放救助金224.21万元,传递司法公正与温暖。

  依法推进少年家事审判融合改革。审结少年家事案件8507件,制定的考评办法列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科学评价未成年人审判法官业绩的指导意见》三个参考样本之一,联合多部门出台《加强和规范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实施细则》,建立7个家庭教育指导站,提供教育指导299次,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人身安全保护令44份,184名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组织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296场次,受众师生7.9万人次,打造“德法润苗 法护家安”少年家事审判品牌,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21件156人,开展回访帮教275人次;审结侵害未成年人案件124件245人,当庭宣判全省首例宾馆违法接待未成年人入住公益诉讼案,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出台全国首例《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操作规程》。乐陵、齐河法院新建校园安全司法先议办公室14处,宁津法院连续5年获评“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市中级人民法院、陵城法院、乐陵法院获评“全省法院少年审判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依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助力保交房工作,依法妥善审结房地产纠纷案件790件,解决办证难项目4个919户。禹城法院运用司法拍卖、以物抵债方式,为2个房地产项目133套房产成功解困。保障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审结金融案件3740件,协同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源头治理金融借款、信用卡等易发多发纠纷,助推清收不良资产4902万元。乐陵、武城法院挂牌成立金融法庭,对金融案件实行集约化专业化审理。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进行类案分析、专题调研,市中级人民法院报送国有及民营企业涉诉、涉金融案件等专项报告16份,发出风险提示函41份、司法建议8份,力促堵塞监管漏洞。扎实开展涉法涉诉信访化解攻坚专项行动、信访突出问题整治活动,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依法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平原法院的做法获评“全省涉法涉诉信访优秀制度成果”。

  三、坚持服务大局,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树牢“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就是法院工作大局”理念,坚持依法办案与服务发展并重,确保党委有部署、法院有作为。

  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审结商事案件24705件,标的额222.8亿元。连续3年实施“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执行亮剑+信用修复’全面助力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获评十佳示范项目。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集中执行+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集中执行489次,执结案件5146件,执行到位11亿元,与市发改委联合出台《企业信用修复操作指引》,为657家企业修复信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临邑法院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宁津法院发挥商事纠纷联调中心作用,化解涉企业纠纷178件。审结破产案件9件,化解不良债权26.39亿元,盘活存量资产7.64亿元,释放土地资源2310.27亩,妥善安置职工371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聚焦市场主体法治需求,召开新闻发布会8场,发布白皮书3份、典型案例85个,及时回应企业关切。

  着力保障重大战略实施。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审结知识产权案件846件,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开展“送法进企业”3次、同堂培训390人次,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审结环境资源案件786件,实行全市部分环资案件由齐河法院黄河生态城人民法庭集中管辖,服务保障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郝明金实地调研并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法治日报》等央媒专题报道,1案例入选“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依法审结涉土地承包、流转等“三农”案件160件,妥善化解农产品产销、农村电商等纠纷,陵城法院案例获评“最高人民法院涉农民事典型案例”。

  着力做实府院联动。坚持支持依法行政与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并重,审结行政诉讼案件982件,审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192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7年100%、全省第1。加大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力度,行政案件成功和解211件,和解率同比上升5.5个百分点,促进“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深化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联合市政府召开全市府院联动联席会议,制定9方面26项年度工作清单,先后同30余个部门联合出台15项制度,会商研判棚户区改造、风险防控等疑难事项5次,以“加法”联动实现“乘法”效应。依法协助外省法院妥善化解“蜜胺”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同时被省级府院联动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第一批全省府院联动典型案例”。

  四、坚持司法为民,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始终把维护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法院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如我在诉”意识,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全力融入抓前端、治未病社会综合治理。聚力诉前调解,与司法、住建、金融、工会等8家行业部门建立诉调对接机制,诉前调解结案56781件,成功32250件,成功率56.8%,为群众解忧,让正义提速。德城法院探索“专业化调解、全流程解纷”机制,诉前化解物业纠纷945件、金融纠纷869件。陵城法院设立“网格云+”诉前调解指导室,打造群众身边“共享法庭”。赋能多元解纷,积极融入市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推动524家基层治理单位、179家行业协会调解组织及686名特邀调解员入驻法院调解平台,法官指导化解纠纷,旨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德城、齐河、平原法院辖区3家人民法庭被省高级人民法院命名为“枫桥式人民法庭”。夏津法院指导全县488个社区、村庄完善村规民约,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全力维护民生福祉。树牢“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妥善审结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民事案件37059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暖心”“稳心”“安心”。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与市人社局联合出台实施意见,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有效化解劳动争议纠纷3655件;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执结案件561件,帮助群众追回“血汗钱”768.68万元。乐陵、庆云法院审结案件入选“山东法院劳动者权益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件”。推进移风易俗,治理高额彩礼,妥善化解涉彩礼纠纷185件,让婚姻始于爱、彩礼归于礼。深化“道交一体化”改革,发挥开发区法院道交智能法庭作用,累计收案18769件,调解成功14568件4.02亿元,打造“智行有道 法佑德安”道交解纷品牌。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诉讼服务体系,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451.2万元。市中级人民法院、德城法院、宁津法院、夏津法院获评“全省‘有爱无碍’诉讼服务文明岗”。

  全力攻坚执行难题。坚持在市委领导下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执结案件24293件,执行到位27.28亿元。开展交通事故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专项行动,执结案件198件,执行到位2179.55万元。着力推进异地法院交叉执行,执结案件603件,执行到位2.6亿元。加快推进“执破融合”,对12家符合条件企业启动破产重整程序,依法有序化解“执行难”问题。全面推进人民法庭随案执行,扩大到全市法院51处人民法庭,随案执行5494件2.77亿元,减轻当事人诉累,最大限度消除后续潜在矛盾。加强执行联动和失信惩戒,联合自然资源、司法等部门推动不动产“带封过户”,与公安交警、公积金中心在查人、扣车、公积金查冻等方面协作联动,“限高”17380人次,拘留119人次,移送拒执罪线索21件,判处罪犯1人,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

  一年来,全市法院积极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向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聘任63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56名员额法官接受人大履职评议,走访联络代表委员1998人次,邀请代表委员、党外人士视察座谈326人次,旁听庭审、参与调解、见证执行756人次,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3件。庆云法院挂牌设立“司法监督联络站”,乐陵法院构建代表委员特邀监督调解机制入选“山东法院依法履职十大典型事例”。自觉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5091件,开展普法活动72次,不断改进和加强法院自身工作和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法院广大干警攻坚克难、拼搏进取,81个集体和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表扬,黄河生态城人民法庭获评“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开发区法院李文桥获评“全国模范法官”,陵城法院洪潇潇获评“全国法院调研工作成绩突出个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少年法庭单独绩效考核问题研究》高质量结项,20篇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和年度案例,33篇学术论文、裁判文书、案例分析等在全国、全省获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和广大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市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服务大局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司法能力、案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全面从严管党治院有待进一步发力,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5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做到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全市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二是矢志不渝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市委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等中心工作,坚持依法履职,进一步做实做细府院联动,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加强风险源头防控,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厚植“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妥善审理民生案件,持续开展专项执行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坚持不懈推进司法改革创新。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加强审判监督管理,不断提升审执质效。深化少年家事审判融合和“道交一体化”改革,扎实推进人民法庭随案执行,将改革经验向物业、劳动等纠纷易发多发领域延伸推广,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德州经验。

  四是驰而不息锻造过硬法院队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狠抓“三个规定”落实,严肃执纪问责,把管“案”、管“人”、管“事”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学中干、学中练,持续开展岗位练兵,提升司法能力,培树先进典型,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

  各位代表,潮涌催人进,风好正扬帆。全市法院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忠诚履职、真抓实干,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作出法院贡献!

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4年工作报告

2025年01月13日
作者:德州中院研究室
打印 分享到:

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5113日在德州市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韩成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和市委中心工作,认真落实市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以“三强三优”专项活动为抓手,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全市法院收案99779件,结案96161件,法官人均结案210.42件,同比分别上升11.43%、7.67%、5.74%;市中级人民法院收案7864件,结案7876件,法官人均结案119.33件,同比分别上升2.93%、3.65%、8.96%,全市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收案数、结案数、法官人均结案数均创新高。

  一、坚持政治引领,确保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6次,党组会“第一议题”学习28次,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开展党史专题讲座,分2批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轮训,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及时向市委和上级法院请示报告重大事项、重大案件104次。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145篇,讲好法院故事,讲好法官故事,讲好法治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市法院6个内设机构或审判团队被省高级人民法院命名为“齐鲁天平先锋岗”,9个党支部获评“全市机关过硬党支部”,德城、开发区法院案例获评“全省法院党建与业务融合典型案例”。

  坚持党纪学习教育常态长效。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党纪专题集中学习5次,两级法院院长带头讲党课13场,确保学深学透、遵纪守纪。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通报典型案例4次,观看警示教育片3次,分6批到市廉政教育馆接受警示教育,引导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专项整改活动、聘用制人员问题专项整改,查摆问题24个,制定67项整改措施,建立健全13项规章制度,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务实成效。

  坚持全面从严治院常抓不懈。制定部门和个人职责“两张清单”381份,拧紧责任链条,举办各类培训67期732人次,全市法院261名干警分类进行岗位练兵,3名干警在全省法院岗位练兵中获奖。严格执行“三个规定”,一体推进政务督察、审务督察、司法巡查、案件“一案双查”,健全制度机制21项,对6家基层法院开展司法巡查,发现4方面89个问题,细化297项整改措施,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全市法院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整改6方面85个问题。

  二、坚持惩防并举,促进更高水平平安德州建设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发展与安全。

  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审结一审刑事案件3774件,判处罪犯5161人。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审结邪教等案件32件88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审结一审涉黑涉恶案件11件66人,“黑财清底”执行到位5770.7万元,执行到位率83.2%。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审结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危险驾驶等案件827件828人。依法严惩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审结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283件318人。从严惩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审结电信诈骗、网络传销等案件313件433人,齐河法院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依法惩治网络传销犯罪典型案例”。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协作配合,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40件43人,依法审结中国工商银行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立宪受贿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司长王登峰贪污、受贿案等大要案,取得良好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依法保障人权。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对13名被告人免予刑事处罚,对733名轻微犯罪被告人判处缓刑等非监禁刑。审结减刑假释案件341件341人,依法敦促罪犯改过自新、回归社会。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为2254名被告人指定辩护人,充分保障被告人权益。审结国家赔偿和司法救助案件107件,发放救助金224.21万元,传递司法公正与温暖。

  依法推进少年家事审判融合改革。审结少年家事案件8507件,制定的考评办法列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科学评价未成年人审判法官业绩的指导意见》三个参考样本之一,联合多部门出台《加强和规范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实施细则》,建立7个家庭教育指导站,提供教育指导299次,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人身安全保护令44份,184名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组织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296场次,受众师生7.9万人次,打造“德法润苗 法护家安”少年家事审判品牌,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21件156人,开展回访帮教275人次;审结侵害未成年人案件124件245人,当庭宣判全省首例宾馆违法接待未成年人入住公益诉讼案,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出台全国首例《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操作规程》。乐陵、齐河法院新建校园安全司法先议办公室14处,宁津法院连续5年获评“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市中级人民法院、陵城法院、乐陵法院获评“全省法院少年审判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依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助力保交房工作,依法妥善审结房地产纠纷案件790件,解决办证难项目4个919户。禹城法院运用司法拍卖、以物抵债方式,为2个房地产项目133套房产成功解困。保障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审结金融案件3740件,协同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源头治理金融借款、信用卡等易发多发纠纷,助推清收不良资产4902万元。乐陵、武城法院挂牌成立金融法庭,对金融案件实行集约化专业化审理。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进行类案分析、专题调研,市中级人民法院报送国有及民营企业涉诉、涉金融案件等专项报告16份,发出风险提示函41份、司法建议8份,力促堵塞监管漏洞。扎实开展涉法涉诉信访化解攻坚专项行动、信访突出问题整治活动,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依法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平原法院的做法获评“全省涉法涉诉信访优秀制度成果”。

  三、坚持服务大局,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树牢“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就是法院工作大局”理念,坚持依法办案与服务发展并重,确保党委有部署、法院有作为。

  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审结商事案件24705件,标的额222.8亿元。连续3年实施“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执行亮剑+信用修复’全面助力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获评十佳示范项目。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集中执行+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集中执行489次,执结案件5146件,执行到位11亿元,与市发改委联合出台《企业信用修复操作指引》,为657家企业修复信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临邑法院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宁津法院发挥商事纠纷联调中心作用,化解涉企业纠纷178件。审结破产案件9件,化解不良债权26.39亿元,盘活存量资产7.64亿元,释放土地资源2310.27亩,妥善安置职工371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聚焦市场主体法治需求,召开新闻发布会8场,发布白皮书3份、典型案例85个,及时回应企业关切。

  着力保障重大战略实施。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审结知识产权案件846件,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开展“送法进企业”3次、同堂培训390人次,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审结环境资源案件786件,实行全市部分环资案件由齐河法院黄河生态城人民法庭集中管辖,服务保障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郝明金实地调研并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法治日报》等央媒专题报道,1案例入选“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依法审结涉土地承包、流转等“三农”案件160件,妥善化解农产品产销、农村电商等纠纷,陵城法院案例获评“最高人民法院涉农民事典型案例”。

  着力做实府院联动。坚持支持依法行政与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并重,审结行政诉讼案件982件,审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192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7年100%、全省第1。加大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力度,行政案件成功和解211件,和解率同比上升5.5个百分点,促进“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深化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联合市政府召开全市府院联动联席会议,制定9方面26项年度工作清单,先后同30余个部门联合出台15项制度,会商研判棚户区改造、风险防控等疑难事项5次,以“加法”联动实现“乘法”效应。依法协助外省法院妥善化解“蜜胺”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同时被省级府院联动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第一批全省府院联动典型案例”。

  四、坚持司法为民,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始终把维护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法院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如我在诉”意识,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全力融入抓前端、治未病社会综合治理。聚力诉前调解,与司法、住建、金融、工会等8家行业部门建立诉调对接机制,诉前调解结案56781件,成功32250件,成功率56.8%,为群众解忧,让正义提速。德城法院探索“专业化调解、全流程解纷”机制,诉前化解物业纠纷945件、金融纠纷869件。陵城法院设立“网格云+”诉前调解指导室,打造群众身边“共享法庭”。赋能多元解纷,积极融入市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推动524家基层治理单位、179家行业协会调解组织及686名特邀调解员入驻法院调解平台,法官指导化解纠纷,旨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德城、齐河、平原法院辖区3家人民法庭被省高级人民法院命名为“枫桥式人民法庭”。夏津法院指导全县488个社区、村庄完善村规民约,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全力维护民生福祉。树牢“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妥善审结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民事案件37059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暖心”“稳心”“安心”。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与市人社局联合出台实施意见,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有效化解劳动争议纠纷3655件;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执结案件561件,帮助群众追回“血汗钱”768.68万元。乐陵、庆云法院审结案件入选“山东法院劳动者权益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件”。推进移风易俗,治理高额彩礼,妥善化解涉彩礼纠纷185件,让婚姻始于爱、彩礼归于礼。深化“道交一体化”改革,发挥开发区法院道交智能法庭作用,累计收案18769件,调解成功14568件4.02亿元,打造“智行有道 法佑德安”道交解纷品牌。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诉讼服务体系,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451.2万元。市中级人民法院、德城法院、宁津法院、夏津法院获评“全省‘有爱无碍’诉讼服务文明岗”。

  全力攻坚执行难题。坚持在市委领导下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执结案件24293件,执行到位27.28亿元。开展交通事故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专项行动,执结案件198件,执行到位2179.55万元。着力推进异地法院交叉执行,执结案件603件,执行到位2.6亿元。加快推进“执破融合”,对12家符合条件企业启动破产重整程序,依法有序化解“执行难”问题。全面推进人民法庭随案执行,扩大到全市法院51处人民法庭,随案执行5494件2.77亿元,减轻当事人诉累,最大限度消除后续潜在矛盾。加强执行联动和失信惩戒,联合自然资源、司法等部门推动不动产“带封过户”,与公安交警、公积金中心在查人、扣车、公积金查冻等方面协作联动,“限高”17380人次,拘留119人次,移送拒执罪线索21件,判处罪犯1人,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

  一年来,全市法院积极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向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聘任63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56名员额法官接受人大履职评议,走访联络代表委员1998人次,邀请代表委员、党外人士视察座谈326人次,旁听庭审、参与调解、见证执行756人次,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3件。庆云法院挂牌设立“司法监督联络站”,乐陵法院构建代表委员特邀监督调解机制入选“山东法院依法履职十大典型事例”。自觉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5091件,开展普法活动72次,不断改进和加强法院自身工作和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法院广大干警攻坚克难、拼搏进取,81个集体和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表扬,黄河生态城人民法庭获评“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开发区法院李文桥获评“全国模范法官”,陵城法院洪潇潇获评“全国法院调研工作成绩突出个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少年法庭单独绩效考核问题研究》高质量结项,20篇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和年度案例,33篇学术论文、裁判文书、案例分析等在全国、全省获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和广大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市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服务大局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司法能力、案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全面从严管党治院有待进一步发力,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5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做到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全市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二是矢志不渝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市委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等中心工作,坚持依法履职,进一步做实做细府院联动,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加强风险源头防控,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厚植“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妥善审理民生案件,持续开展专项执行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坚持不懈推进司法改革创新。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加强审判监督管理,不断提升审执质效。深化少年家事审判融合和“道交一体化”改革,扎实推进人民法庭随案执行,将改革经验向物业、劳动等纠纷易发多发领域延伸推广,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德州经验。

  四是驰而不息锻造过硬法院队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狠抓“三个规定”落实,严肃执纪问责,把管“案”、管“人”、管“事”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学中干、学中练,持续开展岗位练兵,提升司法能力,培树先进典型,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

  各位代表,潮涌催人进,风好正扬帆。全市法院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忠诚履职、真抓实干,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作出法院贡献!